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彭山区

>

新闻中心

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作表率——记彭山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7-19 10:12:36

责任编辑:雷尧



  眉山网记者 王莉 文/图


  魏守良:切实为民服务 当好茯苓村的“领头羊”

1.jpg


  “小区设施全、卫生好、管理得也好,和住在城里没两样,这都要感谢老魏啊!”7月17日,彭山区武阳镇茯苓村村民刘清华谈起迁居后的新生活,非常高兴。她口中所说的老魏,正是该村主任魏守良。


  2010年,彭山县村级换届选举,当时在四川建工集团担任项目经理的魏守良,作为外出务工优秀农民工党员被县乡两级大力回引,最终以高票当选为茯苓村村主任,至今已在茯苓村服务了近十个年头。在这期间,茯苓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通土坯房、几套桌椅、一台电脑……这就是2010年之前,茯苓村简陋的村办公室,也是茯苓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缩影。当时,茯苓村是出了名的“三多”——恶人多、纠纷多、上访多,2010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刚刚完成,茯苓村就被彭山县委列为全县11个后进村之一。


  “群众富不富、全看党支部;班子强不强、全靠‘领头羊’”。魏守良上任后向党支部极力建议,必须将村两委自身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为此,他将项目化、责任化的管理经验带入班子建设,与干部人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未完成的扣减绩效奖励,让村两委干部“动起来”,履职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在任职的前半年,他坚持每天带领村两委干部深入群众,走访串户与群众深切交谈,重点走访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植、养殖大户、困难户家庭,了解群众困难,解决群众面临的难题,有效改善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每天下班后,他还分片到村民家中召开民情恳谈会,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听取群众呼声,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老魏是真正地为民服务,为村里尽心尽责。这么多年过去了,老魏从来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工资全部作为村集体资金服务群众,没有一点私利。这样的干部,群众怎么能不信服?”茯苓村党支部书记姜桂君感触颇深。如今,在魏守良的带动下,茯苓村干部凝聚力显著增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整个村两委班子精气神焕然一新,实现了从“后进”到“先进”的完美蜕变。


  不仅如此,为了推进茯苓村产业发展和群众规范管理,魏守良还积极向上争取了“双挂钩”项目,在2017年正式建成安置小区,全村90%以上村民迁进了新居。村民从散居到聚居必然要经历一个“阵痛期”。在集中入住的最初半年里,村民们的许多理念与生活习惯仍然停留在过去,不缴纳物管费、雨棚不按约定安装、垃圾乱丢乱扔、不按规矩停车、占用公共空间等陋习广泛存在。


  如何实现村民的有效自治管理,是摆在魏守良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他立即组织村两委走出去到成都市大邑县“东岳花苑”学习小区治理办法,结合茯苓村实际,创新建立了“1+5+N”管理体系,“1”即茯苓村党支部引领,“5”即由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管委会、居务监委会、楼栋小组、楼栋长构成五级联动管理体系,“N”即物业管理、便民超市、养老居家、技术培训、党员e家、儿童之家、文化阅览、智能监控等便民生活服务项目。此外,他还牵头制定了《茯苓村小区公约》。


  如今,茯苓村小区建成快两年了。现在,小区整洁有序、草青花香,群众生活舒适。“成绩代表过去,未来还将继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继续为民服务,为更多群众多做事、做好事、做实事,带领茯苓村发展得越来越好。”谈到该村未来的发展,魏守良信心十足。


  袁福忠:沉下心俯下身 真抓实干帮扶拖都群众

3.jpg


  “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要对得起拖都村的群众,更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近日,袁福忠说,刚到凉山州昭觉县新城镇拖都村开展援彝工作时,他就暗下决心。2018年6月,身为彭山区义和乡畜牧站站长的袁福忠,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主动申请赴最高海拔3878米、最低海拔520米的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凉山州昭觉县,开展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


  袁福忠帮扶的昭觉县拖都村,地处海拔2000米的山区,是昭觉县脱贫攻坚的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401人。袁福忠到任后发现,帮扶工作没那么容易。“村子海拔很高,道路又很少,出行非常不便,基本上没有产业。”“孩子们几乎只读了小学,吸毒的人也很多,教育和医疗亟需提高。”“整个村子99%都是彝族同胞,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该如何改善?”袁福忠坦言,当初申请到昭觉县扶贫,就已做好了思想准备,可现实情况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为了尽快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袁福忠从原来的办公地点搬到了帮扶前线拖都村居住。从2018年7月开始,袁福忠与综合帮扶队员们一起,在该村各个家庭进行入户走访,与村两委干部、群众交谈,了解群众各自的安危冷暖,倾听所思所想所盼。由于村民居住分散,袁福忠常常是早上出门深夜才能回家休息。“好在经过前期的调研、走访、讨论后,帮扶队针对拖都村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了一套对口帮扶方案。”袁福忠一边翻看工作笔记,一边说,主要的工作重心在促农增收、脱贫攻坚、禁毒防艾、控辍保学、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维护乡村稳定上。


  扶贫先扶志。针对拖都村地少人多,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现状,袁福忠下定决心,让拖都村大变样,让拖都的群众富起来。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是当务之急,于是他积极奔走协调,帮助拖都村97户贫困户易地搬迁或修建彝家新寨。住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彝族群众的旧风俗旧习惯又成了他的“心病”。如何让群众生活环境变好?经过多番考察论证,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袁福忠号召村民从农户“三建、四改、五洗”做起,新建村规民约,并引导村民严格遵守。


  “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援彝工作就是要多为群众办好事。”这就是袁福忠的工作准则。针对拖都村孩子多、家庭贫困、不重视教育的现状,袁福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他和帮扶队员们挨家挨户做工作,鼓励有劳动力且年满18周岁的男女青年外出务工,赚钱回家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让弟弟妹妹多读书,改变条件。“必须要阻断代际贫困,让群众明白知识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袁福忠说。


  如今,帮扶工作已经开展一年了,拖都村也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袁福忠十分高兴。“综合帮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用真心聆听群众的心声,用真心感受群众的疾苦,切实把综合帮扶工作干好,干扎实,用自实际行动让帮扶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袁福忠说。


  范珂铭:跳出国企创业 不畏艰难彰显党员本色

2.jpg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国家的发展,创新创业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这对于我们新能源创新创业企业来说,责任更重了,动力也更强了!”近日,提到创业的初衷,范珂铭信心满满。


  今年37岁的范珂铭,来自绵阳市梓潼县。如今在彭山区创建了四川创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针对电池级纳米硅粉体材料、锂电池及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他曾先后获得眉山市“创业明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彭山区“寿乡才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从放弃薪酬丰厚的国企,离开从业15年的建筑行业,到选择自主创业,进入完全陌生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这一路走来,充满坎坷,同时也体现了范珂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服穷、不服输、吃苦耐劳、艰苦创新的时代精神。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在这种现状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浪潮中。而我选择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是因为它是一个战略性新兴行业,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时代需要。”谈起为何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范珂铭表示,当时国家有大量的政策激励,对创业者非常有利。说干就干,2015年,范珂铭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正式踏上了立足于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的创业之路。


  项目融资被喻为创业路上的第一只拦路虎。当然,他们也未能绕开这只凶猛的“大老虎”。要想说服投资人投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创业前期,为了取得投资人的青睐和信任,我们几乎走遍了全国做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标杆企业,一边收集客户的需求,一边获取市场的信息,结果总是碰壁。”创业的不易,让范珂铭记忆犹新。


  多次碰壁后,范珂铭改变了当初的融资方案,拿出全部积蓄,在和设备厂商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后,于2016年建成了第一条中试生产线。有了前期精心准备的商业计划书和建成后的中试生产线,融资变得没有前期那么困难。范珂铭说,“经过多方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第一个财务投资人,并成功获得了上百万元的资金投入,解决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难题。”


  核心技术是企业生存之基,技术创新则是产品的二次生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企业生机盎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项目投产后,我们又发现不同的客户对产品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组织了多方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但由于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又没有长期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经过反复的思考,范珂铭决定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电子科技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联盟,以项目合作开发的方式签订了多项协议,整合大学、科院院所的研发试验资源和企业自身的市场与成果转化优势,为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找到了新的渠道,也为企业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力量。


  创业至今,范珂铭经历了融资、技术突破、团队建设、人才储备等多方面的难题,但他都选择了继续前行,更多的还是源自于他自身积极的心态。范珂铭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创业路上我们要敢于探索,敢于尝试,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只有我们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创业才会变得更加精彩。”


  郑利苹:群众事无小事 在平凡工作中书写大爱

4.jpg


  “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排好队,我们慢慢录。”7月17日,在彭山区公义镇红旗村,郑利苹正带领网格员们给群众仔细录入医保信息。郑利苹是彭山区公义镇的网格长,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从事网格工作5年以来,她深入基层、下情上传,始终以共产党员的精神激励自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办成事,在平凡中书写着大爱。


  网格巡逻是郑利苹每天必做的事。一部手机、一个挎包、一件红马甲,这就是郑利苹的工作“家当”。郑利苹作为网格长,所在的辖区孤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很多,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寒冬,无论是晴天还是雨雪天,她每天都坚持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嘘寒问暖、排忧解难。


  “李婆婆家里的窗子需要更换了。”“乐乐的暑期作业快做完了,要去给她讲解了。”“这周应该做什么工作?有什么安排计划?”……打开郑利苹的笔记本,上面详细地记录着她对网格内群众的走访工作分类,哪些需要随时关注、哪些每周走访一次、哪些每月走访一次、哪些需要当面访、哪些可以电话访,每个字都是郑利苹的心血。


  “通过每日的巡逻,能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郑利苹说,按照要求,她每天都要到负责的网格巡逻至少两次。公义镇属于浅丘,人口多,面积大,事务杂。为此,该镇配备了2辆电瓶车。即便如此,巡逻一次下来,郑利苹也常常汗流浃背。


  红旗村有一位82岁的杨婆婆,常年和儿子居住,母子俩都身患残疾,行动非常不便。了解到这一情况,郑利苹时常主动上门为老人服务。老人很感动,逢人就夸她,“多亏了小郑,把我放在心上,经常来看我,陪我聊天,给我理发。”只要身子有什么不舒服,老人也愿意告诉郑利苹。


  “每天和群众接触,早已经习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很多时候都需要提前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郑利苹说,在网格这么多年,她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夏季暴雨天气,为了防止出现问题,她及时组织网格员挨家挨户提醒居民注意防范。“我们还在老屋,没搬进小区前,下雨时家里由于地势低洼经常涨水,那个时候也多亏了小郑过来帮我退水。”杨婆婆说。类似的事情,对于郑利苹来说只是工作中的小事,办了多少好事,得到多少老人的赞扬,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幸好当天你在现场,真的帮了我们很多。”“小郑,隔壁兄弟俩又吵架了,都快打起来了,你帮忙去劝劝吧!”“咱们村右边小路有垃圾又堆出来了,麻烦你找人解决一下吧!”……郑利苹每天接触到的就是一些家长里短,解决起来可就是一件件麻烦事。这么多年下来,让她有了不少感触。“虽然网格员的工作都是些小事,但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只要设身处地地去想,真心实意地去沟通,矛盾都是可以在网格里化解的。”郑利苹说。


  在郑利苹的带动下,公义镇其他网格员也深受感染,他们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结对帮扶高龄、病残、空巢老人,为老人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关爱帮扶等爱心服务。“只要居民有需求,拨一个电话,我们就会及时赶到现场,发挥党员的榜样力量,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郑利苹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