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东坡区

>

新闻中心

与新中国共成长 深情讲述70年变化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9-16 15:00:59

责任编辑:雷尧


1.jpg

  刘克超用手机拍摄新岷江一桥。 

2.jpg

  许春华乐呵呵地谈起70年变化。 

3.jpg

  畅所欲言讲变化。 


  眉山网记者 罗端 文/图


  畅所欲言话成就 70年辉煌说不尽


  “城区面积大了,楼房高了,道路宽了,车辆多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9月4日上午,6位来自东坡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同志齐聚一堂,围绕“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谈亲身经历,话伟大成就。


  这6位老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他们都是东坡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亲历者。老人们分别就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市容市貌、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忆往昔、说发展、谈变化,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比赞叹,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忠诚,对社会、对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和殷切期待。


  今年70岁的杨玉斌感慨道:“过去种植都用人力、最原始的方法,现在农业发展机械化,效率大大提高;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打牙祭’,现在根本不愁吃。现在创文、创卫、创森工作正在东坡区如火如荼地开展,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环境变美了,市民的素质也提高了。”


  “我相信,美丽东坡一定会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太和镇关工委副主任、老协主任李德彪满怀信心地说。


  ……


  通过“讲、看、赞”,老人们谈出了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新成就的新认识,谈出了自己作为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自豪感和光荣感。大家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发挥余热。


  家乡巨变 从过去的河滩地到住进电梯公寓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70岁的刘克超满怀激动地讲述了自己70年来经历的变化。


  刘克超是崇礼镇岷江村人,参过军,在入伍期间参与过成昆、襄渝、青藏三条铁路的修建。退伍后他回到眉山,担任过岷江村党支部书记、崇礼镇副镇长、崇礼镇司法所长。退休后,他任崇礼镇老协会长、关工委执行主任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非常大,不仅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而且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让人感到欣喜。“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眉山城区远没有今天这么繁华。”刘克超说,当时到城区只能步行,后来有了汽车,修建了岷江一桥,群众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而原来的老旧房也变成了高楼大厦。


  刘克超原来的家在崇礼镇岷江村3组,2006年8月,当地开始征地拆迁,作为第一户成功拆迁的人家,他见证了拆迁地经过改造,从一片河滩地变身工业园区,建设了几十家企业和眉山会展中心,并建成了中国泡菜城。“我们的安置房也都是十八层的电梯公寓,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不出一分钱还能住上电梯公寓。”刘克超高兴地说。


  如今,万科集团在崇礼镇投资300亿元打造眉州文化村,将集高级住宅、高档商厦、高级休闲娱乐和山水林园于一体。“我相信,随着眉山新岷江一桥的正式通车,将给崇礼新城带来更大更美的变化!”刘克超满怀憧憬地说。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建设多姿多彩


  “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9月4日,70岁的许春华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与新中国共成长的故事。70年来的变化,让他赞叹不已,“我们的城市大变样,农村结构大调整,人民生活步入了实现小康的快车道。”


  许春华回忆道,1997年的眉山县城很小,小到从城南开车到城北只要20分钟不到,小到一路走过去遇到的全是熟人。如今的东坡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城区规模成倍扩大,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东坡区自2000年起开始搞起了公路“村村通”“户户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房屋建设更是大变样,上了好几个台阶。”他说,眉山建市前,城区没有一座高楼,如今电梯公寓、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大家有了安居乐业的环境,人人都有房住,幼有所学、老有所依、病有所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东坡区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70年来,东坡区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许春华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地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明显,粮食产量较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农村结构调整是东坡区最大的亮点。”许春华说,过去,东坡区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现在农业种植结构经过调整,从过去水果品种单一,只有“9号脐橙”,到如今有枇杷、李子、樱桃等种类。不仅如此,还建成了中国泡菜城、50万亩的蔬菜基地,使农民收益大幅增长,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谈及70年来的变化,许春华说,自己有太多的“没想到”,太多的惊喜,“没想到从过去没有一所学校到如今教育普及,没想到从有汽车到人们能拥有私家车,没想到现在一部手机就能知天下事……”


  城乡统筹发展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说起思蒙镇的大变样,今年71岁的马华清很有感触。“我在思蒙镇工作、生活了40年,变化太大了,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马华清出生在思蒙镇莲花村的一个穷苦家庭,家里有5个兄弟姊妹。过去,镇上老人们有“有女不嫁莲花坝”的说法,因为那里太穷了。“过去大家就种点油菜、小麦,产量很低。”马华清说,过去都是黄泥巴田、烂泥田。经过农业结构调整,如今的莲花村已截然不同了,经过种植技术培训,大家都种起了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作物,积极发展产业,大伙腰包鼓起来后,不少人在城里买了电梯公寓,日子越过越滋润。


  如今的思蒙镇,公路硬化了,环境变美了,产业兴起了……目前思蒙场镇有大小街道20余条,下水道、街灯、绿化、自来水、天然气等配套设施齐备,可容纳万人的综合贸易市场、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中心文化广场、广播电视、餐饮娱乐等一应俱全。不仅如此,该镇还获得了全省乡镇200强、四川首批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眉山市工业重点镇等荣誉。


  太阳能路灯、彩砖、行道树、雨污分流……思蒙镇有了现代化城市的元素和符号。这些变化,让马华清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我虽然是农村人,过的却是城市人的生活。”马华清说,每到茶余饭后,他都会去文化广场散散步,看看风景。


  安居乐业生活美 从解决温饱到迈向全面小康


  9月4日中午,在东坡区关工委参加完“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座谈会的杨明清,走进眉山城区一家餐馆就餐,回锅肉、水煮牛肉、宫保鸡丁、藿香鲫鱼……菜单上琳琅满目的菜品,让他想起了过去吃不饱的日子。


  小小餐馆从一个侧面折射了70年来餐桌的变化。杨明清回忆道,小时候粮食短缺,白馒头是“奢侈品”,主菜只有萝卜、大白菜等。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温饱已不再是问题,“过去过年才能吃顿好的,现在天天像过年。” 


  说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生活变化,71岁的杨明清打开了话匣子。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温饱成了当时百姓的一大难题,由于他家人口多,每年的粮食都要精打细算。“以前吃不饱、穿不暖,路是毛沟路,水要靠挑;现在吃穿不愁,还用上了自来水。”“以前点的是煤油灯,又黑又暗;现在安装电灯,到晚上就亮堂堂的。”“过去出门靠步行,现在有了各种交通工具。”……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逐步走向全面小康。


  “过去是计划经济,买什么都要票。”杨明清一边说着,一边抖了抖衣服说,“以前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穿的都是布满补丁的衣服、裤子,哪里像现在,想穿什么、吃什么上趟超市就搞定。”


  70年来,杨明清见证了眉山的巨大变化。如今,退休后的他在东坡区关工委任副主任,专注于开展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工作,继续为社会奉献余热。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