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四川农村日报:防洪与环保兼顾 让花溪河成为会“呼吸”的河流

新闻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更新时间:2017-09-22 11:17:51

责任编辑:黄馨月



袁桂林 本报记者 左杉

 

     湛蓝的天空下,清清河水从苍翠群山奔流而来,在河道激起层层浪花,铺面在河堤两边卵石慢慢延伸,河堤两岸的绿化带已长出一片片茂盛草甸,呈现出团团浅绿……这是7月28日记者在洪雅县花溪河柳江圣母庙段看到的一幕。“半年前,这里的河床还是狭窄多淤、杂草丛生、垃圾藏匿,一到夏季洪水泛滥就淹没周边的农田。”柳江镇村民黄芝凤回忆道。依托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洪雅以河流疏浚和岸坡整治为重点,将花溪河打造成“会呼吸的河流”。


结合生态建设多功能性堤防

 

    花溪河是青衣江的支流,也是洪雅县“一江四河”中重要河流之一。花溪河源出洪雅县南部边缘大众岗,沿峨眉山西麓而下,流经高庙镇、柳江镇、花溪镇、东岳镇,在止戈镇汇入青衣江,河流水量丰富,周围老百姓称它为母亲河。

 

    花溪河圣母庙段河道比较曲折,水流比较湍急。遇到丰水的年份,常常发洪水,沿河两边的高庙镇、柳江镇等时常被淹没。去年11月,洪雅县圣母庙花溪河防洪治理工程启动。“虽然治理的起因是源于防洪工程,但工程实施过程中,融入生态环保的科技理念,落实好河长制,打造生态环保护河。”洪雅县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勋说道。

 

    在河堤治理同时,洪雅县牢牢把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在保证堤防的防洪功能基础上,打造安全堤防,绿色堤防,生态堤防。工程建设与生态的有机结合,对项目的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打破了堤防护岸工程生态效益薄弱,功能单一的建设方式。


“呼吸河床”保留原河道形态

 

    在花溪河柳江圣母庙段长3.03千米的河道里,零星的石头突兀在水面,显得“杂乱”的卵石躺在河堤底部,任由绿草在它们中间生长。

 

    “你看,现在的河床比整治前宽了很多。”该河段整治工程技术人员宋勇告诉记者,“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尽量保留河道内的湿地和大量的原生植被,把因多年冲刷形成的深坑进行了适当的回填,把水流湍急的滩头进行了削减,放缓了该段水流的速度。”

 

    为什么不对河床和河堤护脚进行水泥硬化,以确保水流的顺畅和提升河堤的抗冲刷能力?

 

    原来,花溪河圣母庙河道整治项目的建设摒弃了传统的硬质堤防,大胆转变堤防建设理念,在维持花溪河原有的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绿色与蓝色基调的基础上,以简约、经济的工程措施,使植物景观与堤防人工建筑相呼应,达到了生态效应和防洪功能统一、协调的效果。

 

    “河床就象一个人一样,要有呼有吸,才有生命,才有灵性。我们就地取材,使用附近的鹅卵石铺就河堤两岸。表面上看是无序堆放,但在这些石头下面,我们用重型机械对护脚进行了反复碾压夯实,确保了护脚强度。相比传统的水泥堤坝,这样做既有效分解洪水对河堤的冲击力,又能更好地保护河流生物链和生态多样性。”宋勇笑着说。


因地制宜留足绿地空间

 

    用卵石铺砌河床边沿、河岸及堤顶、保留原河道形态、留足生态绿地空间……洪雅在圣母庙段新建了“呼吸河床、生态护岸”4.13千米,清理河床3.03千米。目前,花溪河柳江圣母庙段整治工程即将竣工。据相关专家预计,竣工后的花溪河可防10年一遇的洪水。生态湿地、生态护岸、亲水平台……生态理念贯穿于圣母庙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始末,涵盖了堤防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使得河流真正的呼吸了起来。

 

    “这河堤修起了,不怕涨洪水,也方便了出行与亲水活动,增加了群众与游人散步、休闲的地方。”时时关注工程进展情况的柳江镇两河村村民柳志祥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