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潘建勇 眉山网记者 黄馨月 李幸 林茂春 文/图

三苏祠百坡亭。 杨正南 摄

仁寿城市湿地公园。

洪雅县“寻梦花溪”项目建设现场。

三苏祠文峰。 杨正南 摄

春节期间,仁寿县城水体公园开展的抬工号子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洪雅县“寻梦花溪”项目建设现场。

三苏祠增添植被。
阳春三月,百花齐放。按照市委、市政府“环境兴市”、“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为奋力实现旅游“开门红”,我市各旅游项目的建设现场也是一幅热火朝天忙生产,争先恐后搞建设的景象。
项目现场
争分夺秒 全力冲刺“开门红”
【镜头一】
3月3日,仁寿城市湿地公园A区内,60名工人正忙着种植山体乔灌木。在离他们不远处,上百名工人正有序地进行着园路的铺装,以及科普廊地面木结构安装的最后准备。在仁寿县城北新城中心腹地,占地面积1800亩、水域面积780亩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公园包括仁寿花谷、生态湿地、水舞倾城、休闲乐居等四个主题,拥有在水一方、青纱翠岸、临峰映月、山林野趣等特色八景,预计将于今年5月前全面竣工投用。
【镜头二】
3月2日,初春乍暖还寒,但洪雅县东岳镇“寻梦花溪”止戈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内,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已经穿梭在布满脚手架的系列建筑群现场。园林绿化、清溪渡老码头打造、清水平台顺河而建……紧张作业汇成了初春里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我们正在对花溪河3公里、青衣江5公里的水域进行开发,打造多种旅游休闲模式。”项目负责人李勇介绍。“寻梦花溪”项目占地100亩,以汉唐风格建筑为主,融合青羌元素,建设内容有园区入口门楼、景观水塔、文化宣传中心、餐饮茶楼会议中心、中医养生健康中心、关山月戏楼、止戈文化陈列馆、楚羌文化酒店、特色文化别院、停车场等。
据了解,目前百花滩水电站正在放水,水位逐渐下降。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建码头,争取在8天内完成。“码头建成后将更好地保障观光游舫的行船安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李勇表示。在码头旁,总长400米的亲水平台也在加紧施工,现已经完成100米,游客可以在此休闲、垂钓。
【镜头三】
三苏祠是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加之连续受地震灾害破坏和暴雨袭击等,2013年8月,三苏祠闭馆,开启了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工程。
如今,三苏祠维修工程进入尾声,大景观打造完成,正在做局部整修,不久将重新对外开放。
三苏祠闭馆维修期间,按照“保护第一、修旧如旧”、“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等原则对古建筑进行维修。近日,记者来到三苏祠看到,南大门、披风榭等16处古建筑保护性维修已进入尾声,工人们正在完善展览陈列、消防安防、环境整治等。之前三苏祠曾进行过维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祠堂内的柱子按照资料记载使用了楠木、柏木和杉木等木质材料,还原最初风貌,以前用水泥包裹上膏灰的柱子也已经去掉。在外景上,三苏祠对祠内园林景观进行了升级,增加山石奇景,打造园林层次,使其更有中式庭院的底蕴与风味。漫步其间,曲水清幽,穿廊转榭,别有韵味。
项目负责人
有条不紊 多措保障项目建设
“为了赶在5月30日前全部开园,我们从正月初四上班以来,便采取白加黑,轮班倒的形式,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仁寿城市湿地公园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A区生态湿地预制件安装,以及消能池、滚水坝、跌水铺贴已经完成,科普廊、木栈道已完成混凝土浇筑。
据了解,今年,仁寿城区新打造的城市景观逐步成为旅游热点。城区中央水体公园和仁寿城市湿地公园一期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春节期间更装扮一新,为广大游客和市民呈现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水体喷泉景观和绚丽多彩的夜间城市景观。仁寿城市湿地公园接待县内外游客7.2万人次,自驾车4210余辆;中央水体公园接待县内外游客4.16万人次,自驾车1280余辆。
猴年春节,仁寿县旅游局利用微博、微信、短信等平台及时发布节假日景区景点和旅游信息,积极引导涉旅企业开展诚信服务、文明服务,提高信息咨询、住宿餐饮、导览参观、医疗卫生等服务质量和水平,指派专人每天对景区景点和星级农家乐进行电话抽查和现场巡访等措施,实现旅游“开门红”。春节期间,该县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58.68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25981万元,同比增长23%。其中,黑龙滩景区接待游客14.65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收入8840万元,同比增长16%,成为历史上仁寿旅游业收获最为丰厚的一个春节。
“目前,一季度完成投资3000万元,宣传中心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寻梦花溪”项目负责人李勇说,500人次接待能力的会议中心,接待能力达1000人次的餐厅和康养中心、戏楼、陈列馆、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花溪草堂、蜀王碑亭等主体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装修工作,预计将于五月台会时开业。
据介绍,清溪渡老码头和清水平台建成后,“寻梦花溪”下一步将进行二期工程建设——楚羌文化酒店。以超五星标准建设,酒店建成后可提供168个房间,同时接待400人次,吸引更多游客。此外,相关部门即将成立止戈·花溪文化历史风景区管委会,对环境保护、水上船只、景观打造进行统一管理。
据洪雅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2月洪雅县旅游人数和全县旅游社会收入同比大幅攀升,实现接待游客百万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项目投入5.45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今年,洪雅县旅游局将继续深入开展旅游“查、改、训、宣”,投资30万元培训涉旅从业人员1200人次,其中,一季度培训400人次;开展客房服务、餐饮服务技能比赛活动1次;一季度深入宣传贯彻《旅游法》2次,牵头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开展综合执法检查3次,专项执法3次。
三苏博物馆基建科负责人林小平介绍,三苏祠保护维修共有6项工程:本体维修、防雷消防安防设施、保护维修工程(三期)、三苏祠和三苏纪念馆展陈提升等,总共投资8000余万元,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社会捐助和市政府配套为补充。“此次维修,三苏祠将以原状复原纪念场所为主线,配合再现苏氏居家生活情境,展示三苏成长环境和眉山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和三苏纪念馆形成呼应和互补,避免重复。”林小平说。
据了解,三苏祠之所以维修时间长,主要是此次维修程序规范,从立项到资金批复,从设计到施工,都要严格按照程序逐级办理。三苏祠内的文物价值高,对其保护维修的要求也高。每一个需要维修的点位、需要梳理的植被、调整的景观,都必须考证历史依据和文化内涵。在工程工艺上,许多文物修缮工艺采用的是手工制作,花费了艺术家和工匠们许多时间和心血。此外,此次维修还对三苏祠文物内的非物质文进行了多方论证和精心修缮,突出其传承性。
部门
打造精品 创建旅游品牌
“推进全域生态化建设,把眉山建设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眉山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李静首提“全域生态化”理念。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兴市”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实施“全域生态”、建设“绿海明珠”、“千湖之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了解,2015年,我市接待游客29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亿元,旅游项目完成投入75.25亿元,旅游招商签约金额252亿元,争取旅游项目专项债券建设基金和项目补助资金2.31亿元,实现农民向三产经营者或从业者转变3.15万人。我市江湾神木园和柳江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委确定的“任期目标冲刺年”。今年,全市旅游工作将以“四个全面”为统揽,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促进三产旅游业发展决策部署,坚持创新驱动、规划引领、项目抓手、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根据《2016年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市将突出旅游目的地建设,精心打造瓦屋山、彭祖山、柳江古镇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加快推进黑龙滩长岛、云中花岭等一批重点项目。突出旅游品牌创建,加快推进七里坪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国际竹艺城、丹棱大雅堂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黑龙滩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突出乡村旅游发展,积极推进传统乡镇、传统村落创建,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完成旅游投入80亿元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6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