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东坡区

>

新闻中心

思蒙镇宋堰村:立足传统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6-20 14:32:25

责任编辑:雷尧


3.jpg

  村民周正华正在帮游人采摘杨梅。 

4.jpg

  村民正在打理自家庭院。 


  眉山网记者 蹇玮杰 文/图


  仲夏时节,东坡区思蒙镇宋堰村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村口绿树成荫、鲜花簇簇,吸引着不少游人周末前来感受乡村的惬意。


  作为全区设立的22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今年以来,宋堰村以产业兴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立足传统麻糖产业优势,发展特色种植观光采摘,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一系列举措让该村驶入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搭上电商平台

  传统产业壮大创新


  麻糖作为农村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一直备受大家喜爱。宋堰村历来有加工生产麦芽糖的传统,因其制作的麦芽糖纯天然,吃起来酥软,甜度适中,且有助于消化的功效,广受群众好评,市场前景宽阔。


  6月18日,作为该村首批返乡大学生之一的张沛,正与村民一道打包麻糖,准备发往外地。“在网上销售,就是得让人看到生产的过程,做到透明、卫生、健康,这样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张沛对电商销售有着自己的看法。于是,她将麻糖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挂在了网店首页,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


  “现在一天就能卖上近五十袋,一个塑封机完全都忙不过来了,生意十分不错。今年我还打算成立专门的食品厂,加快麻糖生产。”张沛表示,自己去年才开了网店面向全国销售,尽管才起步,但就有了一年十万多销售额的喜人成绩。“今年争取做到50万的销售额,把自己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


  随着麻糖越来受市场认可,宋堰村便立足麻糖制作技艺,大力发展传统产业。该村党支部书记刘胡明介绍说,“现在村中开始筹备食品厂意向,并着手申请原产地保护商标;同时对麻糖的生产流程以及工艺进行了规范,打造属于咱们的麻糖品牌,带动更多人就业致富。” 


  发展特色种植

  打造休闲观光旅游


  眼下正值杨梅成熟时节,宋堰村60多亩杨梅逐渐成熟,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采摘。6月17日,从成都来的游客王晓莹正穿梭在杨梅林中采摘杨梅,“这儿的杨梅又大又甜,非常巴适。”她说。


  采摘游不仅让游客体验到了采摘乐趣,更让村民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周正华是村中种植杨梅的村民之一,一说到今年的杨梅产量,他脸上便乐开了花。“今年阳光雨水都比较合适,杨梅丰收了。”他介绍道,自家6亩多杨梅林,预计有20多万元的收入。“比起过去外出打工强太多了,现在再把杨梅林前的农家乐开起来,生活就更安逸了。”


  在宋堰村,杨梅种植只是该村发展特色种植,打造休闲观光旅游的其中之一。该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柑橘、脆红李、凤凰李等众多采摘水果1000余亩。“现在村上正加快推进产业道路建设。”刘胡明介绍说,“只有将道路修好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吃、来玩,甚至来投资。”


  营造文明村风

  塑造美丽新乡村


  干净整洁的路面、农家漂亮的庭院、违建现象消失不见……这焕然一新的面貌便是如今的宋堰村。从前,宋堰村存在众多安全隐患,违建、垃圾乱扔等现象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今年5月中旬,宋堰村坚持协同并进,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行动”,加快建设“六有”新乡村,使全村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中的改变村民们最有感触。“住在农村,没想到还能用上这现代化的厕所!”该村村民童俊莲高兴地说。半年前,童俊莲家安装了马桶,房子周围没了异味,居住环境变得清新干净。


  此外,该村结合村情,积极会同东坡区生态环境局污水处理专家、当地群众共同探讨污水处理池建设标准。经过多次实践,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宋堰模式”。


  “近年来,我们花了大力气在环境整治上,希望给宋堰村村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该村村主任蔡利华说。截至目前,共投入财政资金45万元,改造农村户厕9户,新建生活污水处理池9户,配置农村公共垃圾桶17组、农户分类垃圾桶81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4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道路、庭院美化面积达2500㎡。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