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眉山倡导绿色生活 守望绿色家园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4-08 09:52:07      

责任编辑:


倡导绿色生活 守望绿色家园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系列报道④
 

眉山环保志愿者进行环保骑游宣传。
 
眉山网记者 李幸 文/图
 
“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生态福祉人人共享,生态建设人人参与、人人贡献……”在市三届人大八次会议上,市委书记李静就“五大发展理念”作了重要讲话。多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正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所提倡的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它可以是少开一天车、可以是光盘行动……生活中每一个细小行动的累积,将成为我们守护这片绿水蓝天的伟大壮举。
 
绿色生活 城乡居民体会深
 
“进门要换鞋,庭园清洁美起来;煮饭不用柴,开关一扭火就来;吃水不用抬,龙头一扭水出来。”这是近年来在我市农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其中,以沼气为核心的绿色生态家园建设,全市已涌现出了丹棱县梅湾村、洪雅县曲沿村、东坡区五一村等一批样板。
 
“用沼气‘饭煲’煮饭气量很足;太阳能热水器里的热水温度也不错,一家三口洗浴还用不完!”说起低碳,丹棱县双桥镇梅湾村党支部书记刘光武深有感受。2014年,刘光武投资4500元请来专业施工队,建成一口12立方米的沼气池。不久,他又在楼顶安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通过改厕改厨,不仅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而且每年还能节约上千元。”刘光武说。
 
农村居民尝到了低碳环保生活的甜头,城市居民也积累了不少绿色低碳的生活小窍门。“用完的面膜拿来擦家具、擦皮鞋,节省又干净。”市民周爱琼说,她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各种生活小窍门和节能小妙招。“节能低碳不仅为自己省,也为绿色环保出了一份力。”
 
层层落实 绿色涵盖各领域
 
“粪便、残渣还能这么用,太棒了。”去年6月,来自马拉维、肯尼亚、加纳等11个非洲国家参加“2015年非洲英语国家沼气技术培训班”的31名学员在丹棱县参观了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应用情况,对于当地“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循环模式,学员们觉得既新颖又实用。
 
将人畜粪便、食物残渣、秸秆等“变废为宝”,是我市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的一个亮点。据统计,截至2015年,我市新建沼气池5099口,农村沼气普及率达78%,新建小型沼气工程10处,推广沼渣沼液综合利用125万亩。全市通过秸秆腐熟还田8.5万亩,土壤酸化改良2万亩,有机肥施用2.3万亩。农业部门综合利用总量108.96万吨,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42.49%。
 
一直以来,在制定全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我市都将节能减排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纳入对区县的年度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内容。在严格问责,狠抓落实的情况下,全市各个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开展。
 
工业领域,我市对2015年列入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27户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关闭和淘汰,并成立了眉山市淘汰落后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成功申报节能节水和淘汰落后项目;在交通运输领域,全市878台出租汽车全部实现双燃料,出租燃气车达到100%,236辆高油耗老旧客车被淘汰,城区40辆巴士进行了燃料系统升级,全年可节气14.78万立方。
 
2015年,我市水、电、气、油消耗比2014年分别下降4.13%、4.01%、4.11%、4.53%。同时,加大了低碳城市、低碳产业园区和低碳社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活动中来。
 
携手共进 倡导生活新风尚
 
李欢在眉山城区某公司担任行政工作,周末的时候,她喜欢和家人到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散步,赏花。“其实,发展绿色就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希望城市能留住更多的绿色,人们能一直享受绿色,亲近自然。”李欢感慨道。
 
欧乙成是一名公务员,虽然家中有车,但他每天仍坚持走路上班。“走二十分钟,既锻炼身体又节能环保。”欧乙成说,他从事的工作与环保相关,或许受职业影响,他出门前会关闭家中所有的灯,看完电视要关闭电源……“其实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每个人从生活点滴注重环保,也可以为绿色发展作贡献。”欧乙成说。
 
“今年,我们将抓好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落实机动车减排措施;以污水处理厂为代表的节能技术改造、循环经济和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节能减排工程也将逐步推进。节能环保产业、节能减排考核等工作也将推广和推进。”市发改委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科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之外,还将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专项行动的开展,大力提倡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理念,反对食品浪费,以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文明节约生活的新风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