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

医卫

魏来:加强丙肝高危人群筛查 早诊早治可实现治愈

新闻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8-08-30 11:16:20

责任编辑:周刚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王坤朔)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健康难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肝炎导致的死亡中,有90%由乙肝和丙肝造成。与乙肝的“家喻户晓”相比,丙肝显得“默默无闻”,却同样是肝硬化和癌症的最常见病因。近日,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和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魏来在做客新华会客厅时表示,慢性丙肝早期几乎没有临床症状,很难发现,因此有感染丙肝病毒高危因素的人群要主动筛查。同时,不同于乙肝,丙肝可治愈,一旦确诊应该立即接受治疗,可有效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魏来教授

  积极筛查发现早期丙肝 遏制发生肝硬化、肝癌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疾病,我国有近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很多人都知道,未发病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暂时不用治疗,然而,一旦感染了丙肝病毒,即会对肝脏造成持续性损伤,不治疗就有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因此,有高危行为的人应该自己去医院主动检查,及早发现或者排除丙型肝炎,一旦发现丙肝感染就要立即接受治疗。

  “虽然乙肝病毒的感染人群比丙肝人群大,但有相当一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而所有的丙肝病毒感染者都要接受治疗。从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来看,丙肝的治疗绝不能忽视。”魏来说,只有早期发现,才能及早治疗,而筛查是及时发现丙肝的最重要且有效方式。

  那么,什么样的人群应该考虑主动筛查呢?魏来介绍,丙肝病毒是一种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可以接触到血液的途径都有传染的可能性,例如输血、器官移植、内镜检查、血液透析、母婴传播、不正规场所的牙科操作、不规范的静脉注射等,有这些经历的都属于感染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需要主动筛查。此外,在医院接受手术、内镜检查前都会做丙肝、乙肝、艾滋病、梅毒等检查,院内筛查这一途径非常重要,能筛查出相当一部分丙肝患者。

  简化丙肝治疗方式有助于基层推广

  魏来表示,丙肝是目前极少数可以实现治愈的慢性病毒性疾病,近年来,丙肝的治疗方案有了重大突破和进展,疗效和安全性有所提高,治疗方式也更多样,让更多患者有了治疗的可能。

  据魏来介绍,在过去,治疗丙肝需要联合注射干扰素,不同的基因型患者有不同的方案和疗程,副作用发生比例高,很多患者难以坚持,其最大的缺点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一部分患者无法治愈。魏来表示,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是国际指南推荐的丙肝治疗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DAA药物在我国上市。DAA是口服药,免去了注射的麻烦,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更高,而且疗程明显缩短,一般服用12周就可以实现治愈。

  据了解,从目前研究来看,丙型肝炎病毒主要分为6种基因型,还存在一部分未知基因型和混合基因型,针对基因1型已有多个治疗方案。既往批准的药物中的达拉他韦和索磷布韦可以组成全基因型方案,最近还有单片复方制剂的泛基因型药物丙通沙对所有基因型的患者有效,可以简化对丙肝患者基因型的检测,只需要在治疗前、治疗进行时以及疗程结束时检测病毒量即可,给患者省去了很多检查的麻烦。魏来认为,今后还会有格卡瑞韦联合哌仑他韦的全基因型方案,随着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在全球范围的逐步推广,丙肝治疗已经进入到泛基因时代。

  在今年7·28世界肝炎日期间,世卫组织公布了新版的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指南,对泛基因型药物进行了推荐。魏来认为,世卫组织对泛基因型药物的推荐主要是由于其可以减少对基因型的检测,越简单、有效的药物,越方便基层医生和患者的使用和推广。

  选择丙肝治疗方案要综合考虑 保证用药安全

  由于丙肝患者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可能性很高,患者的肝功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魏来介绍,如果患者已经进展到肝硬化阶段,若还在代偿期,没有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黄疸等症状,一般的用药方案都可以使用。但一旦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就要选择不含蛋白酶抑制剂的用药方案。而如果有肾功能损伤5级,则不要使用含有索磷布韦的方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于一些合并了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用药方案就会更加复杂。“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合并用药,而很多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因此在合并用药的情况下,要选择与肝代谢潜在相互作用少的丙肝药物,保证用药安全性。这些都需要医生去认真考量和选择。”。

  魏来表示,随着新药审评审批的加速,我国患者可使用到的丙肝治疗药物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只有药物远远不够,为了消除肝炎危害,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包括政府部门的努力,制药企业的配合,患者的主动筛查和医生的规范执行能力。魏来同时呼吁,全社会要正确认识丙肝,例如明白一起吃饭、握手并不会传染,积极传播丙肝的正确防治知识,不要歧视丙肝患者,给他们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同时要鼓励丙肝患者,督促他们及时接受规范治疗,遏制疾病进展。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