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杜甫》:生动诠释“诗圣”家国情怀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7-10-17 15:30:51      

责任编辑:李泓莹


10月底,《杜甫》走进眉山,邀你共舞(二)

《杜甫》:生动诠释“诗圣”家国情怀


402.jpg

  10月底,重庆市歌舞团原创舞剧《杜甫》“家国情怀全国行”将走进眉山,为市民带来文化视听盛宴。


  主办方:眉山日报社


  承办方:眉山市眉山日报报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演出地点:眉山市会议中心


  演出时间:2017年10月28、29日晚19:30


  ————————————


  《杜甫》是我国首部以舞剧形式呈现伟大诗人杜甫一生的作品,自2016年4月28日首演以来,该剧获得业界高度认可,同年摘得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专家奖——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杜甫》“家国情怀全国行”全国巡演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制作班底实力雄厚,代表国内一流水平


  《杜甫》的主创团队大师云集,包括东方歌舞团青年编导周莉亚、《印象·刘三姐》的作曲刘彤、国家大剧院舞台美术总监高广健、中国歌剧舞剧院服装设计师阳东霖等。


  双生兄弟演绎“两个杜甫”


  重庆歌舞团青年舞蹈演员李晋、李庚这对双胞胎兄弟饰演杜甫和影子。李庚饰演现实中的杜甫,贯穿全剧,李晋将以类似时空穿梭的方式作为杜甫影子出现,在杜甫经历巨大内心挣扎与震撼时出现,见证了其深沉的忧患意识。


  舞台效果唯美震撼,呈现国际化水准


  全面创新地采取独特的“块状舞段”进行“以舞构剧”,融入大量现代感十足的舞蹈表现形式,用灯光、道具等装置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呈现出宏达而震撼的场景,将历史剧拍出了国际范儿。

403.jpg


  导演及主创阐述


  导演阐述(韩真  周莉亚  联合总编导)


  舞剧《杜甫》是为历史而作,也是为现实而作。作品以“诗圣”杜甫的仕途浮沉为主线,分上、下两个篇章,将杜甫困居长安、身陷安史之乱、流寓川渝的个人命运融汇在中唐时期由盛转衰的时代洪流之中,史诗般地呈现了“一个人笔下的唐朝”。


  作品跨越了李唐王朝由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由盛转衰历史时期,将杜甫诗中描绘的中唐开疆扩土的军事调度、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任用群小的政治隐患、声色犬马的上层生活等艺术化地重现,与身在其中而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杜甫产生强烈对比,凸显出杜甫为理想而追寻不止、为苍生而奔走呼号的崇高人格,塑造出以杜甫为代表的,具有“坚强不屈的浩然之气、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形象。


  打破传统舞剧重在叙事的表现方式,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将诗歌和舞蹈相结合,舞剧《杜甫》凝练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以舞蹈语汇诠释杜甫的精神世界,通过舞台呈现意象化地展示出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用历史的题材呼吁并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关照,力求打造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精品舞剧。


  编剧的话(唐栋 编剧)


  杜甫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


  近,是因为他那颗炽热的平民之心,始终都在与百姓一起跳动;他那古今独步的雄宏诗篇,每每都在替苍生发出呐喊。


  远,是因为他的人格和诗作就是一座高山,只有仰视才能看到那耸入云端的巅峰,只有经历执着不懈的心灵跋涉才能靠近他的辉煌。


  舞剧《杜甫》,就是这样一次由近到远、由远及近的精神追寻。韩真、周莉亚两位年轻有为的编导和整个创作团队,用他们的智慧和心血,创造性地将这件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让观众在震撼和惊喜中去感悟杜甫诗作的不朽魂灵……


  百姓在杜甫心里,杜甫也就在百姓心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视觉设计(高广健 视觉总监  舞美灯光总设计)


  舞剧《杜甫》展现了一个满怀对人的关怀和人生哲思,在权欲富贵中逆而求行的文人豪杰之情怀。


  作为该剧的视觉总监和舞美、灯光设计,希望以最当代、国际的视像,表达出中国最传统的文化精髓。舞台呈现试图以极具象征性的语言传递出独特、简约的审美追求。


  取自织物元素的经纬线条即表述了象征富贵权力的华丽官服,也叙述着黎民百姓的布衣茅屋。当成为载体被投影层层递减又重重叠加杜甫诗词时,承载了强烈的情感力量。以线条叙情,以灯光造境,将恢弘、沉重、激烈、酣畅、孤寂等人生百味幻化在激情饱满、形如流水的演出中正是此剧舞台美术的艺术追求。

401.jpg


  杜甫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郡望京兆杜陵,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杜甫少逢开元盛世,有“致君尧舜”的理想。二十岁漫游吴越齐赵,其间虽考进士不第,但“裘马轻狂”,结识了李白、高适。天宝五年到长安应试落第,困居十载,接触了下层百姓,写下了一系列现实主义的诗篇。安史乱起,陷贼逃难,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因直言进谏而遭贬斥,旋弃官往秦州,寓居同谷。不一年离陇赴蜀,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并往来于绵、梓、阆等州,被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晚年穷困潦倒,漂泊夔湘,病死于辗转流离的舟中。杜甫的诗歌贯穿了爱国忧民的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急剧变化,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面貌及其个人的生活经历,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故有“诗史”之誉。在艺术上转益多师,融汇百家,革新众体,形成了沉郁顿挫的总体风格,集古今诗人之大成,开后世无数之法门,影响深远,被奉为“诗圣”。其“漂泊西南”时期,大至国计民生,小至风土人情,皆入于诗,故题材更为多样,内容愈益充实;兼之“老来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精于练字,严于格律,讲究章法,诗艺更趋完美。今存《杜工部集》二十卷,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今人肖涤非主编的《杜甫全集校注》。主要贡献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被尊为“诗圣”,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中地位崇高、影响深远的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艺术上继承诗骚、古诗十九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历史功绩杜诗既是一座思想宝藏,更是一座艺术宝库,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在四川的历史遗存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绵阳三台杜甫纪念馆、南充阆中锦屏杜陵祠。当代价值他的高尚人格和崇高精神影响中国文人的精神塑造和人格陶冶。一句话评语为人民呐喊、歌唱的诗人,必永远被人民纪念、歌颂。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