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三农

>

聚焦三农

紧扣“农”字出实招 东坡区乡村振兴全面开花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9-16 11:21:35

责任编辑:陈敏


眉山网记者 王琴 文/图

res01_attpic_brief.jpg

航拍林埂村全貌,水果产业布满全村。

res04_attpic_brief.jpg 

金花乡红阳村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

res07_attpic_brief.jpg 

秦家镇红丰村4组村民代锡如正在庭院内给花草浇水。 

  东坡区作为全国、全省农业大区之一,乡村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该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六有”新乡村,形成示范引领,全域推动东坡乡村振兴。

  发挥产业优势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作为东坡区水果产业发展的“老先进”村——多悦镇林埂村,多年来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性改革,柑橘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在多悦镇一枝独秀。

  “村内最大的特色就是水果产业,95%以上土地都被用作种植水果。”9月9日,林埂村党支部书记代连金介绍村内产业发展情况。目前,该村已发展柑橘5300余亩,包含早熟蜜橘、爱媛、春见、不知火、沃柑等多个品种。连续2年,该村水果产值达90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当地群众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水果产业。

  “产业发展了,村民们腰包‘鼓’起来了,乡村才能更好发展。”代连金表示,借力全村水果产业优势,该村正在致力于提高水果种植技术,提升品质,创造林埂村水果商标品牌,激活乡村发展的活力。

  在复兴乡山祠村,果业产业发展也十分“给力”。目前,全村产业主要以猕猴桃、李子为主,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其中,猕猴桃种植面积有500余亩,李子种植面积有700余亩。今年预计将新增200余亩,力争让全村水果种植面积达到90%。

  9月10日,该村猕猴桃种植大户豆红伟正在果园里绑枝丫。2015年,豆红伟返乡创业流转70余亩土地,种植猕猴桃和脆红李,今年猕猴桃初挂果,产量1.5万余公斤,产值20余万元,加上脆红李产值10余万元,果园收入达30余万元,“明年不论是产值还是产量都要翻番。”作为该村产业发展的受益者豆红伟信心十足。

  “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万元。”据山祠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安介绍。今年以来,该村科学规划,以发展产业为主攻方向,还引进并全新打造了1000亩的草坪项目,带动全村经济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山祠村重新焕发新活力。

  除了林埂、山祠这样的产业发展“优势村”,如今,在东坡大地上,产业发展优势村比比皆是。它们正各自发挥优势,壮大村内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新动能,推动东坡乡村高质量发展。

  改善人居环境

  村容村貌换新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作为今年全区2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金花乡红阳村,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该村从村民们最关心的人居环境入手,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的振兴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全村村容村貌,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据金花乡党委书记梁霄介绍,红阳村“厕所革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自愿申报”“自选方式”“自主定策”方式确定每户改造建设方案,目前,已完成了首批70户家庭的厕所改造,正在进行全村第二批次的厕所改造工作。

  红阳村同时启动了“垃圾革命”,通过召开村组户动员会、专家现场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红黑榜、积分奖励、“最美家庭评选”等方式培养村民们垃圾分类习惯,完善了三级网格化责任体系、三方互相监督机制、三大激励机制等长效制度机制。此外,该村还启动了“污水革命”,因地制宜选择分散治污的方式,建立分户处理污水池7个,集中收集污水处理站1座。

  “红阳村的改变离不开全村百姓的支持。”梁霄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村民们房前屋后绿植环绕、干净宽敞,蓝天绿水,空气清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画面正徐徐展开。

  9月11日,记者来到秦家镇红丰村,一路上五颜六色的轮胎盆栽别出新意,村道两旁新栽植的花草正绚丽开放。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文胜介绍,从今年4月开始,该村“两委”经过考察,在全村将废旧轮胎进行再利用,种上花草,不仅环保,还能美化环境。截至目前,该村共收集了近1000个废旧轮胎,全部种上了牵牛花、月季、一串红、紫薇等不同的花卉。

  与此同时,该村还通过宣传动员,让每农户利用自家废旧物品,在庭园内种植花草,美化环境,抓好村容村貌的整治。在庭院美化方面,该村4组村民代锡如将自家院坝做到了极致,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他利用家里废旧的瓶罐栽植花草,现在家里共有大大小小的花卉上百株,舒适又美丽。

  “只有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张文胜看来,将废旧资源再利用,不仅节约成本,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更能得到百姓认可。花“小钱”办“大事”,扮靓乡村,提升“颜值”。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发展,东坡区已有一大批有“颜值”的村庄出现,下一步,全区将继续纵深打造有颜值、有特色的美丽村庄,实现东坡乡村环境的整体美,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乡风文明建设

  焕发乡村新风采

  乡风文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东坡区土地乡重点围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两个方面,下大力气,创新建立“红黑榜”乡村治理模式,发挥红榜“正向激励”和黑榜“反向约束”的作用,用“自、法、德”三治融合的实践创新,培育树立文明乡风和朴实民风,提升个人的文明素养。

  在道德“红黑榜”评议发布活动中,土地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主要表彰宣传明礼诚信、敬老孝亲、见义勇为、邻里和睦、勤劳致富、庭院整洁、支持两委工作、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简称“红八条”。处置曝光一批不孝行为、庭院环境脏乱差、赌博败家、大操大办、好吃懒做、“坐等靠”政府救济的反面典型,简称“黑六条”,推动农村形成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勤劳致富之风、文明健康之风。

  “‘红黑榜’每月更新一次,一经推出,就好像一面会说话的墙,什么该提倡,什么该摒弃,一目了然。”该乡党委书记吴静表示,在具体实施中,土地乡各村(社区)成立乡风文明评议会,每月评议一次。评议会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同时,该乡规定,对入选了“红榜”的村民,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对连续多次入选红榜的村民可以推荐为“最美土地人”评选人选。

  在白马镇龚村,据龚村相关负责人李勤介绍,今年以来,该村以组织振兴为着力点,借助党群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常态化开展“农民夜校”“党员先锋队”“三坝”等活动,推动乡风文明。

  该村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打造了一支善谋发展、善带致富、善待百姓的乡村干部队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壮大“三农”工作队伍。

  此外,该村还将文化广场作为群众开坝坝会的阵地,既宣传党的精神、学习各项政策,又建言献策、集中议事,让党组织的声音在群众中形成。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全村村民的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丰富乡村内涵,让乡村焕发新风采。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如今,东坡区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聚力“五大振兴”全面发力,奋力开创东坡乡村振兴新局面,建设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