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彭山区

>

新闻中心

彭山青龙镇:传承蚌壳灯 不负下一代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4-26 10:20:55

责任编辑:雷尧


1.jpg

  青龙镇蚌壳灯舞表演。特约通讯员 刘树军 摄 

2.jpg

  青龙镇代表队在民间民俗灯舞大赛上表演蚌壳舞“春江花月夜”。记者 姚永亮 摄 


  眉山网记者 孟飞


  蚌壳灯在全国各地皆有,而彭山的蚌壳灯却另有一番光景,当地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常能见其身影。尤其是在彭山区青龙镇,蚌壳灯技艺得到了较好地传承和发展。4月19日,记者采访了该镇蚌壳灯队队长万继祝,她详细介绍了青龙蚌壳灯的发展、现状和传承。


  万继祝介绍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青龙镇就有船儿灯、牛儿灯、蚌壳灯、荷花灯、莲箫舞、船工号子等传统民俗,她小时候最喜欢看民俗表演。“那时候过年很热闹,民俗表演大巡游,节目一个接一个,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成为节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为什么这么多的民俗文化能够在青龙镇落地生根?万继祝猜测可能与青龙镇的地理环境有关。“青龙镇靠近岷江水道,曾经的水运非常发达,水码头人头攒动、船来货往,相当热闹。”万继祝表示,由于天南地北的人聚集于此,人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可能这就是造就青龙镇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文化的兴起,青龙镇众多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一些传统民俗表演渐渐从该镇消失。“后来很多民俗表演就没了,这跟文化传承有很大关系。比如舞龙,由于舞龙表演需要比较强的体力,随着镇上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再加上老一辈的传统艺人又退休,后继无人就没有人继续舞龙了。”万继祝说。


  虽然如此,青龙镇还是保留下来了为数不多的传统民俗之一蚌壳灯。蚌壳灯之所以得以留存,万继祝说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蚌壳灯老少皆宜;二是蚌壳灯属于集体节目,参与的人较多;三是搭配服装道具后蚌壳灯的舞姿优美;四是不断发展蚌壳灯让节目更有现代感更接地气。


  据了解,青龙镇的蚌壳灯在发展中不断融入当地元素,再加上邀请专业老师将蚌壳灯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优美感,让蚌壳灯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经过从新包装的蚌壳灯,成了青龙镇的‘头牌’节目。”万继祝说。


  据介绍,如今青龙镇的蚌壳灯队伍共有16人,他们都是生活在青龙镇的本地人,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0岁。虽然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不大,但万继祝坦言也面临传承问题。“跳蚌壳灯舞挺辛苦,不光道具比较重,排练也是非常累人的事,所以就造成了很多老年人跳不了,年轻人不愿意跳的现实情况。”万继祝说,蚌壳灯表演属于公益性活动,要传承发展好这门技艺,需要有更多年轻的网格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进来,并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让更多的人喜欢蚌壳灯,愿跳蚌壳灯舞。


  “蚌壳灯是青龙镇为数不多的传统民俗,不能就这么轻易丢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万继祝提出了解决传承问题的思考,“传统文化必须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才行,未来可以让蚌壳灯走进校园,老艺人可以向孩子们讲解其中的故事,也能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一下蚌壳灯的美,这样就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