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家乡给了我创作灵感——专访电影《我不是药神》编剧钟伟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7-16 10:35:54      

责任编辑:罗思源


1.jpg

  电影《我不是药神》编剧钟伟。

2.jpg

  电影《我不是药神》公映第四天,剧组感谢幕后工作人员。

  眉山网记者 孟飞 文/图

  近日,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短短数日已收获24亿元票房,也收获了成千上万观众的点赞和眼泪。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故事,人物刻画描摹细致、有的放矢,是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的国产片佳作。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编剧团队功不可没,其中一位编剧钟伟更是地道的仁寿人。

  7月14日,钟伟在繁忙的工作中回到仁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一起聊成长,聊电影,聊这座给他无数创作灵感的城市。

  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超过预期,会有压力”

  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以来火爆异常,截至昨(15)日,票房已突破24亿元,成为目前同期上映电影的票房冠军。面对观众日益注重影片质量的观影需求,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口碑也无法复刻,众多影评网站评分都达到9分以上,成为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难得的佳作。另外,这部电影更是收获了成千上万观众的点赞和泪水,电影中徐铮所饰演的“药贩子”程勇被观众封为“平民英雄”。

  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口碑双丰收,面对掌声和鲜花,钟伟很淡定。“电影的成功是所有主创人员的功劳,而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钟伟说,“虽然这部电影在当下获得某种程度的肯定,但再过5年或者10年回头看,我相信会有更好的作品超越这部电影。电影毕竟是遗憾的艺术,当我再次观看这部电影,感觉有些东西没有表达完,有些想说的东西还没表达清楚。”

  “其实这部作品有一些超出预期,当时没有想到反响这么大,最初我只是希望一些观众看完电影后,能有一些深刻感悟和启发。”钟伟说,“这部作品获得成功和肯定,无形中也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这部作品达到了目前这个高度,就会考虑下一部作品会不会比这部差。创作其实是一个枯燥的事情,你的内心需要无比坚韧,需要你去真正地喜欢它。”

  商业电影需要平衡

  观众需要现实主义题材

  据了解,钟伟是电影项目正式启动后加盟到编剧团队中的。创作期间,钟伟每天都要花5个小时在写作上,剩下的时间大多是与导演交流、外出采访。他走访了30余位慢粒白血病人,从他们身上挖掘故事,一步步将影片中的角色定型,扎实的走访和素材使得电影有了真实的力度和厚度。电影《我不是药神》创作周期长达1年半,在此期间,钟伟曾专门回四川成都写剧本。

  “刚拿到剧本的时候感觉还是太过于沉重。”关于影片的“类型”,这是钟伟在创作剧本时反复拿捏的问题。“《我不是药神》的话题很容易做得很沉重、很苦,卖惨的电影观众不一定喜欢,因为现实已然残酷,观众希望在电影院得到压抑情绪的疏解。”钟伟说,“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这部电影应该是什么?如何做到商业元素和现实题材结合得恰到好处?”

  钟伟表示,作为商业片与文艺片的差异,需要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将沉重的话题做得举重若轻,让观众在哭之前先笑笑,缓慢地将现实交代出来,以更加平稳的方式代入思考,让社会广泛地展开问题的讨论。“创作时首先要让观众相信他是真的,不能把这个人物做得表面化、塑料化,所以我们设计人物形象时,人物是接地气的,人物性格是有瑕疵的。”钟伟说。

  灵感来源于家乡事

  人物原型是去世老师

  “四川是一个养人的地方,特别是人文的滋养。”钟伟称,电影《我不是药神》剧本里角色的创作源泉来自于家乡。“人物的设定,创作的原型,灵感跟家乡是分不开的。我18岁离开仁寿,到成都参加工作,再到北京去,差不多有20多年的时间,在这段过程中,我觉得我熟悉的东西,熟悉的人,熟悉的故事,基本上是来自于18岁以前。如我接触的邻居、年少的玩伴等,这些过往对于创作都很珍贵。”

  钟伟认为,故事来自于中国的城镇,最原始的文化底蕴也在城镇,因为大都市人的状态是疲乏和浮躁的,包括一些作品和小说,感受不到或者体会不到人物的真实的生存状态。钟伟表示,小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的社交的范围是匹配的,“就像放假时,爸爸带我回禾加镇化石村大伯家,那个地方给我的记忆点很深,对生活的感触,对教育的理念,也是那时养成的。”

  “电影中一个人物的原型是我身边真实的故事。”钟伟透露,电影里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的原型就是其高中因患尿毒症去世的数学老师。在刚被查出有尿毒症时,这位老师的孩子才四五个月大,他唯一的愿望是希望看到孩子上小学。“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在写剧本的时候就不用过多去思考。”钟伟说,“‘吕受益’是用的高中语文老师的名字,她的人物形象很接近这部作品,谦和温和,从不抱怨。”

  年少时家庭教育宽松

  怀念家乡的顺河街

  在钟伟年少时,家庭教育比较宽松,父母都希望他好好活着,有份体面的工作就行。小时候的钟伟很随性,学习成绩一般,性格比较闷,不关心、不喜欢的事情一般不碰。“高中之前比较迷茫,上大学时都不知道话剧是什么,后来在北京看了一场话剧,为之震撼,对我的影响很深远。”钟伟说。

  家乡对钟伟的影响有多大?钟伟说,到北京10年了,依然觉得那里很陌生。“在仁寿就不一样。”钟伟怀念过去在家乡县城时,人与人之间亲密温暖的关系,“我到现在依然记得那条叫顺河街的小街道,以及过年与小伙伴在街上挥舞龙灯的场景,还记得从大人处要到红包,把口袋装得满满的开心模样;依然记得大伯家养的牛羊,池塘里游着的鸭子,树林里各种叫得上名字的植物。”

  “每年,我都会回仁寿一两次。每次回来,都发现仁寿有不一样的变化,路宽了、楼高了、城新了,很多地方自己都不认识了。”看到家乡仁寿发展得越来越好,钟伟很高兴。“仁寿对于我而言不仅是故乡,还有一种家的精神寄托,而且家乡还是我作品创作的源泉。”钟伟说,“当年的经历变成了很珍贵的关于人的词典,我在所走过的路、经历的事、见过的人中寻找灵感。”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