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11-30 09:50:22
责任编辑:雷尧
畜禽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模式,助力种养循环绿色发展。
眉山网记者 林茂春 文/图
今年6月12日,来自尼泊尔、蒙古等4个国家的10余名外宾到丹棱县参观考察农村沼气技术发展应用情况,对丹棱沼气技术运用情况及畜禽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要把丹棱经验带回去,在各自国家推广应用,发展绿色生态低碳循环经济。
据悉,丹棱是省级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全省第一批沼气化县之一,也是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发展中国家沼气技术与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培训班指定对外参观学习点。近年来,每年都有不少外宾前来参观考察学习丹棱在沼气技术、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秀经验。畜禽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是其中涉及的一项内容。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事关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长期以来,丹棱始终围绕“适度规模、种养结合、低碳循环”的工作思路,采取“源头减量、储存扩量、利用增量”的办法,不断探索、提升、完善,全域推行了畜禽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模式——即建好“三个池子”(沼气池、干粪池、沼液储存池);做好“二次减量”,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每个乡镇成立一个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在周边种植用地内建设田间池用于沼液“淡储旺用”。畜禽粪污经过一系列处理变成了沼气、有机肥,使粪污达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目标,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
示范引领 种养结合绿色发展
11月27日,丹棱县丹棱镇大林村5组养殖户文洪树在自家养殖场内用干湿分离机进行粪污干湿分离。“干湿分离后,干粪经堆放发酵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液体部分进入沼气池发酵,既可以生产燃气,又可以流入沼液储存池经管道输送到田间池,还田利用,变废为宝还干净,巴适。”文洪树感慨地说,他一共饲养了200多头猪,但基本闻不到臭味,“这都得益于畜禽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模式。”
养殖场周围环绕着10余亩果园。养殖场内沼气池、干粪池、沼液储存池、雨污分离管道、干湿分离机等一应俱全,输送管道连接起养殖场和果园内的田间池,一派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景象。如今,借力畜禽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模式,文洪树走上了种养循环发展之路,每年收入可观。“环保和发展并不矛盾,主要还是感谢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示范户的示范引领。”文洪树说。
据了解,文洪树借助畜禽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模式发展起种养循环产业,除了县委、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指导之外,与丹棱种养循环示范户的示范引领也分不开。近年来,丹棱致力于推动现代畜牧业区域布局与种植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打造种养循环示范户,示范引领养殖户走循环利用、绿色发展之路。目前,丹棱已完成实施生猪种养循环项目20余户,并全域实施畜禽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模式,共计新建沼气池3200余口72000余立方米、干粪池1600余口24000余立方米、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4750立方米。
环环相扣 资源共享生态循环
除了自给自足种养结合、联系周边规模种植户消纳畜禽粪污外,集中转运处理也是“三二一一”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
兴农养殖服务合作社是丹棱畜禽养殖粪污“三二一一”综合利用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集中转运处理。目前合作社共有14辆抽施车,各乡镇均有粪污转运服务队,车辆实行统一调配,服务范围辐射全县7个乡镇,涉及6000余户养殖户和8000余户种植户。合作社通过对畜禽养殖粪污进行有效收集、运输、发酵,再运往需要有机肥的种植户进行施肥,并参与养殖生产技术培训和养殖粪污去向监督,对污染治理全过程监督追踪,确保畜禽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模式环环相扣,取得实效,深受种植户、养殖户欢迎。
“畜禽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模式把收集、转运、处理、储存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到了,我们不愁没有有机肥用,也不用担心污染环境了,省心、方便!”正联系兴农养殖服务合作社施用有机肥的小桥村8组村民任宗明乐呵呵地说。据悉,该合作社每年计划收集、转运、发酵粪污10万立方米,实现沼肥化还田3.3万余亩。自推进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以来,丹棱转运沼肥总量20万余吨,覆盖全县80%以上的畜禽养殖户。
“通过实施该模式,实现了‘猪—沼—肥—果(种)’农牧互动,果农因此减少化肥施用51%,水果产量提高30%。”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模式在助推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土壤肥力和人居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循环利用、绿色发展。下一步,丹棱将积极探索推广异位发酵床零排放处理技术,借助这一集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技术,深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目前,丹棱已有10余家畜禽养殖场开展异位发酵床零排放处理技术试点,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