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青神县

>

新闻中心

从“打工潮”到“燕归巢”——青神县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调查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3-20 16:38:50

责任编辑:罗思源


  眉山网记者 王永刚 王丽

  “以前,最关注的是自己的‘饭碗’。现在,对收入已经没有太大的顾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45名农民工代表的心声再次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在农民工话题上。他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点已经从“饭碗”转移到子女教育、文化需求、乡村振兴等方面。

  而代表们所说的从“打工潮”到“燕归巢”的变化,也体现在青神县返乡农民工身上。

  就业观念之变:

  “在外多挣一千元,不如多回家吃一顿饭”

  3月13日晚,青神城区簧门街,在放学的人群中,谢丽和儿子肩并肩、有说有笑地走着。“以前在外地打工,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谢丽说。

  37岁的谢丽是青神县河坝子镇兴河社区人。十几年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她便和爱人一起外出务工,孩子也一直由家中老人照看。“毕竟隔代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虽然三天两头要跟儿子通电话,但是不能真正了解到他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谢丽说,孩子现在读初三,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陪伴孩子是她现在最重要的工作。

  在外务工10多年的谢丽感叹,如今青神发展得越来越好,工厂薪资待遇与外面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我在重庆一个月工资5000多元,这次在青神找的工作一个月也有4000多元。”谢丽跟记者算了一笔账:虽然在外务工的工资看起来每个月多了1000多元,但是一不能陪伴家中老人和孩子,二每趟回家的往返路费也是几百上千元,再就是青神的消费水平远比外面低。“看似在外面挣得多,但花销也多,一年下来,能存下的钱并不会比在家务工多多少。”谢丽说,在外多挣一千元,不如多回家吃一顿饭。

  和谢丽一样,今年春节前夕,26岁的返乡农民工佘海立也在青神举办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上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并于3月11日入职。虽然在外地领着“6000元底薪+提成”的高工资,但他始终觉得没有归属感,“一个人坐公交车时,看着窗外陌生的城市,总觉得孤零零的。”

  对于如今只有4000多元的工资,佘海立说,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多挣一点钱和每天陪在家人身边,我肯定选择后者。”几年前,虽然他在这道选择题中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他表示,如今钱多钱少已不再是他找工作的首选条件,关键是要陪在家人身边;再加上他有着多年的销售经验,对市场需求很敏感。“无论我到哪个城市出差,都会看到青神生产的‘斑布’纸。”佘海立说,近年来,家乡大力发展竹产业,环保的竹浆纸正在成为趋势,留在家乡从事与竹产业有关的工作,职业前景很好。

  就业流向之变:

  “从大城市到小乡村,家是指引我就业创业的方向”

  谢丽、佘海立并非是从大城市返乡就业创业的个案。从青神县2019年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可以看出,返乡农民工的身影越来越多,其中不乏90后的身影。

  几位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告诉记者,家乡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地与家乡日益缩小的差距,是促成他们“回流”的重要原因。随着青神经济发展的提速,承接产业转移的脚步加快,使诸多项目落户所带来的企业用工量增加,为回乡就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当然,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吸引“归巢燕”就业,也为他们返乡创业创造了条件。2017年3月从深圳回到青神县青城镇五更桥村的村民万志超就尝到了“乡愁”带来的甜蜜。

  “去年,我们的销售额有500多万元,其中境外就占了近一半。”3月13日,在青神县南城镇万众竹木制造有限公司,万志超一边查看订单生产情况一边说。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是一家集竹木制品、竹炭、竹纤维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之所以回到家乡创业,万志超说了三个原因:一是“乡愁”,想在家陪伴父母;二是家乡竹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三是好的政策,在青神办竹企业有厂房租金及装备补贴等优惠。

  “在外面打拼的十几年,从来没有感受过这种生活在家乡、事业在家乡的温暖。”万志超感慨道,虽然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不,最近他正张罗着扩大公司生产规模的事,“以前的厂房面积是2500平方米,现在又新租了近1800平方米的厂房。”

  在青神县,像万志超这样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还有很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神县农村居民自主创业7000余人,2015年至今,吸引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2000余人。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成功案例,才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到家乡实现自己的梦想:“放牛娃”黄涛回到家乡瑞峰镇黄桷坝村经营奶牛养殖场,并被评为眉山市返乡创业的优秀代表和创业带头人;白果乡白云村村民祝志勇在家乡办起了以“桔宴”为特色的农家乐;罗波乡龙泉村村民梁勇借力乡村振兴办起了民宿……

  “目前,青神县农村劳动力省外就业增速减慢,省内转移增速加快,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就业已成趋势。”青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鹏说。

  就业服务之变:

  “培训送到家门口,稳住饭碗解乡愁”

  除了日渐变化的家乡、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家留下的,还有越来越完善的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

  “‘农民工服务之家’开启了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新局面。”据徐鹏介绍,自2011年青神县建立首个“农民工服务之家”到2013年,140个“农民工服务之家”就覆盖了县、乡、村(社区)。这几年的“农民工服务之家”,服务宗旨是让农民工外出务工时安心,服务重点是关爱三留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

  然而,随着跻入“全国机械产业集群百强县”和竹编等县内特色产业的壮大,近年来,青神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逐渐减少。尤其是到2014年,青神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较2011年下降了20%。作为一个高比例劳务输出县,这个数据的下降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庚即调整工作思路——从鼓励农民工外出变成呼唤其回家就业创业。

  2014年,外出务工多年的青神县河坝子镇安家坝村5组村民佘淑容回到家乡,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参加了免费竹编培训,不仅学会了一门技能,还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让她既解了“乡愁”,又端稳了“饭碗”。“培训送到家门口,太为我们着想了!”佘淑容乐呵呵地说。

  据悉,为了给农民工“回流工程”注入更多底气,青神县全力搭建培训、岗位、创业“三大平台”,让返乡农民工“留得下、学得到技术、赚得了钱”。每年开展机械和竹编产业技术工人“千人培训”“SYB创业培训”等形式多样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机械、竹编产业工人10000多人;连续四年创新开展“回来吧,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与孩子一起成长”为主题的“六个一”(发一条温馨短信、做一次集中宣传、搞一次参观座谈、开一场现场招聘会、做一次创业培训、办一台爱心联欢会)系列活动,通过就业推介、参观座谈、专场招聘等方式,全力为农民工搭建岗位平台;出台中共青神县委《关于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2544”战略的决定》,开展“十佳创业明星”和“十佳创新标兵”评选表彰活动,为全社会树立优秀创新创业典型,在全县上下形成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潮。

  时代在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要求也在变。“2018年11月11日,青神县电商当日成交额达到1.84亿元,成为全省‘双十一’成交额唯一破亿的区县。”徐鹏称,如今,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青神县还以推动“互联网+”为战略,聚合县内人才资源,建立网络营销团队,引导农民回乡通过微博微信和网店等,开展农产品“线上展示、订种订养、入乡体验”的O2O销售模式。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