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区县

>

仁寿县

党旗下不忘初心 乡村振兴别样红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10-31 15:11:24

责任编辑:任枫枫


     柑橘树一棵一棵连成片,苍翠的绿意让秋天染上了勃勃生机,道路蜿蜒又整洁,房屋星罗棋布地点缀其中……走进仁寿县石咀乡,乡村风景如画和村民的欢声笑语汇织成了动人的图景。

   石咀乡的发展是仁寿县成功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仁寿县坚持把乡村振兴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创新服务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等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协同发展。

1.jpg

农业产业项目规模化发展。

党员模范“身先士卒”
赢得群众齐声赞

     “你看这些柑橘树长势良好,来年定会大丰收。”10月22日,在石咀乡河坝村的一片柑橘地里,村主任李德如高兴地和记者交谈。
      2017年,县上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确定落户石咀,8000亩的柑橘种植需要成片的土地。在村民纷纷观望的时刻,作为党员,李德如率先垂范,把自家收益颇丰的20亩脐橙地全部流转出去,用个人利益为集体利益让步。
      在李德如的带领下,河坝村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为项目流转了1150亩土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不会让村民的地白白流转。”李德如说,流转出去的土地村民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等项目建成后,村民还可以返租土地,来种植统一的柑橘品种,实现增收。不仅是党员,李德如还是一名优秀的果技员,他将入党“初心”深埋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还要指导农村种植技术,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和李德如一样,石咀乡小石村第一书记官绍权也在土地流转中发挥了党员模范作用。在小石村成为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核心区域后,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前所未有,而小石村两委班子换届后,村支部书记由乡上下派,村上很多事不能及时处理到位。这时候,曾在小石村任支部书记30多年、如今已73岁的官绍权站了出来,主动找到乡党委,“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虽然我的年纪比较大,但还是能干到一些事,我愿意回来为村上的发展再发挥余热”。
      官绍权回来后,天天爬坡上坎,挑灯夜战,专攻“疑难杂症”,很多事情迎刃而解。至今,他仍然奋战在乡村振兴的一线。
      正是有了像李德如和官绍权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石咀乡村民深刻感受到,党员干部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集体经济“强筋健骨”
换来生活新面貌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石咀乡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各村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分别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临时党小组,很快释放出服务项目的“红色”活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石咀乡充分发挥村上优势,通过土地服务费增收、入股分红增收和集体土地增收三个创新举措,大力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以来,我们村越来越漂亮,每天出门心情都十分愉快。”该乡新庙村7组村民李长军说,这一切都得益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新庙村共流转土地1800亩,每亩每年收取服务费50元,共计90000元;集体土地有70亩,每亩每年收取770元,共计53900元。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4000元,2018年,一跃增加了143900元,等到项目建成后,还会增加入股分红。
     新庙村将集体经济收入充分利用到村里的各项服务和村民所需上来,进一步改善了新庙村从前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旧面貌,加大了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让居住在新庙村的村民实实在在地过上了幸福生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放在农村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曾经,村里的“钱袋子”干干瘪瘪,不仅让党员干部办事难、难办事,村民的日子更是没有奔头;如今,“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更是越过越好。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记者 郭侨 文/图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