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东坡区

>

新闻中心

王艳丽:结缘泡菜十八载 坚持品质勤创新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7-15 09:42:27

责任编辑:雷尧


1.jpg

  王艳丽正在调试机器。 


  眉山网记者 蹇玮杰 文/图


  从2001年开始,她便与泡菜结缘。从管理泡菜企业,到带领团队制定中国泡菜行业标准,她付出了全部精力,先后获得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称号。她就是高级工程师、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艳丽。


  精益求精 铸就行业标准


  作为泡菜之乡,到2008年,我市泡菜产业已初具规模,大大小小的泡菜企业有70多家,成为中国泡菜产业的主要聚集生产区。然而,泡菜产业一直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当年4月,受中国调味品协会委托,王艳丽挂帅起草编制中国泡菜行业标准。


  王艳丽带领团队不断查阅文献、翻看书籍、检测指标。“我们从市场上购买了115种不同品牌、不同产地、不同风味、不同原料的泡菜,一一检测指标,同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王艳丽说,为让标准适合全国泡菜企业使用,她还联系了东北生产韩国泡菜的公司以及日本泡菜专家,了解他们生产泡菜的关键指标值和参数。


  仅仅5个月,王艳丽就带领团队呈报了中国泡菜行业标准的第一稿。为保证标准的权威性、规范性、科学性,王艳丽及其团队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八易其稿,两次在北京接受全国性专家评审。2012年8月1日,中国泡菜行业标准正式发布,201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填写了我国泡菜行业标准空白。


  知难而上 攻克技术难题


  普通人家和小规模企业做泡菜,是在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坛子里泡制发酵;上规模的泡菜企业则用符合食品标准的水泥浇筑的大型发酵池制作泡菜。这两种方式制作的泡菜,都会因天气、温度、环境影响的不同,产生的菌群种类不可控,泡出的菜品风味、口感、色泽也各不相同。生物发酵可感不可控,是泡菜加工技术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2008年10月,王艳丽和泡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人员对直接影响泡菜风味、口感的菌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一年里,他们共搜集了1000多份全国各地的泡菜带回实验室,对里面的菌种进行分析。在坚持不懈地测试、分离、培养、试验下,2009年12月,他们终于筛选出了12株适合四川泡菜发酵的优势乳酸菌。


  “我们将优势菌株进行扩培,批量运用到发酵池中,使其占主导地位。”王艳丽说,通过这种直投式添加乳酸菌发酵出的泡菜,风味、口感、脂香、色泽等指标达到了品质的稳定性、一致性和优良性。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让乳酸菌发酵泡菜一举成名。


  创新探索 提升企业竞争力


  2014年,在省科技厅召开的农业科技项目沟通会上。王艳丽与电子科大机械学院的黄大贵院长相识。“我提出了能不能借助电子机械让泡菜生产实现自动进料、智能控温、自动检测盐度PH值等功能。”王艳丽说,“没想到黄院长非常认同我的观念,希望能够进行合作。”


  为此,王艳丽组织双方团队进行了30多次的设计、沟通、推演、讨论。2015年年初,智能自控电子发酵泡菜罐设计路线图终于确定下来。2015年6月,罐体订制完成,进入现场安装调试期。那段时间,每个周末,王艳丽不是在调试车间就是在电脑前查询资料、整理试验结果,提出下一步解决思路和方案供大家讨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调试运行,集自动进料、智能控温、自动检测盐度PH值、智能增补盐量自动出料等功能为一体的世界第一台,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台智能自控泡菜发酵罐成功问世,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2016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