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08 09:43 来源:0
鲍海英
走在都市的街头,每当我发现有小区门口印有“商贩禁止入内”的字样,我就会感到心酸。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一个挑着豆腐桶,走街串巷卖豆腐的,正是他不辞辛劳,靠卖豆腐才养活了全家。
父亲原本是一个农民,可为了生计,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学会了自己磨豆腐、卖豆腐。
磨豆腐是很辛苦的事,常常前一天傍晚就要开始泡豆子,等到半夜,父亲就要起床开始拉磨。等到磨好,回锅煮沸,再压制成品,常常已是天明。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挑起两只装豆腐的水桶,高声吆喝“卖豆腐啦”。印象中,他似乎只会吆喝这么一句,因为他不爱说笑,也丝毫没有生意人的精明,所以赚的钱少,只够全家勉强维持生计。乃至平时住校的我在周末回家时,唯一能改善营养的,就是父亲卖不掉的豆腐。
记得初三那年冬季的一天,北风呼啸,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因为周末回校时忘了带御寒的棉衣,在语文课上正冷得哆嗦。突然,父亲挑着卖豆腐的木桶,来到了教室门前。看见土得掉渣的父亲居然挑着木桶来学校找我,我在同学们疑惑的目光中不禁羞红了脸,深深地低下头。那一刻,我真想父亲能够明白我的心思,立即转身就走。
可父亲仍执拗地在教室门前徘徊。他把头伸向教室,不停向里张望,渴望我能看见并走出去。我再也忍受不了父亲四处张望的目光,于是霍地起身走出了教室。
见我从教室出来,父亲喜笑颜开,赶紧递过来一件新棉衣。我穿上新棉衣,虽然样式不好看,但确实很暖和。
怕耽误我学习,父亲嘱咐几句后,转身挑起担子走了,我也转身往教室走。快踏进教室门槛时,父亲却突然想起了什么,气喘吁吁地跑着折返来,一边喊:“等一下,等一下!”
我转身,莫名地望着奔向我的父亲,只见他手中挥舞着几张钞票,急切地说:“刚才我忘了,你的生活费,你不能省呀。”
我接过父亲手中递来的几张纸币,数了数,一共十八元。那是几张怎样的纸币呀,上面浸满了油渍和汗渍,似乎还有豆腐味,脏兮兮的。我将它们捏在手里,感觉纸币似乎还带着父亲的体温。
父亲又要去卖豆腐了,我立在学校的屋檐下,看父亲重新去挑起两只豆腐桶。雪地上,父亲留下两行深深浅浅的脚印,我转过脸去,却发现眼泪竟潸然而下。
第二年,我考上了高中。再以后,我又考上了大学。父亲继续挑起担子卖豆腐,我则坐在安静的教室里发奋读书。
如今,我早已有了工作,父亲也不再卖豆腐,可我始终忘不了卖了一辈子豆腐的父亲。因为在我成长的青春中,正是父亲靠一块块小小的豆腐,养活了我们全家,并给了我人生无穷的动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