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三农>聚焦三农

竹编工人段汉云:半世纪坚守竹编老手艺

2018-06-19 09:51

1

/

  • 段汉云正和妻子一起编竹筐。

  • 段汉云正在清点自己的竹筐成品。

 眉山网见习记者 马诗雨 文/图

  一根茶杯口粗细的竹子,劈开、剖起,变成3毫米厚的竹篾,再用刀剖8层,直到变成一片近乎透明的薄纱,用排针一拉,就成了一把薄如蝉翼、细如头发的篾丝……今年72岁的段汉云家住东坡区复兴乡。家中从祖父辈开始传承竹编手艺,他很小受父亲影响,也对竹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未毕业便回家当起了“竹编艺人”。这一编,就是半个世纪。

  在漫长的竹编岁月中,一根竹子,破成千丝,成了他一生孜孜不倦的爱好。

  与竹为伴

  好手艺促成好生活

  “编竹子需要很细心,否则就不能将其编整齐,影响使用价值和寿命,例如晒垫,虽然简单,但必须把竹篾削的很薄,才方便编织。”6月16日,段汉云认真地演示着竹编技巧。

  在段汉云的记忆里,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竹编农具曾是很高档的农具,一张晒垫要卖10块钱,其他篮子、簸箕也要好几块钱。

  “那时候,父亲虽然会编竹子,但因为舍不得家里的几亩地,所以多数时间都在田地里干活儿,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段汉云说,为了让手艺改变自家的生活现状,他苦心学习更多竹编用品编法。除了在家自己琢磨外,还会经常到集市寻找老竹编艺人虚心请教,有时候一学就是大半天,甚至连回家吃饭都忘了。

  功夫不负苦心人。抱着“将每一件竹编农具做得完美”的想法,段汉云学成后,制作的竹编用品得到了远近乡亲的认可,家里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家里的房子也从草房到青瓦房,直至住上了楼房。

  2000年,复兴乡建起了一家竹编厂。段汉云认为自己年纪大了,砍竹、剖竹力不从心,而厂里有专门的机器来做这些步骤,会省很多力气。于是,带着几十年的老手艺,他又去竹编厂当工人,既能挣钱,还能不“丢”手艺。

  “我一生都与竹为伴,竹子让我的生活越过越好,丢不下了。”他有些骄傲地笑说。

  夫妻同心

  执着坚守不言弃

  自己爱竹,段汉云还带动了家人一起编竹。在他的影响下,原本对竹编一窍不通的妻子干学彬也学会了竹编技艺。多年来,夫妻二人配合行动,每当自己编竹子的时候,妻子就在一旁打下手,两人有说有笑,一天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编竹筐我没他厉害,但我剖竹篾倒比他速度快,所以我们就分工合作。”干学彬说。

  前不久,干学彬患上了轻度老年痴呆症,精神时好时坏,有时候出去买菜都会忘了回家的路。段汉云不放心妻子一个人在家,便每天带着妻子去竹编厂。他编竹筐,妻子就在一旁整理竹篾。

  生活条件不错的儿女们不忍父母辛苦,几次三番想让老人放弃竹编回家享清福,但都被拒绝了。找到母亲劝说,但干学彬却笑着说:“随他吧,只要他喜欢,我就陪着他。”她知道,竹编是丈夫这辈子最厉害的手艺,竹编给他带来的乐趣是任何一件时新的娱乐也不能代替的。

  “每完成一样器具,或者得到大家的赞赏,就会很开心。”段汉云说,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不锈钢制品日益增多,天然朴实的竹制品正逐渐消失,竹编手艺也已没落,但自己对竹编的热爱之心却一往如初。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