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以竹为媒 见证眉山吸引力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0-11 08:46:53      

责任编辑:


以竹为媒 见证眉山吸引力
 
——写在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开幕之际
 
眉山网记者 刘娟 李泓莹


俯瞰眉山—一城一湖一湿地
 
金秋时节,眉山。
 
以“弘扬竹文化、发展竹产业、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如期而至。
 
33个国家的外宾、300多名国内嘉宾、1000多名客商将从天南海北启程,来到眉山青神,来到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赏竹、品竹、话竹,谈合作,谋发展,觅商机。
 
这里的吸引力为何如此之大?
 
有多大魅力就有多大吸引力。从新石器时代的竹簸箕养蚕,到战国时期用竹编篓网石筑堤保坎;从宋代苏东坡的“东坡宫扇”,到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的青神竹灯笼;从上世纪80年代广泛运用于生活的竹编制品,到今天精美绝伦的平面竹编艺术珍品,眉山青神已形成以竹编、竹浆造纸、竹木加工为主的六大业态,其竹编产品销售网点不仅遍布国内各大城市,而且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青神更获得了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特色竹乡等美誉,成为国际竹藤组织网络培训中心在中国的唯一培训基地。
 
诸多“国”字号头衔,无不显示出青神竹文化和竹产业的魅力,折射出它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竹韵生香 源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竹子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的竹种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竹制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领先,竹加工技术和竹产品创新能力更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东坡故里眉山,竹文化底蕴格外深厚,源远流长。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神先民便开始用竹编簸箕养蚕,编竹器用于生活。到了唐代,开始形成竹制品市场。宋代时,苏东坡在青神中岩书院读书时就用竹扇驱蚊纳凉。那是恋人王弗送给他的精美的宫扇,被称为“东坡宫扇”,青神扇子从此便出了名。清代光绪年间,青神竹编艺术水平已明显提高,当时的“宫扇”还被列为朝廷贡品。
 
为弘扬和传承竹编文化,上世纪90年代,青神竹编大师陈云华牵头在该县城南2公里处创建了占地50余亩的“中国竹艺城”和“中国竹艺博物馆”。如今已汇集了中华民族竹文化的上千种竹编艺术精品,堪称竹的艺术宫殿。
 
竹,增添了眉山文化的厚重,更展示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市“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竹元素”在眉州大地遍地开花。从三苏祠到苏轼公园,从东坡竹园到青神县城……每一处都彰显着眉山人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体现着眉山人“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的情趣雅志。
 
打响竹品牌 做强竹产业
 
在中国竹艺城内的妇女竹编工作室,家住青神县西龙镇钟家山村的村民张小燕正认真地编织着瓷胎竹编。经过几期的培训,她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瓷胎竹编的技艺,现在每月能挣近3000元的工资。
 
不只是张小燕,在青神,得益于竹编产业,在家门口顺利实现就业的人还有很多。据统计,目前青神县竹产业年总产值16亿元,竹编产品直接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竹产业从业人数3.5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青神竹资源丰富,利用发展好竹资源,成为市委、市政府考虑的重点问题。为此,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双百”(竹编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从业人员达100万人)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强力推动竹编产业全域发展。青神县则以“抓二促三带一”的模式抓实竹产业发展。第一产业方面,每年实行“万亩栽竹”计划;第二产业方面,抓住环龙新材料、云华竹旅等龙头公司,打造完整竹产业链;第三产业方面,促进以“竹”为特色的文创、竹生态养身旅游产业,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构建岷江旅游经济带。
 
如今,青神竹编已经发展成为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套绘三大类3000种的庞大产品体系,形成了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混合竹编为一体品种齐全的业态。竹产业博览会金奖、全国林业博览会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纷至沓来,青神竹编还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隆重亮相。
 
然而,拥有诸多殊荣的青神并不满足于此。
 
为提升竹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青神县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等联手组建竹艺创业创新实践基地、青神竹编艺术研发中心、竹制品研发中心,加强竹系列产品研发,成功申报了7项实用型专利、8项外观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青神竹编”原产地证明商标和《青神竹编——平面竹编》省级地方标准。
 
同时,该县连续4年实施竹产业技术工人“千人培训”,完成人才培训10323人次。目前拥有1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3名市级民间艺术大师,拥有国际竹藤中心颁证的竹编高级工艺美术师109人。
 
在今后的几年中,每年市财政将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竹编产业发展。全市各区县也将配套相关扶持政策,着力发展一批竹编专业乡镇、专业村(社)、专业大户。同时将加快竹编产业的工业化改造、信息化提升、产业化经营,构建“研发机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千家万户+互联网+金融”的“六个+”竹编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主攻二产,发展三产,提升一产”的竹编产业发展新格局,从而全面带动眉山的竹文化和竹产业发展,带动创新、创业和农民增收致富。
 
上下联动 全力筹备竹文化节
 
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发达、竹文化底蕴深厚……眉山有能力在“竹”上赢得更好发展空间。2014年11月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竹文化节开幕式上,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中国竹产业协会会长江泽慧隆重宣布,“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将在眉山青神举行。
 
这是我市建区设市以来承办的首个国家级会节活动,将隆重向世人展示眉山的竹文化、竹产业、竹编艺术等,为推进世界竹产业发展搭建国际化的开放交流平台。为此,眉山举全市之力,努力将竹文化节办成眉山的“世博会”、“奥运会”。
 
借鉴采纳历届竹文化节经验,全市上下齐心、部门联动,周密部署,成立了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眉山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下设8个工作机构,每个工作机构均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竹文化节各项筹备工作。
 
以竹文化节为契机,我市围绕竹文化节编报了项目29个,总投资金额达150亿元。并充分整合青神竹编产业园区内的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国际竹艺博览馆、中国竹编第一村等文化产业项目,文旅结合,开发竹文化旅游产品和精品路线,实现园区变景区,着力打造国际竹艺城AAAA级景区。把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的丰硕成果转化为持续弘扬竹文化、发展竹产业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使更多中外游客来体验竹工艺,传播竹文化,带动竹产业。
 
据悉,经过多次专题工作会议,我市制定了周密的会节方案,确定了10项会前活动和8项会期活动。场地方面,按照“隆重、俭朴、大气”的总要求,积极整合眉山城区、青神县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布置国际竹制品交易博览馆、改造入口景观区、中国竹艺城提档升级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活动准备方面,精细化制定了《开幕式实施方案》,落实了纪念竹种植点,确定了竹制品交易博览馆设国际馆、国内馆等9个展区,600余个展位,布展总面积12000平方米。
 
准备就绪 精彩拭目以待
 
为更好地服务竹文化节,迎接四方来宾,我市积极招募了300名青年志愿者,并特别选拔了60名英语志愿者接待外宾。“招募工作于6月正式启动,志愿者主要来自于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大高校,期间专门对志愿者进行了竹文化知识、竹产业发展、外事接待纪律、社交礼仪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参观竹产业,感受竹文化,欣赏民俗表演,细品人文风情……本届竹文化节上精彩不断。除将开展竹文化竹产业成果参观、竹文化竹产业招商推介及项目签约、国际竹子研讨会外,还将邀请国际国内300家竹企业举办为期3天的竹制品交易品博览会,为竹企业文化展示、市场拓展搭建平台。同时,将在国际竹艺博览馆展示42个国家的竹编产品,清晰展现竹与人类生活的历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今天,代表国内、国际最先进的竹文化和竹产业发展理念将汇聚眉山。这是外界对眉山以竹编文化为代表的竹产业的高度肯定和认可,势必将眉山竹文化和竹编产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助推眉山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合,以更加开放、共享、绿色的理念助推眉山跨越发展!
 
让我们一起迎接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的开幕钟声,共同拉开眉山竹文化、竹产业上档升级的帷幕!
 
青山秀水,竹韵悠悠。眉山将以“竹”为媒,携手四方宾朋,赓续传统,拥抱世界,走向未来。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