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冯燕霞:一枚钩针托起希望 带动妇女创业致富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8-15 10:16:23      

责任编辑:罗思源


1 (1).JPG

  冯燕霞(右)正在教授当地妇女手工编织技术。

  眉山网记者 苟丽佳 文/图

  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用一枚小小的钩针,编织出精美的毛线手工艺品,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销售。同时,她免费教授当地妇女编织技术,带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学员近千名。

  一个人,影响了一群人。

  她便是来自青神县高台乡的冯燕霞。她用最平凡的善举、最单纯的初衷,无私帮助农村妇女编织五彩斑斓的致富梦,于2018年5月入选“四川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从小痴迷手工编织 

  不断学习大胆创新

  在冯燕霞的记忆里,儿时的她特别喜欢妈妈手工绣的鞋垫、做的布鞋、织的毛衣。12岁时,冯燕霞开始跟着妈妈学习织毛线,渐渐地对编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冯燕霞便开始自购书籍学习多种编织技法。一枚小小的钩针在冯燕霞的手中上下翻飞,五彩的毛线很快被钩成漂亮的帽子、鞋子、袜子、毛衣等,一件件编织作品让邻居们爱不释手,赞不绝口。

  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索中,冯燕霞的编织技术越来越好。一天,在网上浏览毛线编织产品的冯燕霞,突然想到,为何不把自己编织的作品放到网上去卖呢?

  2013年,冯燕霞决定在网上出售自己的编织产品。在青神县妇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冯燕霞把镇上闲置的仓库改造为工作室,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淘宝小店。

  然而,面对机织产品的激烈竞争,冯燕霞的淘宝店并没有像她期望的那样迎来火爆的销售。冯燕霞意识到,一直模仿别人的作品,没有新意就吸引不了客户,如果要打开销路,就要创作出与众不同,别具风格的编织作品。

  创作什么作品呢?冯燕霞陷入到困惑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观看3D动画片《粉墨宝贝》时,看到片中昆曲的生、旦、净、末、丑人物角色,深受感染,我决定用毛线编织带有中国风特色的人物玩偶。”经过不断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一个多月后,她创作出了中国风昆曲娃娃“生、旦、净、末、丑”。

  冯燕霞将自己创作的中国风昆曲娃娃,放到有200万编织爱好者用户的手工编织交流平台上展示,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不少编织爱好者因此找到冯燕霞,请求其开通网课教授编织。看到商机的冯燕霞,于是自购书籍学习多种编织技法,自学绘画、电脑制图和视频软件,绘制编织图解,用单反记录创作过程,把作品的做法做成了图文并茂并配有视频的教程,吸引了很多编织爱好者,第一次开课就有160人报名。

  齐心协力共同致富

  扶贫扶智带去美好

  渐渐地,冯燕霞毛线编织的名气越传越远,周围不少妇女也慕名前来学习编织技术,冯燕霞总是热情耐心地免费教学。在她40平方米的工作室,每天都挤满了乡里的妇女们。“对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而言,这样的就业方式又能顾家又能赚钱,太好了。”高台乡妇女刘桂花深有感触地说。

  因冯燕霞的手工编织对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相当适用,雅安市妇联也曾邀请冯燕霞到雅安市,为“雅安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手工编织技能培训”授课。

  雅安市汉源县富林镇前进村10组的王剑琼,是一位残疾人。她为了学习钩针编织技术,每天很早就来到教室,中午不回家吃饭,买个馍馍就充饥。“因为身体不便,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王剑琼说,“冯老师的课程为我带来了希望,我要努力学会毛线编织技术,开个网店,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为此,冯燕霞对王剑琼特别关注,利用午休时间手把手地教她学毛线编织技术,并建议她用毛线编织汉源樱桃、汉源花椒、汉源雪梨,葫芦盆栽等当地的特产,做出汉源的艺术品牌。为了能随时给王剑琼答疑解惑,冯燕霞主动留了联系方式,王剑琼十分感动。

  “我想把自己苦心琢磨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愿意学的人,让大家都能学以致用,学以致富,都能过上好日子。”谈起未来的打算,冯燕霞这么说。

  一粒种子可以温暖人心,一盏明灯可以引航致富的方向。冯燕霞,用一枚钩针托起妇女致富的希望,绽放出最温暖和煦的阳光。她用自己平凡的举动,一颗炽热之心为更多的农村妇女点亮了致富路上那盏最亮的灯。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