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国际在线
更新时间:2018-11-28 10:07:39
责任编辑:雷尧
方秦 蒋鹏达
人才兴,事业方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乡土人才。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让乡村人才大有作为?近年来,眉山市青神县紧紧围绕打造“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县”发展定位,着力激发乡村人才积极性,助力青神特色产业发展。
近日,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李学才参加了青神县农艺师职务任职资格答辩。从答辩室出来,李学才神采飞扬,信心满满地说:“无公害椪柑的种植对土地环境要求很高,一般选择坡度6度-25度以下的山地,土层深度80厘米为佳,土壤PH值为6.5左右。”
2018年,青神县出台《青神县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方案》,在眉山市率先评定的533名新型职业农民中开展职称评审,通过破格答辩,切实解决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的“瓶颈”问题,像李学才一样的“土专家”终于圆了自己的“职称梦”。
定心丸 提振农民信心
职称问题,一直是李学才放不下的“心病”。学历不高的他,1988年便投身于柑橘种植,他研究出的椪柑新品种“中岩早”,填补了四川早熟椪柑品种的空白,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眉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种植技术过硬的“椪柑”专家,却因身份、学历问题,一直无法取得职称。
“以前,我们是农民,虽然我从事柑橘种植30年,但无名无份,想去科研院所找专家咨询、指导,我都不好意思去。”李学才说,“现在,虽然我们还是农民,但是我们有了国家承认的职称,这不只是个人能力得到了认可,更是让所有的职业农民看到了县委、政府对椪柑产业的支持和重视,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推进青神椪柑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重实际 释放人才活力
据了解,青神县的农民职称评审,破除了唯学历、唯资历倾向,重点考察申报人员的技术水平、业绩贡献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技术是否成熟、应用是否成功、群众是否受益、消费者是否认可,是我们推荐职业农民参加职称评审时首要考虑的。对李学才来说,他的种植技术,就是他的‘资格证’。他的万亩标准化示范园、椪柑良繁基地,就是他的‘科研所’。合作社的发展、社员们的好评,就是他的‘成绩单’。”作为评审专家的青神县农牧局高级农艺师辜义敏说道。
“专家们多数是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研究的人,在进行答辩交流时,我们评审的重点放在了实际操作技能、产业发展思考和对周边农民的帮扶效果上,参加评审的人,有没有真才实学,多问几个问题就有答案了。”评审小组的专家们如是说。
有盼头 落实待遇保障
“能拿到职称的职业农民,都是我们农业产业的带头人。评上了,如果只发个证书还不够,还应该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和配套的政策扶持。”青神县委副书记杨德志说。为充分调动职业农民积极性、创造性,有效促进青神县农业产业发展,为农村留住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青神县明确提出,对获得职称的职业农民,优先提供信息技术、融资支持、产品推介服务,优先安排学习培训,优先获得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政策补贴等。青神县设立“优才工程”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将取得职称的职业农民纳入乡土人才专家库管理,取得初级职称后,一次性补助1000元,取得中级、高级职称的每月分别补助200元、500元。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