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1-11 08:14:52
责任编辑: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省示”院校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服务“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发展的新探索
眉山网记者 殷勇
秋种时节,东坡区中国泡菜城万亩绿色蔬菜基地里,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正在认真地查看着苗情。“这段时间的田间管理,要记住防病虫、防涝、保全苗。”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副教授李向前说得认真,村民们记得认真,听得仔细。
李向前长期担任四川泡菜龙头企业——四川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基地生产顾问,负责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为眉山泡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不仅仅是泡菜产业,近年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紧跟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规划步伐,不断探索服务地方农业的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优秀学子走出校园,奔赴田间地头、种养殖场、生产车间,助力“东坡味道”千亿产业的发展。
东坡水稻、白马葡萄、丹棱“不知火”、盘鳌蜜柚……如今,在眉州大地上,多种“东坡味道”产业的发展都凝聚着该学院农业技术系师生的汗水。
创新形式
开展“政行企校”深度合作
近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市农业局、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东坡区农业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组织召开了2016年水稻“两高一优”生产竞赛的总结表彰会,认真总结了今年联合办赛经验及成效。
“本次生产竞赛,主要是在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坡区的8个村内开展。全市报名参加生产竞赛活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就有24户,每户参赛面积均在50亩以上。”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副教授马建英说。
据介绍,在此次活动中,该学院协同成立了生产竞赛组委会和生产竞赛专家组,免费为参赛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印发了大量高产种植技术资料,组织学院教师认真搞好技术指导。今年8月,专家组对申请测产的参赛农户进行田间测产验收考评。据悉,参加比赛的水稻面积共4万多亩。经过测产,从参赛者中每块田抽取的样本显示,虽然受坏天气影响,水稻出现了倒田现象,但在所有参赛单位中,最高产量达到了865公斤/亩。
水稻“两高一优”生产竞赛,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一种创新形式。该学院通过农业科技推广、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途径,走出了一条把课堂教学与生产环节有机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这样的发展之路,受到了各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马均教授指出,全省水稻产量最高是853公斤每亩,而参加此次水稻竞赛的业主通过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专家的指导,生产出来的水稻最高产量已经达到了865公斤每亩,这个产量突破了全省最高水平。相信通过“政、行、企、校”合作的深入,专家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有望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
此次竞赛荣获一等奖的种粮大户王元威说,经过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系专家的指导,今年种植的水稻不但在产量上实现了丰收,更重要的是在品质上,所有参赛单位米质均达到三级优质米标准,农药、肥料施用符合无公害要求,达到了优质目标。对周边农户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全面延伸
互利共赢培育优秀人才
这样的探索,不止在水稻生产方面。
东坡区白马镇是我市葡萄种植集中区域,但长期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的状态。2010年3月,在白马镇镇政府引导、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协助下,以张秀芳等为代表的种植大户成立了眉山市秀芳葡萄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学院与秀芳葡萄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院社合作协议书,围绕‘院社共建,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搭建长期、稳定、全方位对口的合作育人平台,探索服务地方经济与共同育人合作模式。”马建英表示,为此,该学院投入了10余万元用于合作社培训室、基地实训条件、配套硬件设施等建设,长期安排教师指导合作社生产。同时,合作社也选派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如今,秀芳葡萄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种植户已达300余户,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产值2000多万元,使东坡区白马镇、三苏乡、万胜镇、秦家镇等地葡萄种植户走上增收致富路,为当地经济发展、为造福百姓做出了积极贡献。
谈及合作社的发展,秀芳葡萄合作社社长张秀芳感激地说道:“我们合作社从建立到发展,都是在马建英副教授、周建华副教授等老师们的指导下进行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合作社。”
据了解,除了指导秀芳葡萄合作社之外,马建英、周建华还持续8年坚持为丹棱县“不知火”作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产业发展指导,帮助“不知火”成为一个水果著名品牌,果品价格实现翻番,为种植户增收十多个亿。
该学院农业技术系的师生还积极参与东坡区盘鳌乡的柚子产业发展,为该乡开展柚子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提供技术方案,并与乡党委、政府共同举办了东坡区盘鳌乡两届柚子评比大赛。同时,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柚子生产的现场技术指导,获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该学院作为“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一直把紧扣产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自身使命,深入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丹棱县等区县开展种植户培训工作。示范期间,共培训种植户数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万份。
互利共赢育人才,院、社(企)合作结硕果。这些年,该学院农业技术系各专家在专业领域上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马建英主研的“眉红桔橙”水果新品种选育获得眉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魏文武承担四川谷满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水稻新品种宜香优800选育主研工作,获得眉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新品种冈优169选育主研工作获得眉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专业还发表科技论文和教学论文数十篇,其中两篇获得眉山市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围绕‘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发展,探索院、社(企)合作新机制,服务产业新模式,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该院农业技术系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探索不止
着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改革不止步,探索不停歇。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东坡味道”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这给学院围绕“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发展服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该学院已通过一些模式实践,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近年来,该学院多次与涉及“东坡味道”的产业合作,共建服务平台,发挥高校技术、师资优势,以生产项目为载体,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服务地方经验,促进了“东坡味道”产业的发展。
“我们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拓展实验实训室服务功能,完善院社合作机制,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谈及未来发展,该学院农业技术系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适应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根据行业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托眉山市农业产教联盟,紧跟农业发展新形势,紧密依靠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进一步适应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需求,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
该学院将进一步加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有效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真正将“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要求实施到位;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和自身发展功能,达到校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进一步探索院社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与政府、行业、合作社(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切实把“植根农村,融入产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进步协同发展”的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继续积极承担起服务社会和服务企业的责任;积极构建政府、行业牵头组织,学院承担具体社会服务的工作机制。
“就在上月,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通过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东坡味道食品产业学院。”该学院农业技术系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学院的设立,将搭建“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从理论到实践的产、学、研、训平台,将为东坡味道食品产业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