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魏于普 眉山网记者 殷勇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168.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5%和23.95%。
这是我市多举措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累积效益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背靠成都,三大优势为旅游业打底
发展旅游,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市场优势”三大基础优势。
我市紧邻成都,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市坚持“融入成都、同城发展”战略,基本实现与成都“基础同网、产业同链、区域同城”。周边地区,仅成都就有近2000万市民,这为眉山旅游提供了足够大的消费人群。近水楼台先得月,“眉山离成都很近,到眉山旅游自然成为很多成都人的首选。”多次到柳江度假的成都人易女士说。
与此同时,我市全面构建“半小时、一小时经济圈”。已建成通车的成绵乐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成乐高速公路和国道245线(原省道103线),极大地方便了游客来我市旅游。“从双流机场下飞机,坐高铁只需20分钟就能到达眉山。”国庆期间到眉山旅游的陕西游客黄世贵说,这比到成都还方便。
我市“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市场优势”三大基础优势,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的同时,还吸引了国内外旅游企业及项目纷至沓来。今年,中铁文旅签约投资400亿元,建设“川西第一海”黑龙滩国际生态度假旅游区项目;云南城投集团签约打造彭祖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提档升级,营销与产品“攒指成拳”
近年来,我市对旅游资源进行提档升级,形成一系列的“拳头”旅游产品。
“我们精心规划、包装了‘两宋荣光’、‘东坡宋城’等上百个项目,重点打造了文化旅游、文化传媒、文体娱乐三大产业,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同步启动了‘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建设。对瓦屋山、老峨山、彭祖山等传统景区进行了提档升级,新增了国际竹艺城、大雅堂等一大批特色景区。”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我市的“拳头”旅游产品已经形成。
有了好的旅游产品,还要有好的营销策略。今年国庆节前,我市就借势第三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向来自全世界的参展商、旅行社以及业内外各界人士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推介了一系列全新的景区景点和旅游精品线路,扩大了眉山旅游的知名度。
国庆期间,全市共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12个,丰富了假日旅游市场供给;市旅游局推出了4条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了假日旅游市场繁荣;大力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持续火爆的乡村旅游成为假日旅游“热点”。三苏祠、大雅堂、彭祖山等景区都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互动表演、巡游等活动,水天花月、果色天乡还推出了各种欢乐游园体验。
效益释放,旅游带给眉山什么?
人气来了,各方面的效益也就同步体现。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68.36万人次。其中,三苏祠接待游客2.5794万人次,黑龙滩接待游客15.92万人次;柳江古镇接待游客17.33万人次;七里坪接待游客5.1万人次。
游客来到眉山,带来的是消费,是人气的聚集,是商业的繁荣。“国庆期间,眉山城里一房难求。”眉山城区东坡大道一家酒店的负责人说,10月1日至10月4日期间,该酒店98张床位全部爆满。
“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对我们城市的发展好处多多。”出租车司机王文伟说,“旅游业发展好了,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还可以增加各个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城市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