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东坡区

>

新闻中心

这个春天 东坡故里把掌声送给诗词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3-18 17:30:10

责任编辑:赵娜娜


  这个春天 东坡故里把掌声送给诗词 

  和蒙曼一起 品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眉山网记者 刘娟 文/图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jpg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蒙曼正在讲解《唐诗的人文精神》。.jpg

蒙曼正在讲解《唐诗的人文精神》。 

  【编者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中国诗词火了。不知不觉中,热爱中国诗词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孩子们的游戏也升级到《飞花令》。董卿在中华诗词大会上的经典开场白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她说,诗词,真的很好,它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四季,她陪我们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看稻花香里说丰年,一起看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个春天,随着著名史学研究专家蒙曼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啸天的到来,东坡故里诗词浩荡,诗意澎湃。

  “我是第一次到眉山,第一次到东坡,但是我与眉山至少有三个渊源。小时候念《三字经》,就知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给了我巨大的精神鼓舞。后来到北京大学考隋唐学博士,考到中国古代史一个名词解释时,因为了解苏东坡,所以我有幸成为了唯一一位在这道题上得到分的人。其次,就是现在工作的地方,有眉州东坡酒楼和眉州小吃,特别是眉州小吃,是我和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3月15日下午,眉山市会议中心大会堂座无虚席。我国史学研究专家、《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蒙曼来到东坡故里,为东坡人作《唐诗的人文精神》专题讲座。蒙曼从与眉山的渊源说起,瞬间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让人感受到了她的亲切。

  以《唐诗的人文精神》为题,蒙曼用诗意的语言带领大家走进唐诗的世界,去感受唐诗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和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点燃了眉山市民对传统文化和诗词艺术的追求热情。

  随后,蒙曼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多首著名的唐诗奉献给大家。她说,诗词是古人的情感日记,是生活,是情怀,在中华大地钟灵毓秀的大河山川中孕育而出,在勤劳朴实的华夏儿女的吟诵中流传千年。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光,我们吟诵着千古绝句,也体味着人间百态。特别是唐代以后,“笔落惊风雨,诗成力扛鼎”,大唐冠绝古今的诗词高峰,以笙歌迭奏的盛世一景,留给中国、世界宝贵的文化财富。

  如何诠释人文精神,蒙曼从浩若烟海的唐诗中总结了两个特点,一是元气淋漓,二是情义深厚。

  她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诗意味着一种道德情趣和知识追求。其中三个代表人物能让唐诗中的人文精神得以体现,那就是李白、杜甫和王维。

  她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是一个对自身高度自信的人,他对自己的定位更倾向于是一个侠客,然后才是诗人。他的《侠客行》里这样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即便是在官场失意后,他依然认为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而杜甫是一名对社会有着高度责任感的人,他也不拘泥于自己诗人的身份,而是“儒”字当先;王维则更倾向于佛与诗人,他对山河的由衷热爱体现在大部分的诗词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这些诗句无不体现着情怀。

  蒙曼还以“推敲”这个历史典故,打开了观众的思考之门:唐代诗人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中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一会儿觉得用“推”字好,一会儿觉得用“敲”字好,始终决定不下来。正在一推一敲地比划着,他偶遇了同样是诗人的韩愈。韩愈则认为用“敲”字比用“推”字好。贾岛得到了韩愈的指点,便决定把自己的那句诗改成“僧敲月下门”。但是对于这首诗的争论并没有停止,如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推”字更为贴近情景。

  一首唐诗可以讨论连绵数千年而不停息,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之后,蒙曼在对《子夜吴歌·春》《戏赠村妇》《节妇吟》的鉴赏中,将唐诗情义深厚的特点中所蕴含的四时之美、人伦之美、价值之美娓娓道来,让现场听众在品味唐诗韵律辞藻的同时,感受唐代诗人心中的深情厚义。

  精彩的演讲赢得台下阵阵掌声。特别是在讲座最后,蒙曼又引入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美好和回味。

  讲座结束后,蒙曼坦言,眉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她不仅感受到了眉山人民的热情,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

  蒙曼说:“眉山是三苏故里,来之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句话。来之前和之后,我对眉山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为在这里,我感到我们与古人的心灵是相通的,与中国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今天到这儿仍然有这个感觉,这是跟东坡先生、跟三苏打通了精神的联系。我们和我们的先贤依然站在一起,和传统文化始终站在一起。”

  蒙曼还说,眉山,一直传承着三苏精神,学校也罢,道路也罢,公园也罢,都是以三苏父子的名字来命名的,而且这也是眉山本地对学生、游人的一个教育基地,一代一代传承着三苏的精神,弘扬着三苏的文化。所以现在看眉山,依然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三苏的精神还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