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7-02 11:14:29
责任编辑:罗思源
眉山网记者 马诗雨
向珊在为当地果农讲解猕猴桃种植知识。
两年前,向珊还是一名大学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思想政治课老师,在三尺讲台教育莘莘学子;两年后,她却是眉山市彭山区建群家庭农场的经理,在彭山区义和乡悦园村拥有一个红心猕猴桃基地、一片上百亩果园、一座筹备中的储存冷链中心和一条完整的“批发零售+网上电商”销售渠道……
为何“弃文从农”?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这样的疑问,6月28日,记者对向珊进行了采访。
毅然抛弃象牙塔
决心拥抱黄土地
“农村是个大舞台,返乡创业有奔头。”一直以来,向珊始终坚信返乡创业一定可以成就梦想。
2017年5月,向珊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决心返乡创业。问及为何放弃让这么多人羡慕的工作,向珊说道,“一是现在党的政策好,创业是个好时机;二来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别人都想跳出‘农门’到城里生活,可是我更愿意过乡下平静自在的日子。”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旁人的非议、家人的质疑,但她还是选择勇往直前。回乡后,她在义和乡悦园村承包了100亩土地,种上了红心猕猴桃,成为一名农场园丁。
隔行如隔山,从大学园丁到农场园丁,要完成角色转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作为猕猴桃种植的新人,向珊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缺乏种植技术及经验,处处碰壁。“虽说我出生在农村,但种植红心猕猴桃果树和种植水稻、蔬菜有天壤之别,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抹芽、什么时候疏花、什么时候疏果、什么时候套袋……我简直一头雾水。”向珊说,有一次在施肥时,由于施肥计量及温度没控制好,造成果树大面积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万元,间接损失几十万元。
后来,经过万分的艰辛,有几十亩猕猴桃果树终于要挂果了,但什么时候摘果,什么时候开始销售,以何种方式销售,向珊的脑袋里同样是一片空白,以至于挂果的第一年,她的果子全部以批发价等着果商上门低价收购。
这一年,让向珊非常沮丧。
细心浇灌绿藤条
努力实现“红心”梦
正当向珊彷徨失措的时候,党组织为她点亮了指路明灯。
向珊所在的义和乡为了帮助全乡果农更好发展产业,成立了红阳猕猴桃协会党支部。党支部利用村上的农民夜校组织全乡猕猴桃种植户宣讲乡村振兴战略、学习种植先进经验、宣传产业发展政策。“党支部还为我们果农开办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会,请来猕猴桃种植专家讲解猕猴桃种植技术以及各季种植的注意事项,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种植知识。”向珊说。
2018年6月,红心猕猴桃正处生长旺期,向珊发现红心猕猴桃因雨水过多,造成果子成长减缓。那段时间,为提高收益、降低成本,她查阅资料、询问果农,追加适量的微量元素肥,起早贪黑细心照料果树,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果园里观察果树情况……通过悉心照料,向珊的猕猴桃园丰收了,100多亩红心猕猴桃,产量达60余万斤。
产量上来了,但销售又成了问题。批发商“鸡蛋里挑骨头”,故意压低价格,收入依旧上不去,向珊这下意识到了拓宽销售渠道的重要性。
随后,她主动报名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四川省第三期返乡创业提升培训,学习猕猴桃电商销售知识,着手“互联网+”方式搞电商销售,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商销售平台;另一方面,她效仿彭山的“橘花节”“葡萄节”,在红心猕猴桃成熟季举办大型采摘节活动,开展免费提供农家餐等促销活动吸引彭山区及其周边客户前往采购。采摘节当天,零散客户达500余人,销售猕猴桃近万斤,当月销售近5万斤。通过尝试开拓线上电商、线下采摘、直接供应等多种销售方式,向珊在2018年共计销售猕猴桃10万余斤,增收10万余元。
一人致富不是富
带动乡邻共奔康
向珊不仅种“红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也怀有一颗“红心”。种植猕猴桃有了经验、有了规模,向珊便着手服务乡里、回报桑梓,带领周边的群众种好、卖好猕猴桃,一起增收致富。
向珊表示,“为了推广义和乡的红心猕猴桃,先后带着乡亲们的红心猕猴桃产品远赴北京、广州、上海、南昌等大城市,联系拓宽红心猕猴桃的销售渠道。”凭借诚信的经营理念、过硬的产品质量,她走过的每一座城市都有经销商与她建立合作关系,销售市场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此外,向珊还说服15名50岁以下种植户加入到自己的电商团队,协助果农们搞自产自销。在猕猴桃销售旺季,向珊免费为大家提供销售信息,为大家联系包装及物流。仅2018年,她直接帮助10户猕猴桃果农销售猕猴桃20万余斤,果农直接受益150万元。
“接下来,我将计划投资200万元,建设一个大型冷链集配物流中心,让悦园村的电商团队入驻,共同把彭山的水果销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让猕猴桃能够为义和的家乡父老带来更丰厚的收益、更美好的明天。”谈及未来,向珊信心满满。
(本文均为资料图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