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东坡区

>

新闻中心

左长春 身残志坚 托起家庭致富梦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6-17 11:19:04

责任编辑:雷尧


1.JPG

  喂养生猪。 

2.jpg

  查看孵化的鸭宝宝。 

3.jpg

  打扫圈舍。 


  眉山网记者 王琴 文/图


  6月14日早晨6点,天还未全亮,东坡区柳圣乡五圣村7组村民左长春已在自家猪舍内打扫,投食喂料,开启了一天的忙碌之旅。


  今年39岁的左长春是一个身高只有1.3米的残疾人。多年来,靠着坚韧的毅力,乐观的心态和勤劳的双手,他撑起了全家的脱贫致富梦,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明星”,贫困户们学习的典范。


  苦练意志 

  积蓄爆发的力量


  早晨8时许,左长春将8岁多的女儿送到学校,又急忙赶回家“照顾”圈里的50余头生猪。 


  只见他打开抽水泵,一边投食饲料,一边给生猪输水,几分钟后,安静的圈舍内就传来了猪仔争相吃食的声音。而待猪仔们“享用”完早餐,他又开始冲洗圈舍。等清洗完,已是上午10点,再给散养的鸡、鸭投了食,左长春才松口气,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简单吃早餐。


  “每天都是这样,累肯定有,但也习惯了,反而觉得生活很充实。”左长春介绍,2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使他几乎完全瘫痪,尽管经过求医自己再次站了起来,但脊柱弯曲,肺部功能发育不全仍然给他留下了一生的残疾。


  身体虽然残疾,但左长春始终坚强乐观,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16岁初中毕业,他便在父母的指引下,开始尝试养殖业,喂养鸡、兔等。然而,因为缺乏技术,养殖不专业,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尽管几次创业都失败,但是从来没想过放弃,觉得自己在不停累积经验。”谈及曾经的创业经历,左长春说。


  身残志坚

  喂养生猪谋出路


  2012年,左长春的生活迎来了曙光。彼时,市残联了解到他家情况后,让他去雅安参加了一个月的动物防疫专业培训。经过培训,他学习到许多动物防疫养殖技术,也认识了许多养殖专家。


  2013年,左长春开始养猪。第一年,由于市场行情好,他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可第三年,同样由于市场趋势,他喂养的生猪全部亏本,损失严重。巨大的打击让他一度想要放弃养猪,但想到自己的身体与家庭经济的困难,若是涉足其他行业,残疾的身体也不允许,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仍然决定养猪。


  “那时我家被确定为‘精准贫困户’,但我心里明白,等、靠、要的心态是脱不了贫的,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想彻底摘掉头上的‘穷帽子’,必须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实现脱贫致富。”左长春说。


  此后,经过6年多的不懈努力,左长春的养猪之路越来越顺遂。2017年,他家顺利脱贫,并被评为东坡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成为贫困户们学习的典范。2018年,他仅养猪的纯收入就超过3万元。而目前,他家已修建了8个猪圈,生猪存栏量达到了50余头,预计收入将超过4万元。 


  回馈社会

  同心共筑脱贫梦


  左长春坚持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感染了身边的村民。目前,他家周边30余户村民在他的带动下发展养殖业,共同致富。


  “2017年,我在他(左长春)的带动下发展起了养殖业,今年我家养猪存栏量已经达到了40余头。”采访当天,同村贫困户范统伦家40余头生猪因天气原因出现了厌食的状态,一通电话,左长春就立刻前往,查看生猪的状态,并现场开“良方”给猪治病,让范统伦感动不已。


  “他不仅为我们提供技术,还随叫随到从不计得失。”范统伦说,左长春身体残疾都能把猪养好,作为正常人,自己没有理由不努力,“我要向他学习,通过养猪致富。”


  据了解,不仅范统伦,村里的贫困户由于缺乏种养技术,对脱贫缺乏信心,左长春便对他们实行“一对一”帮扶,并提供技术指导。通过言传身教,近几年来,村上的贫困户纷纷发展养殖业,顺利脱贫摘帽。


  “虽然生活给了我许多不顺,但好在有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未来的路再苦再累都不怕。”谈到未来,左长春说,他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扩大养殖规模,用双手创造更多幸福。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