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洪雅县

>

新闻中心

聚焦洪雅县中山乡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工程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8-09 10:02:46

责任编辑:雷尧


1副本.jpg

  中山乡桂花社区街头,垃圾收运车音乐响起,家家户户主动把垃圾提出来倒在车上。


  鲜艳 眉山网记者 李成 李勇军 文/图


  洪雅县中山乡是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老典型之一,且一直保持着稳定进取的态势。去年7月以来,该乡在场镇所在的桂花社区以及金花村试点探索“垃圾不落地”模式,变群众自发到联户集中池投放垃圾为收运员上门收集垃圾,垃圾从出农户家门到垃圾中转站一律不落地、不过夜,从而解决垃圾落地带来的二次污染,城镇和村庄环境治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垃圾不落地”受群众点赞


  7月27日中午12点,室外温度高达32度,中山乡桂花社区垃圾收运员刘学武驾驶着垃圾收运车,开始了场镇午间垃圾收运工作。听见垃圾收运车喇叭播放的音乐,沿街的住户三三两两都将自家的生活垃圾打包,待垃圾收运车开过来收走。


  据介绍,中山乡场镇所在的桂花社区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居民有2200余人,由刘学武和另外一位垃圾收运员承担垃圾收运工作。收运分三个时间段进行,早上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准时出发,每个时间段两位收运员需要沿着固定线路走至少3圈,挨家挨户进行垃圾收运,确保所有住户的垃圾都收运完毕。


  “上门收垃圾我们的工作时间更长了,但工作环境改善了不少。”刘学武介绍,以往,他们每天都要在臭气熏天的垃圾池里铲垃圾,弄得车上、身上全是臭味和垃圾,真的又脏又累,一般人是吃不下这个苦的。现在,群众直接将打包好的垃圾放到垃圾收运车上,不需要垃圾收运员进行二次装卸。


  垃圾收运车装满后,收运员直接拉到乡上的垃圾中转站,将车上垃圾倒入中转站的“集装箱”,再由钩臂车将垃圾运到县上的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垃圾从农户家中出发,到乡上的垃圾中转站,再到县上的垃圾处理站,全程不落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过程。


  “这种模式当然好哦,我们的环境更好了,生活起也更畅快了。”谈到“垃圾不落地”的垃圾收运模式,桂花社区居民何白秀开心地“点赞”道,以前自家门前就摆放着一个垃圾桶,夏天一来,她在家门口就能闻到味儿。现在垃圾集中池被撤走了,整条街都没有卫生死角,地面干净,空气也清新得多。


  以群众期盼为出发点

  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垃圾不落地’是我们从群众期盼出发,经过创新尝试,逐步完善推出的。”谈到“垃圾不落地”模式的缘起,中山乡乡长帅明华表示,以前采取垃圾集中收集的方式,主要是街道上设置垃圾池,但垃圾不入池、清运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一旦一袋垃圾没入池,后面的人也就跟着效仿,造成池外垃圾遍地丢的乱象。


  帅明华说,垃圾不入池会直接导致池子周边环境遭受二次破坏。特别是在夏天,虽然垃圾会在当天被定时清走,但一些腐烂的水果和食物,散发出的气味奇臭无比,还会引来鸡狗、老鼠和苍蝇,群众扔垃圾也是捂着鼻子快速通过,而垃圾池旁边的住户更是深受其害,怨声载道。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中山乡党委政府在市、县城乡环境治理办的指导下,会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想办法、出点子。很快,一条垃圾“上门收集,直接转运,日产日清”的思路迅速形成,该乡决定对垃圾处理机制进行一次创新,并率先在治理条件较好的桂花社区和金花村进行试点。


  “我们考虑到了新模式会与群众早已形成的生活习惯有冲突,所以我们采取渐进式转换的方式来推动新模式落地操作。”帅明华介绍,“垃圾不落地”试行前,就通过村民会议、“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对群众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引导。试行之初,采取定点收集和上门收集并行,经过一段时间后,群众都积极支持配合,该乡随即宣布桂花社区和金花村40余个垃圾集中池正式“退役”。


  今年8月,中山乡“垃圾不落地”模式已成功运行一年。帅明华表示,一年来,中山乡场镇和乡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并可以长期保持。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次垃圾收运模式转变的讨论、宣传、试行和常态化运行,也是对群众的一次成效明显的宣传动员,使环境卫生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城乡环境卫生的长久保持打下了坚实基础。


  洪雅县城乡环境治理办负责人李庚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建设“一地三区”、打造“四心工程”的需要,有城镇、新村集居点和旅游景点所形成的较高聚居化实际,有中山乡扎实的试点探索作铺垫,目前已在全县范围推行垃圾“上门收集、直接转运、日产日清”的“垃圾不落地”收运模式,着力提升洪雅人居环境治理水平和旅游环境质量。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