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0-10-27 10:16:46
责任编辑:熊莉
2020年6月19日,眉山市法学会市场监督管理研究会正式成立。
东坡故里眉山,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年轻城市。成立于2011年的眉山市法学会,已经从年轻走向成熟,在创新发展中结出丰硕之果。
市法学会在市委、市委政法委的领导和省法学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法治眉山、平安眉山建设,为繁荣法学研究、推动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拓展对外交流、保障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市法学会率先在全省设立县级法学会机构,实现了市、区县两级法学会建设全覆盖、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目前,全市法学会个人会员数量已达2559人,团体会员249个,法学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多项经验全国推广,多项研究全国交流,市法学会连续3年被省法学会评为全省先进……
2020年4月14日,眉山市法学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青神县召开。
□廖文凯
1 服务工作大局
做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囊团”
坚持党的领导是法学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市法学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把牢法学会发展前进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其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和法律“智囊团”作用。
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念,市法学会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坚持把课题研究作为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重要抓手,聚焦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痛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法学研究,重点选择法治保障、经济建设等领域确定立项课题,注重从法治层面提出防范化解的对策建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法治环境。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作用,汇集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市法学会紧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服务。组织发展改革、经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政务服务、工商联等单位的法学会会员,深入工业园区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落地以及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调研,召开企业家、相关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地情况调查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肯定,为市委、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成果被市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采纳并形成政策举措。
始终坚持把全力保障和服务眉山改革发展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全市法学会工作才能获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同。东坡区、彭山区法学会探索在工业园区建立法律服务室试点,指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法学会服务部门,协助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法律问题,深受园区管委会和企业的好评。
市法学会设立11个专业研究会,全市有249个团体会员,2559名个人会员,覆盖政法、教育、市场监管等28个行业系统。已在六区县全部建立法学会,建成法律服务诊所6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80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842个。2016年以来,提供法律咨询1.5万余次,开展法治宣传270余场,举办法治夜校500余期,参与纠纷调解5100余次。
眉山市法学会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地方法学会”“全国地方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受到中国法学会表彰。2016年、2018年,2次被授予“全国先进社科组织”称号。
2018年10月15日,全市基层法学会实战化建设会现场参观。
2深化课题研究
做“三苏”法治思想的“传承人”
法学研究在于针对问题,从法治层面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建议,这样的研究成果才能有的放矢。以问题为导向,有计划地制定研究课题,研透做实课题,才能真正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
市法学会每年制定并印发年度《法学研究立项课题指南》和《法学研究立项课题目录》。2016年,组织开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法治保障问题研究”“苏东坡法治思想与实践”等课题研究并开展法治眉山系列主题论坛活动,推动眉山法治建设创新发展。
2017年,市法学会开展“当前政法队伍思想动态的调查与思考”等25个法学研究课题并进行立项管理,有效提升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研究的积极性。2019年,确定“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眉山路径研究”等30个立项课题进行部署。今年,市法学会确定“眉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法治路径研究”等36个立项课题。
市法学会先后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地情况调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问题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的眉山路径研究、破产企业审判制度管理问题研究、外卖小哥工伤认定等各类研讨会12场次,形成研究成果46项,被有关行政机关和部门采纳整改或形成政策文件8项。其中,“外卖小哥工伤认定案”研讨成果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中级人民法院采纳,成为眉山市域范围外卖平台、劳务派遣公司、外卖骑手劳动关系判定第一案,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人民法院审判提供了类案参考。
市法学会坚持定期征集全市优秀法学研究成果,组织专家、学者评审后进行评奖,获奖成果汇编《眉山法学文集》,提供市法学会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和有关部门、单位工作进行借鉴、指导和参考。
每年的法学研究课题,市法学会都把“三苏”法治思想列入课题范畴和重要的课题内容。2019年,我市举办“三苏”法治思想与眉山传统法治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法学专家就“三苏”的法治思想及其实践进行学术互动交流,市法学会成为“三苏”法治思想的先行“挖掘者”。
2019年10月31日,全市法学会工作推进会召开。
为传承和弘扬“三苏”文化,今年,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四川省法学会联合举办苏洵、苏轼、苏辙与传统法治文化高峰论坛,具体由眉山市法学会承办。我市高度重视,将论坛纳入全市创新工作目标考核,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周孝平率队前往中国法学会汇报论坛筹备工作,获中国法学会领导充分肯定。
开展学术交流是开阔法学研究视野、提高法学研究质效和繁荣法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市法学会积极组织会员参与西部法治论坛、泛珠三角论坛、治蜀兴川论坛征文活动;2018年,举办“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法治保障论坛,2019年,举办“长江”经济带(四川)法律服务论坛。
市法学会还组织区县法学会、市法学会部分团体会员单位到绵阳、宜宾、内江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和交流。组织区县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到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青岛市、辽宁省大连市进行考察学习,充分学习借鉴外地法学会先进经验。
2019年11月29日,“三苏”法治思想与眉山传统法治文化研讨会在眉山召开。
3助力法治宣传
做平安法治建设的“实践者”
法学是治国理政之学,只有围绕依法治国这根主线,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和彰显价值。法治宣传是全民普法、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更是平安眉山、法治眉山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7年11月,市法学会法治宣传研究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市法治宣传从实践探索上升为理论研究,进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阶段,实现了我市法治宣传的提档升级。
市法学会组织会员和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会员进乡村社区开展“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堂法制课”现场法治宣讲。在全省率先组织法学会会员中的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会同市委政法委邀请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屈晓华,举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解读”报告会。
市法学会会同市司法局组织法学会青年会员深入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6次,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律咨询,开办模拟法庭;组织法学会会员参与市、区县两级机关干部会前学法,参与“三月法治宣传月”“六月安全生产月”“九月校园法治宣传周”等大型法治宣传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法治教育。
市法学会组织开展眉山市“十大法治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会同市政法书画摄影家协会联合开展全市政法系统“司法为民”主题书画摄影文学作品创作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增强了市法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市法学会组织会员积极参加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百场优秀庭审评选”活动,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妇联评审发布眉山市第二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彰显新担当。市、区县法学会、各专业研究会及团体会员单位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市法学会及其所属应用法学研究会组织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对法律风险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条文,编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手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律49问》,借助新媒体及时为抗击疫情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法治指引。
市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会会长陈泽刚受邀参加共青团眉山市委、共青团东坡区委联合举办的“微力青创课堂”,在网络直播主讲《疫情后企业合同法律制度与实操》,并针对疫情直播主讲《医疗纠纷与伤医事件成因与对策》,助力经济发展。全市广大法学会会员积极参与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疫情防控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120名法学会会员报名参加住宅小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疫情防控、维护社会稳定展现新担当。
2020年6月16日,市法学会在甘眉工业园区举办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法务培训。
4建强法学队伍
做实体化实战化的“探索者”
2017年,省法学会七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确定了全面推进“实体化、实战化”建设,创新推进基层法学会工作。市法学会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在“实体化、实战化”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
市法学会坚持推进法学会领导班子实体化运行,着力解决法学会实机构、空架子的现象,推进法学会常务理事组成人员多元化、全覆盖。2019年,市法学会召开三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及时调整增补部分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各区县法学会先后召开理事会,调整补充法学会领导班子;市法学会各专业研究会注重理论研究,调整补充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和领导班子组成人员。
实战化建设是省法学会根据基层法学会职能实际提出的强化基层法学会职能,提升法治服务能力,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2019年10月,市法学会召开全市法学会实战化建设现场会,全面启动法学会三级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加强和规范法学会三级法律服务站建设,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联合制发了《关于推进三级法律服务站建设的通知》,对三级法律服务站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要求、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
市法学会坚持把实战化建设作为抓基层夯基础重要抓手,紧贴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积极探索法学会参与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路径,全市各区县依托信访局全部建立法律服务诊所,85%的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村(社区)法律服务室入驻综治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派126名律师(法律顾问)、1918名“五老”会员入驻县乡村三级法律服务站,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信访疑难案件办理等法律服务。同时推行法律机器人、智能设备入驻县乡村法律服务站,有效提升法律咨询智能化水平,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
(本版图片由市委政法委提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