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新时代人民警察的英雄赞与正气歌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8-11 08:57:57      

责任编辑:陈敏


——追忆王涛廖弦二三事

眉山网记者 廖文凯 李幸

res22_attpic_brief.jpg

王涛

res25_attpic_brief.jpg

廖弦

  2018年8月6日,立秋前蜀地最后一个夏日,仁寿县公安局富加派出所所长王涛、警务辅助人员廖弦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

  这天上午10时许,一辆黑色越野车疯狂地冲进富加派出所。驾车男子持仿制式手枪向办事群众开枪射击,打伤群众后又持刀冲进有20余名群众正在办事的户籍室继续行凶。危急关头,王涛、廖弦挺身而出,与持刀歹徒展开殊死搏斗,身负重伤后忍着剧痛,仍抓牢控制住歹徒的手,直至其他民警上前将歹徒完全制服,40岁的王涛、36岁的廖弦却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没能醒来。

  面对枪口,迎向疯狂刺来的尖刀,王涛、廖弦用生命铸忠诚,再写警徽荣耀,以血肉之躯挡住罪恶与黑暗,守护了群众安全和辖区安宁。英雄壮举天地动容。公安部发唁电沉痛哀悼:“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英雄赞、正气歌。”“他们是公安民警和公安警务辅助人员的杰出代表!”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昨(10)日上午,仁寿县城,万人空巷。十万群众自发来到法治广场参加告别仪式,为保护群众而英勇牺牲的王涛、廖弦两位英雄送最后一程……

  “英雄亦凡人,铁骨也有情。挥剑对歹徒,俯首听民心。使命永牢记,舍己为人民!”在同事、亲友、老师、战友等人的回忆里,王涛和廖弦的音容得以还原。

  王涛

  “总是冲锋在前,凡事亲力亲为”

  英雄档案:王涛,男,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11月生,仁寿县人。毕业于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生前为富加派出所所长,在处置“8·6”案件中壮烈牺牲,享年40岁。

  “马上通知其他兄弟伙到所里,马上封锁现场开展侦查,我马上赶到……”事发当天清晨,一起凶杀案打破富加镇的宁静。正在休假的王涛接到派出所值班民警的紧急报告后,连说了三个马上,并驱车向案发地赶去。

  “我干的是共产党的活路,我是铁脑壳!”这句话是王涛的口头禅。他还有一句口头禅是“踏踏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从警”。这句话成了他的QQ签名,多年未变。从警18年来,为人亲切、秉公执法、冲锋在前,成为王涛留给同事们的最深印象。他参与破获眉山多起大案要案,对群众身边的“小案”也从不怠慢。

  文林派出所原所长、仁寿县公安局巡察办民警黄世国向记者讲述了王涛曾“不止一次把同事挡在身后”的故事。

  “王涛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敢于担当。”黄世国说,2005年,王涛来到文林派出所工作,一干就是9年。在一起抓捕“飞车党”的案件中,包括王涛在内的5名警察把犯罪嫌疑人围住。彼时,犯罪嫌疑人突然叫嚣,“我是艾滋病患者,敢抓我,我就让你得艾滋病!”

  王涛双手一扬,把4名同事拦在身后,自己冲上前。搏斗中,他的手臂被抓伤。气急败坏的犯罪嫌疑人,用手把额头的鲜血抹了下来,使劲朝王涛的伤口洒。

  制服犯罪嫌疑人后,一个消息让大家很恐慌:犯罪嫌疑人确认是艾滋病患者!

  “当时不要说王涛,我都觉得太可怕了。”黄世国说,他赶紧带着王涛和其他4名民警上成都检查。“万幸,5人都没有感染。”

  王涛始终坚持“群众的事无小事”,他对待群众亲和,并多次资助困难群众。许多群众都很熟悉这个总是满面笑容的“王所长”。

  文林镇有一位91岁的老人吕卿英,由于子女在外,她的生活很孤单。因为王涛戴着眼镜,老人就叫他“眼镜所长”,并经常到派出所找他聊天。王涛总是挤出时间陪老人摆龙门阵,送她回家,并利用周末为老人打扫卫生。老人逢人便自豪地说,她有一个“好儿子”在文林派出所。

  2017年的一天凌晨1点多,王涛和同事们已经“连轴转”近一周。他将大家劝回家休息,又接到一个群众报警,“有人酒喝多了在医院闹事,砸了东西还打伤护士。”不忍心叫刚回家的同事出警,王涛自己前往医院进行处理。调查、取证,从凌晨1点一直忙到中午12点。同事们上班时才得知,王涛又独自忙了一整夜。

  “他总是这样,为别人考虑的永远比为自己想的多。”曾和王涛共事的祝强说,王涛有一个小本子,上面专门记录了每一位同事的生日。同事生日当天,他都会准备一个蛋糕,给同事庆祝。“我工作以后第一次在单位过生日,就是王涛给我过的。”

  “他对同事如此,对犯罪嫌疑人也是如此。”黄世国说,2012年春节前夕,王涛和同事们破获一起跨省拐卖儿童的案件,他们一路从四川追到石家庄,解救了被拐儿童,挡获了犯罪嫌疑人。得知犯罪嫌疑人家中有一名12岁的孩子无人照看,王涛就将其接到自己亲戚家里,“上学放学去接送,一直持续了一周。”

  今年3月,由于长期坚守岗位身体透支,王涛患上了严重的胰腺炎。住院治疗一周后,他又带病回到岗位,依然坚守一线。

  “在整案子,先挂了。”“在加班,晚点回来。”“在说事情,等会儿再说。”……在王涛的妻子夏燕红的记忆里,和丈夫通话时,时常会得到这样的回答。王涛的儿子今年15岁,正在读初三,成绩很优异。得知父亲牺牲的噩耗,他与母亲抱头痛哭:“再也不能告诉爸爸,我考了第一名……”

  廖弦

  “敬业努力,群众都很信任他”

  英雄档案:廖弦,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2月生,仁寿县人。曾在西藏拉萨当兵,退役后到仁寿县公安局成为警务辅助人员,分配至富加派出所工作。在处置“8·6”案件中壮烈牺牲,享年36岁。

  “那个歹徒简直太凶残,如果那天没有那么多警察,没有那个‘平头警察’和‘胖帅哥’,我们就遭殃了……”一位事发当时在现场办事的群众回忆道。他口中的“平头警察”就是王涛,“胖帅哥”就是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廖弦。

  事发当时,富加派出所户籍室里有20余名群众正在办事。持刀歹徒冲进户籍室后,群众惊恐万分纷纷后退。廖弦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挺身而出,吸引歹徒注意力,退往户籍柜台内与其对峙,让群众有抓住机会往外撤离。在狭小的户籍室里,没有武器的廖弦临危不惧,与持刀歹徒展开殊死搏斗,身中数刀倒在了血泊中。

  “他身上没有太多惊天动地,都是平凡小事,却是他优秀品质的体现。”说起曾经的学生,仁寿县富加初中副校长毛年生满是赞扬。在毛年生的记忆里,廖弦在3年初中生涯中一直是班干部,热心公益活动,并乐意帮助困难同学。“任何事情交给他,老师都放心。他当劳动委员,教室和楼道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当年班里一名同学腿部受伤行动不便,廖弦主动当起了这位同学的“服务员”,每次上厕所都是他背去背回,足足持续了半个多月。”

  2001年,廖弦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应征入伍,驻守西藏边防一线。长达13年的军旅生涯,他从一名新兵成长为部队的专业排爆队员,没有缺席过一次排弹工作。廖弦生前所在连队的指导员王毅说,当时廖弦是班长,常常带领战士冲到第一线。战友有困难他也积极奉献爱心。有一次,除了参与集体捐款,他还单独捐了2000元,让大家很感动。王毅说,他印象里的廖弦很无私,什么都愿意和大家分享。“在部队的每一天,他都激励着大家勇往直前。现在面对危险,他又冲出去保护群众,这就是军人精神!”

  2014年9月,廖弦退伍后成为一名警务辅助人员,在富加派出所主要从事户籍业务办理工作。从军营到警营,廖弦的身份变了,但不变的是忠诚与担当。富加镇人口较多,业务量较大,廖弦刚开始不熟悉业务办理流程,速度有点慢,有群众不理解。廖弦总是耐心听取建议,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并向王涛和其他民警虚心请教。很快,他就精通了各项业务工作。

  “从来没有听群众说过他的不好,大家都很信任他。”同事们说,廖弦常常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群众服务。他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开门办公,就是为了让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钟。

  “只要群众有需要,周末他都往派出所跑。”富加派出所民警刘超回忆,春节期间,外地回来办身份证的人特别多,只要还有群众在排队,他都会帮他们办完业务才去吃饭。有时吃饭时有群众来办事,他就会丢下碗筷,先去为群众办事。

  在同事李杰的记忆里,廖弦总是主动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为他们优先办理业务。有时候残疾人坐轮椅上台阶困难,他就主动帮忙抬轮椅。有家庭困难的群众来办理业务,廖弦就自掏腰包为其垫付办理费。“不管帮群众办理什么业务,他都是热心解释,耐心办理,比如办证拍照时,很多人着装不符合规定,他就准备了一件衣服供大家备用。”

  始终将群众放在第一位,常年来已成为廖弦的习惯。因此,在同事看来,这次遇到突发危险,在人民群众生命遭到严重威胁时,廖弦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群众并不意外。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