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彭山区

>

新闻中心

40年坚持与“蝶变” 彭山,阔步迈向乡村振兴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12-12 10:21:36

责任编辑:罗思源


2 (1).JPG

  柚子丰收。

2 (1).JPG

  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葡萄产业。

2.jpg

  观光旅游基地。

2.jpg

  柑橘丰收。

  眉山网记者 万晓红

  改革开放40年来,彭山区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改革开放,激活了“三农”一池春水,利益覆盖着寿乡的每个家庭,每一个人。

  品质

  产业转换让农民“风华正茂”

  隆冬时节,走进彭山区黄丰镇丰华村,漫山遍野的柑橘园硕果累累,一辆辆前来收购柑橘的外地货车排起了长队。

  黄丰镇拥有40年的柑橘种植历史,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一年四季皆有鲜果上市,是名副其实的“柑橘之乡”。

  说起丰华村40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罗明均最有发言权。罗明均在彭山是有名的致富能人,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把时间的轴线拉回到40年前——

  当时只有30来岁的罗明均,靠双手在漕冲田和已熟化的梯地中为温饱而劳作。黄丰是浅丘区,当时只有丰华、团结等少数村和社有面积不大的集体果园,种粮依然是农民的主业。

  1980年,黄丰推行包产到户,罗明均便尝试改种经济作物。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大伙都说“种柑橘不如种红苕,红苕卖不完起码还可以用来喂猪”。面对乡亲们的劝说,罗明均不为所动,坚持改种柑橘。那两年,他没日没夜地在果园里忙乎,最终实现万亩万元,尝到了改革的甜头。随后,村民纷纷学着罗明均改种柑橘等经济作物。就这样,丰华村在罗明均的带动下,成为彭山首个“吃螃蟹”的“小岗村”。

  但是随着种植户的增多,加之品种不好,黄丰柑橘价格很快又跌入了低谷,挂在树上好看不好卖。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罗明均又带领大伙到中国农科院、重庆柑橘研究所去学习,不断改良品种,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最终,黄丰柑橘品种由“一”变成了“十”,其中很多品种还走到了全国前列。

  昔日囊中羞涩只求温饱的“罗明均”们,致富的脚步从未停歇,又开始向发展特色观光农业转变。

  如今在黄丰,农民卖果卖景两不误,柑橘之乡成了乡村旅游地。行走在丰华村,满眼皆绿,柑橘开花和大量摘果时,来自眉山、成都周边的游客纷纷来到黄丰镇柑橘园里赏花、品果、观光、旅游,有效拉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经济。“原来请人来柑橘园采摘柑橘要给工钱,现在游客自己去园子采摘柑橘要给我们采摘钱,这一去一来就赚多了。”

  目前黄丰镇通过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及其鼓舞发展庭园经济、特色旅游经济等措施,已将万亩果园建设成了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基地。每年橘花节期间,这个万亩柑橘园将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多万元。

  40年来,彭山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在产业体系方面,不断优化结构,加大一二三产融合度,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土地流转,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多家,通过生产要素的资产化、股份化,建立长期的互利共赢关系模式,将农业产业发展区域化、项目化、具体化。打造以农业嘉年华作为核心,以“古堰新桥·田园雅居”为重点,打造新桥民宿旅游区,推动彭山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依托中法农业科技园彭山园区,以青竹沟川西林盘修复为重点,打造田野锦江特色小镇,开展农业高科技展示,科普教育,田园观光;以猕猴桃现代农业园为主,形成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小园区,结合田野里乡村酒店、凤鸣花谷、葡萄酒庄等农旅休闲项目,在全区形成东、西、中三地点面结合、星罗棋布式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彭山农业换挡升级。全区农业产值由1979年的647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52780万元。

  品牌

  让彭山农业喊得出口拿得出手

  从“一亩三分地”到特色种植遍地开花,40年来,彭山农村变化日新月异,以公义镇马林村农民杨志明为例,他的果怡农业园2017年产值达到500万元。

  杨志明是彭山最早种植葡萄的业主之一,种植葡萄已有10多年了,目前园子里种有各种优质葡萄30多个品种,其所产葡萄主要以观光采摘形式销售。由于口感好、品质高,品牌“果怡”葡萄一直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40年前,“品牌”对彭山农民来说,是个很遥远、很陌生的词。40年后,马林村农民享改革红利。“改革开放没有局外人。”杨志明说。

  12月6日,杨志明和工人们正在修剪枝条,整理沟渠,把一些损坏的大棚进行重新更换。见到记者来访,他放下手头的活儿说:“天越来越冷了,看看葡萄的越冬情况。”

  冬季的果怡农业园满目枯枝,杨志明的心却从没有这么火热过。

  记者在果怡农业园看到,钢架大棚里每株葡萄果苗株距、枝条长度都保持整齐一致,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滴灌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整个基地葡萄的肥料、水的精确控制,做到施肥精准和节省大量的人工。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打响彭山农业品牌,彭山成立区属国有企业正兴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引导全区500多户规模种植家庭农场组建联盟发展服务公司,建立溯源体系,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倒逼种植业主实行标准化种植和规范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全区整体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三品一标18个,其中新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达到12个;新发展绿色食品1个,达到5个;培育有机食品1个。以“彭山田野礼”为基础,采用“大品牌、小业主”的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自己的品牌,培育了企业个性品牌200余个,在全区形成了“区域+企业”品牌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精细的管理,催生高品质,获得好认可。彭山区以“种中国最好的水果”为目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农产品提质增效提供了保障,建立了区、乡镇、生产主体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和“眉山市彭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在第五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上,彭山家庭农场的金黄硕大的柚子、饱满多汁的柑橘、鲜红美艳的红心火龙果等参展优质农产品广受好评,彭山签下了6个项目,总投资超过8亿元。

  彭山通过不断优化品种、不断提升品质、不断打造品牌,打造了全国最规范的设施葡萄基地、西南地区优质晚熟杂柑基地和红心猕猴桃基地,建立了优质晚熟柑桔基地10万亩,年产量16万吨;精品葡萄基地3万亩,年产量3.8万吨;优质猕猴桃基地1万亩,年产量1.2万吨。葡萄早中晚熟品种上市期从6月持续到9月,柑桔上市期从10月持续到次年5月,猕猴桃上市期从8月持续到11月,全年每月都有优质鲜果供应。

  截至目前,该区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3个、绿色食品(葡萄、柑橘)认证2个,近3年新增三品一标10个。从2012年起,该区连续7年选送葡萄样品参与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并获奖。2015年“彭山葡萄”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6年获评农业部名优特新农产品。

  振兴

  引资下乡给彭山农村注入新动能

  11月28日,彭山区云堡乐园开工仪式在彭山区公义镇新桥村举行。该乐园由彭山云堡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220余亩,首期投资5000万元,主要用于中小学生和幼儿科普实践。

  公司负责人刘泽良在彭山区办有一家幼儿园。“园长”为何转型在农村投资?刘泽良坦言,“目前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前所未有。资本下乡大有前途,并且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达到实现高效助力乡村振兴目标。”

  上述事例只是彭山引资下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彭山大力发展的乡村振兴中,资本下乡中的不少人是“企业老板”“房产老板”“公司老板”,他们纷纷下乡当“庄园主”,实现绿色转型。

  彭山作为全国深化农村改革示范点,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用城市发展的理念、功能和方法去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引领城乡一体发展,以建成“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智助农”“城乡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和实现乡村振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9年的94元增长到2017的16848元。

  “现在我们的田野里乡村酒店,生意十分红火,很多客人都已经预定了半年以后的住宿了,甚至周边有的企业,长期包下了两个房间用来接到客人。”12月8日,在彭山区公义镇马林村,由村民闲置房修建而成的乡村酒店田野里更是生意火爆。入住该酒店的客人,除了可以到全省首个农业嘉年华旅游参观外,还可以在岷江现代农业园区体验采摘。同时当地的村民,被安排在酒店当保洁员、服务员等,实现了就近上班。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彭山突出“东西两翼”,在产业规模、农业品牌、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支持下乡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带动农户。村民们通过务工、转包、参股等方式增加收入,跟着老板搞种植、开民宿、开餐馆。这些下乡企业,带活了乡亲们的头脑,带动了乡亲们的手脚,实现了乡村振兴连锁反应。

  为了实现村民致富增收,在乡村振兴中,彭山还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试点,让原来肩挑背扛的农民变成新型职业农民,实现职业农民由户籍身份向职业身份转变,推动农业创新创业。目前全区已完成121名新型职业农民的初步培训。

  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12月6日,彭山区400余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本地工商业主、社会贤达、新乡贤代表、彭山籍外地创业成功人士,齐聚该区各乡村振兴示范点现场,共商彭山乡村振兴大计,共促彭山乡村发展,并就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了现场交流对接,让彭山广大农村释放新活力。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乡村振兴让不老彭山更加活力迸发,青春洋溢。

  本版图片由柴树清 盛晓波提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