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青神县

>

新闻中心

砥砺奋进20载 建设幸福美丽靑神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7-09-26 13:49:57      

责任编辑:雷尧


  宋美志 眉山网记者 李勇军

  时间,是一条蜿蜒向前的路,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

  眉山建区设市20年来,青神始终与大时代同行,向党中央看齐,笃定谋与动,迎战难与险,走出了一条小县大发展的不凡之路。循着走过的这条路回望,青神发展的不凡20年,是砥砺奋进的20年,是攀登跨越的20年,是硕果累累的20年。

  20年来,青神县以党建为核心,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着力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年来,青神县以做大做强机械、椪柑、竹编等支柱产业为突破点,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蓬勃发展,劲头十足。

  20年来,青神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化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文化立县、文化立城、文化立业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文化惠民,不断转变思路,创新举措,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跨越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彰显。

  20年来,青神民生工作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夯实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提升品质民生”工作理念,重点围绕“就业、就医、就学、就住”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20年来,青神县坚定不移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建设,不断厚植生态优势,使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优势得以转化为发展优势。

  党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时序更替,万物维新。建区设市20年来,青神县各级党委始终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人才的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纪律保证。

  思想政治建设常抓不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县委中心组学习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先后开展“三讲”“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全县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会前学法制度使全县干部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上来。对内宣传团结鼓劲,对外宣传树立形象,为幸福美丽青神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党的组织建设夯实有力。全县组织系统坚定不移地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为项目聚才,强化担当作为,唱响红色先锋引领绿色发展。20年来,青神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鲜明“三重”用人导向,近10年共选拔干部1813人;20年来,基层党建根基不断筑牢,党员从1997年8240人发展到2017年10983人;20年来,人才队伍力量不断聚集,全县现有各类人才7250名;先后与西南大学、中科院等8所院所合作,建成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基地19个,创新创业孵化园2个。

  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纪检监察系统坚持以从严治党为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教育预防为重点、以正风肃纪为关键、以纪律审查为抓手,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建设软环境、惩防体系,开展“双随机”模式、执纪为民“4+X”系统治理、廉政风险岗位审计等工作持续纠正四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建立片区协作机制,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执纪问责,严肃查处砂石市场、文化市场、农村能源等一批大案要案,有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统战群团凝心聚力抓发展。2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青神县各条战线不断形成强大合力。建立完善民主协商制度,强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积极引导非公企业经济“两个健康”,发展行业商会4个,会员企业165家;获评全国劳模3人,省劳模12人,市级劳模15人,全国工会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工人先锋号2个,四川省工人先锋号5个;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建立“妇女之家”,共帮助全县困难妇女儿童2000余名。

  壮大三大产业业态,构建经济强县版图

  发展壮大以机械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业态。9月8日,在青神县举办的融入天府新区投资促进推介活动上,45亿元机械产业项目签约落户青神。随着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有力推进青神建设机械之都步伐,有效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小县青神,以机械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工业业态。2006年,青神县迎来了工业集中发展的元年,该县在主城区以西建立了青神县工业集中发展区,锁定机械、日化、纺织、竹纸四大主导产业。经过10年的发展,园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精准锁定机械制造业(动力产业)为园区主导产业,日化产业和竹纸产业作为有力的补充,产业定位更加清晰,工业集中度也不断提升,产业链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产业关联度不断提升。2010年,丹甫制冷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眉山市首家独立上市的民营企业。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青神县已经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小型制冷压缩机、标准传动件、木工机床生产基地和西部最大的日用化工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县域机械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县之一,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机械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亿元。

  发展壮大以椪柑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业态。青神1999年被命名为“中国椪柑之乡”,青神椪柑2007年被命名为“中华名果”,2009年取得原产地证明商标,“绿色食品”等多种荣誉和称号,深受消费者喜爱,被誉为“桔中之王”,是川西坝子一枝独秀的特有橘类。

  2016年青神椪柑面积已超10多万亩,产量达8万吨,年产值达5亿元,已成为四川省最大的无公害绿色椪柑生产基地。青神椪柑成为青神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发展壮大以竹编产业为主的文化旅游业态。青神竹编,是青神名扬世界的一张响亮名片,2012年,《青神竹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省政府批复,规划打造面积约8.6平方公里(核心区2.8平方公里),以竹编文化为核心的国际竹编文化产业园。近年来,成立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和竹编产业重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专项推进竹编产业发展。通过政府投入、引进社会资本投资等,共计投入11.32亿元打造国际竹艺城。竹编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各大城市,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竹编产品直接销售收入突破3.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

  目前,该县拥有国际竹艺城、江湾神木园2个国家AAAA级景区。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219.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67亿元。

  青神县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建设“智慧青神”,以电子商务促进对外开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贸易水平。据阿里研究院《2015年度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研究报告》中国县域电商发展指数显示:2015年度,青神电商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电商应用指数居全省第一位,是四川省首个电商顺差县。2015年10月,青神县入围“2015年四川电商区域竞争力10强”,居全省第二位。青神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四川省电子商务集聚区”“四川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四川省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四个称号的区县。2016年,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4.5亿元,同比增长50%。

  经过2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青神产业结构逐渐优化,2016年青神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2.8:51.8:35.4,较1997年的36.8:33.5:29.7极大优化,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县向工业特色县的转变。经济总量稳步提升。2016年青神县GDP达到70.2亿元,是1997年6.34亿元的11.1倍,实现3次翻番。

  深入开展文化立县,彰显城市软实力

  青神,一方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文化沃土。青神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蚕丛故里”“东坡初恋地”“佛教圣地”,东坡文化、竹编文化、蚕丛农桑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源远流长。

  如何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将其转化为城市竞争力?20年来,青神始终坚持文化惠民,不断转变思路,创新举措,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跨越发展。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的战略引领下,青神县于2012年决定实施“文化立县”战略。五年来,青神县文化创造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辐射力和城市凝聚力日益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实现了大提升。

  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文化惠民惠及万千百姓。“十二五”期间,全县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建成10个乡镇电子阅览室和文化信息共享点,71个村、18个社区全部完成农家(社区)书屋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十二五”期间,全县实际运用中央、省、市财政资金1200余万元;青神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每个人都能沐浴文化阳光。

  “六个一”引领,青神地方文化挖掘整理成果丰硕。青神县在2012年启动了青神文化形象宣传“六个一”工程,现已全面完成,即一部形象宣传片《璀璨明珠 锦绣青神》,一系列青神歌曲《青衣恋城》等13首,一个形象标识,一句形象用语“东坡初恋地 国际竹艺城”,一本宣传画册及邮画册《中国青神》,一套文化丛书《锦绣青神》“人物篇”“文化篇”和“风情篇”。

  青神县“非遗”和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目前,青神县拥有国家级“非遗”1个(竹编技艺),省级2个(捻条画、瑞峰龙舟),市级2个(汉阳手工杆秤、瑞峰牛儿灯);瑞峰镇被省政府授予“龙舟文化之乡”。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143处,其中“国保”2处,“省保”3处,“市、县保”52处;各类馆藏文物460余件(套),其中国家2级文物9件、3级94件。

  青神竹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青神县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2016年10月,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在青神县举行。本届竹文化节共八项主体活动,包括开幕式、种植纪念竹、竹文化竹产业成果参观、竹文化竹产业招商推介及项目签约、国际竹子研讨会、中国竹产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竹产业发展经验交流会、第六届中国竹种园联席会议、竹文化民俗表演。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竹编展览馆内展示了42个国家的竹编产品,把竹与人类生活的历程清晰展示,这是仅此届文化节中才有的展馆。

  在此基础上,青神县着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采取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鼓励民间资金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由中国法学泰斗梁慧星教授捐建的汉阳图书馆是一所民办公助的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益性图书馆;由青神籍企业家陈云华、宋云禄自筹资金修建的竹编博物馆和神木馆在旅游、科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直接刺激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每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在6.4%以上,预计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8%。

  瞄准群众获得感,将民生工程做成品质工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多年来,青神县民生工作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夯实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提升品质民生”的工作理念,瞄准群众获得感,重点围绕“就业、就医、就学、就住”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获得群众一致认可。

  脱贫攻坚顺利通过验收。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青神县按照“两年基本完成,一年巩固提高”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四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脱贫计划,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教育、医疗、金融、社会保障、文化惠民、干部引领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2015年退出市级贫困村13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51人;2016年退出市级贫困村13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11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顺利通过省、市考核验收。

  围绕就业创业,促进群众增收。今年以来,青神县城镇新增就业1672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引领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8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0万元。开展劳务品牌培训200人,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281人,现代畜牧业科技培训2015人次。实现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1400人。

  该县还立足教育发展、健全医疗设施,着力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全县人民健康水平。目前,县幼儿园整体搬迁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免除非民族自治地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980人,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90名;救助贫困留守学生291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354名。县中医院扩建综合业务用房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5.82%。

  同时,青神还着力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近年来,青神县围绕百姓安居,陆续开展了包括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等项目。今年以来,该县盐关社区和红桥社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927户,发放租赁住房补贴330户,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厚植生态优势

  绿色是青神最美的自然底色、最大的比较优势。近年来,青神县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紧紧围绕打造“半城山水半城竹”的滨江宜居城市为目标,以绿色发展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美丽青神。

  特别是近年来,青神县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工程”工作部署,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定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大手笔、高规格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建设,青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青神生态优势得以不断厚植。

  自2013年启动“绿海明珠”工程以来,青神县按照全市“绿海明珠”建设要求,按照“半城山水半城竹”的城市定位,以及建设“璀璨明珠·锦绣青神”的目标,以“绿肺工程”“绿带工程”“集镇拥翠工程”“百村绿色家园工程”等四大工程为抓手,全县动员,全民动手,“绿海明珠”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年来,青神县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23%提升至2016年的46.5%,林业总产值由5000多万元提升至43.4亿元,农民人均在林业上获得纯收入由100多元增加至2251元。

  万物之始水为先。一方土,因水而生机无限;一座城,因水而灵动万千。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千湖之城”大会战要求,青神县立足实情,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治水方略,坚持以“增水”“活水”“见水”“碧水”“甜水”的“五水”工程为载体,以新建水源工程为核心,以提升“五种能力”,形成大水体、大水域为重点,努力打造山更青、水更秀、景更美、人水更和谐的良好水生态环境。

  据悉,自开展“千湖之城”建设大会战以来,青神县累计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5座、山坪塘新建和整治291口、蓄水池新建239口、石河堰新建和整治47道、河道防洪治理6.65千米、引水入城1处、引水入镇2处、引水入园6处、引水入村8处、航电工程1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5平方千米、新建供水工程3个、建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1个、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惠及3.07万人、湿地公园新建2处。全县累计新增和恢复蓄引水能力1.05亿立方米,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11.25平方公里。

  近年来,青神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百园之市”的要求,以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愿景,大力推进“百园之市”建设。

  “百园之市”建设过程中,青神县规划先行,本着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地、统筹规划乡镇公园建设,解决“过度设计”及“千园一面”等问题,打造集约生态公园。同时全力打造“一园一品”品质公园,切实将“百园之市”工程做成老百姓拍手称赞的民生工程。目前,该县已建成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等17个公园,总面积约213.9公顷。

  过去皆为序章。20年来的一切成绩,必将为青神的未来奠下基石;20年来的一切奋斗,也必将为青神的未来积聚荣光。

  回望过去,青神成绩令人心潮澎湃;审视当下,青神优势令人自信满怀;放眼未来,青神潜力万众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青神县,在“135”工作思路、绿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和“一带两路、拥江发展、一心一环、多点支撑”发展战略指引下,必将营造出新的区域发展强势,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