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丹棱县

>

新闻中心

丹棱县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大雅宜居乡村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5-20 09:12:20

责任编辑:雷尧



  李勇军 程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近年来,丹棱县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探索出“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人居环境整治“丹棱模式”,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着力建设经济富美有产业、田园秀美有颜值、乡风淳美有底蕴、社会和美有秩序、生活甜美有保障的“五美五有、全国典范”乡村样板,使农民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小投入大变化

  “一元钱”扫出美丽乡村


  干净整洁的公路两旁种上了花草树木,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还靓化了庭院,50余户农房墙体绘制了形象逼真的3D动漫画……走进丹棱县古井村,一股乡村清新味扑面而来。


  “现在的环境当然巴适,之前硬是糟糕得很。”沿着干净的道路,该村村民李安森向笔者描述起了村庄的今昔对比。他介绍,没进行环境治理前,村里到处都是又脏又乱的,包括他本人在内,村民们都把生活垃圾倒在公路边、竹林里、田坝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沟里,阵阵恶臭令人作呕。


  “是‘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让我们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井村支部书记宋建国介绍,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每年年初,村民就会主动交上全年的垃圾清运费,每人每月1元钱,不足部分再由村上补贴。


  小小1元钱看似不起眼,但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这个“一元钱”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元钱不仅体现出群众参与改善环境卫生的观念,而且也提升了群众爱护和监督环境卫生的意识。”丹棱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古维芬表示,“一元钱”充分调动了村民自治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使得美丽乡村共建共享成为广泛共识。


  村民自筹和补助解决了乡村治理钱从何来的基础问题,在此基础上,村里采取竞标方式将“垃圾”承包出去。同时,还建立了村干部卫生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卫生监督小组及承包人监督的三方监督模式,“一元钱”的垃圾处理模式运行良好,效果显著。


  近日,垃圾收运员罗国今因下雨没有及时转运垃圾,被村民发现并拍照发到了村民自治小组的微信群里,罗国今被罚款100元。罗国今表示,以后一定要及时清运垃圾,风雨无阻。


  古井村仅仅是丹棱县“一元钱”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如今,丹棱县垃圾乱倒现象一去不复返,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农村人居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统分结合

  污水处理县域全覆盖


  “以前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出去,一到夏天,房前屋后就臭气熏天,自从建了这个湿地池,就再也没有闻到过臭味。”古井村村民李冬梅对她房前的湿地池赞不绝口。


  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污水的任意倾倒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丹棱县依据农村农户散居和相对聚居的实际情况,成功探索出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并行的统分结合污水处理模式。该县相关负责人李艳刚介绍,分散式处理,即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聚居点建小型一体化处理设施,在农户家修建湿地池;集中处理模式,即在各乡镇场镇建污水处理站,用大型的一体化处理设施。


  类似李冬梅家的湿地池便是采用的分散处理模式,农户洗衣污水、厨房污水等生活污水通过专门管道接入人工湿地池,依次经“沉渣池”沉渣隔油,“厌氧池”“好氧池”两次降解有机物,“植物砂石过滤池”降解氮磷及重金属后,出水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据了解,修建一个湿地池大约需要3500元,农户自筹500元,政府补贴3000元,建成后管理简单,几乎没有运行费用,对老百姓来说既经济又实用。目前,像李冬梅家这样的污水处理湿地池全县就有6948个。


  在大力推广实施分散式污水处理的同时,丹棱县还投入1.3亿元,建成20余个大型污水处理站,覆盖了全县每个乡镇和新村聚集点。


  种养循环

  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猪粪池满了后就直接排放。如今,这些猪粪早就被预订一空,供不应求。”丹棱县红石村生猪养殖大户刘旭全介绍,他的养殖场里干湿分离机、干粪池、沼液池等一应俱全,粪便经处理后变成有机肥,成了种植户们争相购买的“香饽饽”。同村的“不知火”水果种植户沈树华告诉笔者,果树用有机肥价格为每吨1500元左右,而用腐熟后的猪粪仅120元每吨,在提高果品质量、解决养殖面源污染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种植成本。


  近年来,丹棱县围绕“适度规模、种养结合、低碳循环、村美景美”的工作思路,采取“源头减量、储存扩量、利用增量”的办法,积极探索并全域推行人畜粪污综合利用的种养循环模式。


  丹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种养循环模式通过养殖业主、种植业主、沼肥转运合作社三方的紧密配合,实现了变废为宝、绿色发展。目前,丹棱县有沼气池3200余口、干粪池1600余口、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成立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10个,年运输量达16万余吨,覆盖了全县80%以上的畜禽养殖户。种养循环模式,实现“猪-沼-肥-果(种)”产业链互动,全县减少化肥施用16.8%,水果产量和价格分别提高8%和30%。


  丹棱县种养循环模式找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平衡点,使这里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丹棱县相继捧回了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多个金字招牌。“成绩属于过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没有终点。”丹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丹棱还将加强创新举措、更加务实推进,使“五美五有”丹棱乡村更加闪耀。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