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上千亿 眉山底气从何而来?
——2015年眉山经济发展述评之一
本报记者 刘娟 实习生 胡秉曦
1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四川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目前全省已形成一个万亿元城市,13个千亿元市州的良好发展格局。其中,眉山因招商引资、加大投入方面成效突出,以1029.86亿元成功跨进“千亿俱乐部”行列。当这则消息通过网络传遍眉州大地,传到彭山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时,这里的年轻创客们顿时沸腾了起来。孵化园负责人唐磊激动地说,他刚看到这则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眉山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没想到有这么快,真令人振奋。”
2015年是眉山建区设市的第十八个年头。18岁的眉山,虽然年轻,但GDP却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8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位居全省第二。目前,已有IBM、联合利华、亚马逊、格力等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为仅次于成都的世界500强汇聚之都。由此可见,眉山跻身“千亿俱乐部”有一定基础。
并非有基础就能迈上“千亿台阶”,也并非每个18岁的“英俊少年”都能收获如此漂亮的成人礼。回首2015年,时和势有利,艰和险增多。全球经济的疲软和国内“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放缓,让眉山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直面艰险,因势利导,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这是2015年眉山用干劲书写的华丽篇章,更是2016年开拓创新、擂鼓奋进的“现实经验”。
汇聚力量 鼓励创业
最大限度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1月26日,走进彭山区创业孵化园暨电子商务孵化园,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激情扑面而来。年轻的创客们围在一起,把自己公司的经验、问题、困难全部摆上桌面,共同探讨、交流,共促发展。
据了解,该孵化园是一个以“创业茶馆+创业孵化营+创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集群孵化加速模式园区。2015年12月16日正式挂牌营业,孵化园总规划面积5000平方米,已建成面积1500平方米。园区内的创客空间专门设置了3D打印机和三维扫描仪等先进设备。创业者入驻的办公面积从1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不等;入驻者可享受免费创业培训、免费全程导师辅导、免费提供早期办公场所、免费高速光纤供应、免费大咖分享等“八免”服务,将帮助一大批有创业项目和创业意愿的人,完成“创业”、“孵化”到“加速发展”乃至“上市”的全创业步骤。
经济要发展,创业是根本。当今的眉山,正把这种新颖的创业模式内化为引领发展的新动力,推动着这座潜力无限的城市不断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眉山始终围绕“发展”主题,保持专注发展定力。通过带动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极大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今年年初,我市组织看望慰问高校毕业生和回归创业代表,通过“新春回归看眉山”座谈会,宣传优惠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惠及民生促发展。成立大学生创业联合会,为全市创业大学生搭建创业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协会现有登记创业项目主体82家,QQ交流群、微信群合计人数266人。用活用够现有创业优惠政策,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和“大手拉小手,老手牵新手”服务创业活动,积极向有创业意愿的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引导和扶持自主创业。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新建的4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已入驻大学生商家50多户,对300多名大学生完成了创业培训。全市通过各类奖励扶助措施,引领1300多名大学生实现创业,通过创业培训、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补息、创业吸纳就业奖励等措施,引领1500多名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
正是这种对创业的坚持,眉山经济才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实现了提质增效,加快了迈上千亿台阶的步伐。
转型升级 改革创新
最大限度注入经济发展动力
既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又要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此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去年以来,我市出台了《眉山制造2025规划纲要》《眉山市“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着力构建“眉山制造2025”、“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去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20%。
四川省川南酿造有限公司便是转型升级的典范企业之一。该公司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投巨资进行技改,实现了机械化与智能化的有效对接。2015年,该公司的泡菜加工产量和销售同比增长20%以上,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转型升级是为了实现产业质的飞跃,既要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有好的质量。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进程中,眉山转型正在赢得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以中天丹琪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对光缆生产线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从人力到机械化,再从机械化到信息化和机械化对接,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改革,生产力也发生了变化:2012年,该公司的光缆生产线产量是每分钟40米,2013年提高到每分钟65米至80米,2014年又提高到每分钟100米,到今年,则有望提高到每分钟150米。
这就是转型升级的眉山质量。
质量背后,绝非偶然。眉山“星级”服务,功不可没。去年8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整体推进10大类行政权力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运行,让群众“进一道门,办所有事”,涉及48个部门5600多项行权服务事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而此前,我市就在编制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和投资项目限制禁止清单“三张清单”的基础上,实行市、县、乡三级“三张清单”一体运行,按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10大类,确认行政权力事项5635项,做到项项于法有据,条条依法依规,确保法无授权不可为。
清单梳理后,将行政权力全部进入中心运行,还对事项办理量多的部门单独设置窗口,办理量少的则进行整合设置为综合窗口。同时优化办理流程,细化编制服务指南,强化窗口直接办理,严格实行限时办结,严控部门内部流转办理时限,倒逼部门提升运转效率,杜绝“两头跑路”,确保“一个窗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
强化保障 开放合作
最大限度凝聚经济发展合力
经济下行,要护航全市经济发展,惟有不断强化保障。为此,我市专门出台了《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并设立了工业“开门红”激励资金,仅去年上半年就兑现各类企业和项目奖励资金近4000万元。同时,将企业土地使用费下调为每平方米12元至每平方米6元。落实3亿元规模的市工业企业应急临时周转资金,截至去年11月,已为金象赛瑞、尼科国润等11户企业解决3.8亿元临时资金周转需求。
为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县主要领导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多次深入区县和园区现场办公,督查督办工业稳增长和保目标工作。全市37名市级领导、78名区县领导、36个市级部门联系服务225个重点企业和项目,每月平均协调解决问题90余个。同时,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业服务,完善投融资机制,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筑巢引凤吸引高端人才。通过发挥重点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全市已引进上千名高层次人才,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光电研究所等60所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全市还出台了“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暂行办法”等政策,市和区县财政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创新创业人才激励专项资金,对优秀人才及优秀团队给予资助。
内,激发动力,外,凝聚合力。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眉山在强化保障,不断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外开放。目前的眉山已由内陆地区站到了全球开放的前沿地带: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招商引资“376”战略,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继续深化成眉、甘眉、雅眉合作,成功引进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个,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60亿元以上,继续保持全省第二。
惟改革者进,惟开放者强,惟改革开放者胜。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眉山始终保持发展定力,不仅极大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而且竭尽所能帮助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这是我市当前这一阶段的必然选择。打响打好“成都区位 眉山服务“等金字招牌,脚踏实地地引进并培育一批有效益、有质量、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这就是当下眉山经济发展最牢的基础,也是最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