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丹棱县

>

新闻中心

刘敬宗:从粮油到水果 见证丹棱农业发展变迁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11-02 09:53:05

责任编辑:雷尧


1副本.jpg

  今年夏天,刘敬宗在张场镇金峡村察看水稻新品种田间长势。 


  眉山网记者 林茂春 文/图 


  “40年前,穿衣必须补,吃饭还要数,住的土砖房,交通要靠走;40年后,穿要讲时尚,食要讲营养,住要讲宽敞,行要选车辆……”一张30余年前的黑白老照片勾起了丹棱人刘敬宗对于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丹棱发展变迁的感慨。


  照片中,身穿白色衬衣、黑色长裤的刘敬宗正当青春年华,他挽起裤管站在稻田边,正察看着洪灾损毁的稻田。“那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很差,极易受自然灾害。”刘敬宗说道。当时的他,还是丹棱县顺龙乡的一名农技员。


  今年刘敬宗已57岁,是丹棱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回首40年的人生历程,从参加中考、报考学校,到选择职业,刘敬宗说,改革开放在改变丹棱的同时,也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和生活方式。


  改变人生

  从想学医到改学农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刘敬宗至今仍对了解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时的情形有着清晰的记忆。


  那一年刘敬宗17岁,离15岁初中毕业后回老家顺龙乡虎皮寨村务农已经过去两年。当时,农村还不像现在一样家家都有电视,得村干部到乡上去开会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后,再回到村里召开会议传达精神。刘敬宗是当时坐在台下的群众之一,“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字眼让他热血澎湃,真切感觉到“中国有希望了!农村有希望了!农民有希望了!”


  1979年,已经经历两次中考失利的刘敬宗重振旗鼓再次奔赴考场,并将志愿由学医改为学农,后被成功录取,从此走上了农业工作者的道路。1982年7月,刘敬宗参加工作。“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选择与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是正确的,农业和农村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他说。


  产业变迁

  从种粮油到种水果


  工作37年,刘敬宗更是见证和参与了丹棱农业的发展变迁。“以前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为主,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逐渐由‘粮猪结构’型变化成了‘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结构。如今,丹棱已成为了中国桔橙之乡。”刘敬宗高兴地说。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农民也在时代浪潮中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因循守旧变成了追求新品种、新技术、新营销渠道……改革开放推动了丹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丹棱桔橙”跻身2018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百强榜,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95元,农民富了起来!


  如今,走进丹棱乡村,一排排小洋楼整齐排列,宽敞平坦的乡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小车,房前屋后是连片的果园,果园内生产便道、灌溉沟渠一应俱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点煤油灯到电灯照明;从伐薪炭林烧火做饭到建沼气池用气做饭;从依靠肩挑背驮运输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运输;从靠“大喇叭”获取信息到在互联网上“畅游”;从传统面对面的销售方式到网上销售、快递送货上门;从“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烂泥路到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从“东门跌跤子,西门捡帽子”到县城内公交车开通……翻开回忆的书,刘敬宗缓缓道来。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