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向世界展示东坡故里文化新形象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5-10 23:25:52      

责任编辑:李泓莹


02.jpg

仁寿陶艺亮相文博会

05.jpg

四川馆

  眉山网记者 古良驹 文/图

  青神竹编,仁寿陶艺……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我市的一批明星企业和融汇传统与创新、体现东坡故里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集中亮相,向全世界充分展现东坡故里文化新形象。


04.jpg

青神竹编

    大胆创新 青神竹编名扬海外

  文博会主会场设在深圳会展中心,展览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分为九大展馆,四川展馆位于1号展馆。在四川展馆,青神竹编、仁寿陶艺、绵竹年画等非遗产品纷纷亮相。

  在参展作品前,青神参展商陈嵩介绍说:“第一幅是我们的彩色竹编《苦乐清凉》,这是我们公司近几年创作的新产品,摘得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 ‘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竹编获奖的艺术作品。第二个作品是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极具眉山地方文化特色,图文并茂,气势磅礴。”

  青神竹编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桑蚕文化的见证,精湛的竹编技法及精美的竹编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竹编传承人陈云华、殷超、张德明、宋美湖等在编织技法上大胆创新,形成了“菱形”“花形”“坐标”“描图”等技法,并增加了彩色竹编,将青神竹编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名扬海内外。

  目前,青神县拥有国家、省、市高级工艺美术师120余人。2000年,青神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2001年,被国际竹藤组织定为“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2007年,青神竹编被四川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3.jpg

仁寿陶艺

  历史悠久 仁寿陶艺不断创新

  仁寿陶艺是我市市级非遗项目,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仁寿陶艺造型多样,有古朴的文物造型,也有创新的现代器型;有大到一人多高的花瓶,也有小到酒杯的器物。同时,仁寿陶艺色彩丰富,有素坯器,呈现陶土的本色,也有各种釉色。仁寿彩陶早期主要生产坛、缸等日常生活用品,后衍生为瓶、杯、人物、仿古名器等艺术品,多件作品被各类博物馆收藏。仁寿陶艺现与高校、艺术名家合作,不断研发陶板画、陶艺雕塑、多彩花盆等创意产品,还积极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社会”等多种形式的传承、传播活动,向世人展示仁寿陶艺的制作工艺流程与陶艺文化。

  

06.jpg

文博会现场盛况

  眉山非遗,要保护,更要弘扬和促进发展

  传承珍贵文脉,保护不遗余力。近年来,我市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先后成立“民保工程”领导小组和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制定出台了《眉山市非遗保护管理办法》。以保护传承的实践、能力、环境为着力点,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水平。加快推进非遗数据库建设,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图片等各种方式,对全市非遗名录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全面记录。

  同时,我市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传习活动,先后组织了非遗进校园“七进”活动、眉山民间文化技艺广场汇、眉山非遗展示展演、青神瑞丰龙舟节、彭山三月三朝山会和洪雅五月台会等活动,积极组织我市非遗项目参加香港文化庙会等文化交流,参加了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获太阳神鸟金奖、最佳表现奖和最佳展览奖。

  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不断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模式。我市将青神竹编的保护与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加大对青神竹编的生产性保护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竹编的研发、交流、教学、展示展演等保护传承活动,对竹编的信息化提升、产业化经营等给予扶持。

  弘扬竹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我市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竹编技能及人才培训纳入全市年度重点培训计划,推进产业工人“千人培训计划”。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发动下岗工人、失地农民、无业青年、留守妇女及残障人员等参加瓷胎竹编、竹家具制作、竹包装、竹灯笼、平面竹编五大培训,让他们从事竹编生产经营,实现脱贫致富。2012年以来共培训1万人次。目前青神有竹企业100余家,竹产业从业人员1.5万人。2017年,该县竹产业产值22.5亿元,其中竹编产业产值5亿元。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彬说:“这次我市组团参加文博会,目的就是助推青神竹编、仁寿陶艺等非遗产品走出去,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同时,通过文博会这样一个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平台,进一步借鉴学习,不断创新发展,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再上新的台阶。”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