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丹棱县

>

新闻中心

丹棱小县城积淀人文底蕴 文化发展蒸蒸日上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4-09 10:17:30

责任编辑:罗思源


  1979年-1982年,丹棱县民办川剧团在本县及邛崃、双流等地巡演《白蛇传》《玉簪记》等几十个传统剧目;1993年,丹棱县举办“首届唢呐艺术节”;2003年,丹棱被国家文化部授牌命名为“中国民间唢呐艺术之乡”;2013年,“丹棱白塔”和“郑山、刘嘴摩崖造像”成功申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丹棱县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馆藏文物200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9件,地面文物109处……一项项荣誉、一组组数据,展现了丹棱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为丹棱人民树立了坚定的文化自信。

  丹棱,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素有“大雅文化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40年来,该县大力弘扬“大雅文化”,推动实施“文化名县”战略,已累计投入1.93亿元新建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大雅堂博物馆、体育场馆、文化广场(公园),新建和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阵地,实现了村村有文化活动阵地,“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等文化品牌活动铺天盖地,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文化发展蒸蒸日上。

1 (1).JPG

  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眉山网记者 张丹梅 文/图

  村级活动阵地“从无到有”

  “以前大家都在为生计发愁,哪谈得上文化活动。现在好了,群众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渐提高,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陆续建成,满足了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谈及改革开放以来村级文化的发展变化,该县杨场镇狮子村党支部书记邓树华由衷地感叹。

  改革春风吹,农民生活美。正如邓树华的感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广大农村群众沐浴改革春风,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丹棱县也将文化体育事业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不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目前,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投入运行,7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陆续建成。

  各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有活动广场,配备了活动设施、文化健身器材等,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参与文艺活动、农技培训的场所。“过去,大家干完农活就各回各家,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闲下来就到村上的文化活动中心去看看书、跳跳舞,家里的老年人就喜欢聚在这里一起玩玩棋牌……”狮子村村民黄国英说,自从村里有了文化活动中心,大家业余活动也有了去处。

  不仅如此,为充分发挥基层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丹棱县78个村(社区)不定期开展文艺活动、组织宣传培训等,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针对各基层站点需求,各村(社区)还配备文化志愿者,对村级活动中心进行艺术培训和专业指导,培养了92支“下得田头,上得台面”的农村文艺队伍,实现“送”文化为“种”文化,让文化永远扎根基层,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2 (2).JPG

  铺天盖地的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创新打造文化品牌活动

  1月28日,丹棱县乡村春晚活动在张场镇德祥文化大院正式启动。感怀党恩的集体舞蹈、赞美家乡的女声独唱以及传播社会美德的小品,一个个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接地气的节目依次登台,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文艺表演、拔河比赛、单脚跳、套圈……2月19日,丹棱镇龙鹄村党群集中活动中心内热闹非凡,该村以党群集中活动日为契机,举行丰富多彩的闹元宵活动,让广大群众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节。

  ……

  文化要根植于群众。改革开放以来,丹棱县不断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力度,创新打造和推出三大农村文化品牌活动,即铺天盖地开展“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全覆盖开展“党群集中活动日”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乡村春晚”品牌活动,农民由受众变为“主角”。每年各乡镇、村(社区)铺天盖地开展各类主题群众文化活动达400余场,实现天天有文化活动,月月有精彩表演,年年有主题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让文化深深扎根农村、让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创新打造农村文化品牌活动是丹棱县推动“文化强县”的一项有力举措。下一步,该县将继续以“三大品牌”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更多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 (2).JPG

  “乡村村晚”乐起来。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引导众筹文化院坝建设

  2月18日,在丹棱镇桂花村作平文化大院,10余名文化志愿者正在负责人王作平的指导下排练舞龙表演,为丹棱县2019年元宵节民俗巡游活动做准备。扭、挥、仰、跪、跳、摇……只见表演者们不断变换舞龙姿势,整个表演吉祥喜庆、精彩纷呈,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村民周利均说,“文化大院可热闹了,隔三岔五排练新节目,让村民们大饱眼福,从节目中还能感受新事物、知晓新政策。”

  2005年10月,王作平自掏腰包在自己家中办起了这个文化大院,免费向群众开放。群众开始离开牌桌,走进这里看书、看报、上网查阅信息及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13年来,王作平一直自费“供养”着这个文化大院,践行着“不关门、不上锁,夜不闭户”的初心,并逐步发展文艺服务、志愿服务、养老服务、纠纷调解等诸多功能。作平文化大院成了当地的“金字招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周边群众,使其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政策法规的宣传点、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点、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解室,对促进乡风文明、振兴乡村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如今,在作平文化大院的影响下,尊老爱老、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在桂花村蔚然成风。王作平被文化部评为了“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并先后获得了“十佳勤廉兼优农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廉政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优秀人民调解员”等荣誉。

  丹棱县拥有独特的经济形态,文化传承基础好,人民群众充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丹棱县积极探索,创新方式,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推动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发展。

  作平文化大院是丹棱县第一个农民自办的农村文化院坝,自它之后,丹棱走上了共建共享、典型示范,以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以政府引导为先、民间众筹为基、群众自发为本,逐步发展起了100个形式多样的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包括作平文化大院、德祥文化大院等综合性的群众自办文化院坝,盆景园文化大院等文旅结合的文化院坝,培珍摄影文化大院则等专业类的文化院坝等。丹棱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国家级示范项目,在2018年9月通过全国终期评审,获得了西部地区21个文化示范项目中的第一名,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

  沐浴改革春风,丹棱文化领域实现了从寂寂无闻到繁荣兴盛的改革发展。丹棱,正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演绎着新时代改革故事。

3 (2).JPG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