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岷峨大地 乡村振兴正当时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10-15 09:45:25      

责任编辑:罗思源


  40年间,眉山农业农村改革的脚步从未停过——

  岷峨大地 乡村振兴正当时

1 (1).JPG

  立秋时节,青神县西龙镇光辉村的村落旁是成片金黄的水稻和绿树,格外美丽。眉山网记者 姚永亮 摄

  眉山网记者 殷勇

  开栏语

  放眼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一次改革,可以在40年的时间跨度上,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在十几亿人的身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鲜明底色。这,就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40年。

  改革开放40年,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光辉岁月。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岷峨大地的眉山,借力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350万眉山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在岷峨大地不断创造“眉山经验“,书写“眉山影响”,使眉山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正奋力建设繁荣富裕美好眉山。

  为充分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眉山的沧桑巨变、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眉山改革开放再出发助力鼓劲,眉山日报全媒体矩阵即日起推出《开放发展示范市 创新驱动新眉山——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40年前,为了温饱,眉山农民“包产到户”,拉开全市农村改革大幕;如今,为了打造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强市,眉山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都市现代农业定位,以“味在眉山”千亿产业为统揽,以“四城三园七片”为载体,开启现代农业的新征程。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税费改革”再到“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改革大潮奔腾不息。眉山在先行先试中,镌刻下众多值得书写的探索印记,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是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回望40年不平凡的改革历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迪和力量,汇聚起全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强大合力,打造“六有”新乡村,建设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强市。

  破局开路凿坚冰

  一声春雷拉开农村改革大幕

  10月的眉山果园,硕果累累。东坡区三苏镇三苏村果农詹树青于2009年流转25亩山地种植爱媛,如今预计年产70000公斤,年产值60万元。

  40岁的詹树青也许未曾想到,在他出生的那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在农村悄然萌动。

  那是一段彷徨艰辛的岁月。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工分制,劳动与收益不成正比,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连温饱都难以解决。

  穷思变,变则通。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户聚集一起,在一份实行“包产到户”的合同上摁下手印。这一冒险尝试开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先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

  农村改革风起云涌,眉山也不乏改革先锋。1980年9月,东坡区太和镇龙亭村村民何均良分到了一亩多土地,每年按土地面积交粮食,超产归己,成为当时眉山村民中较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农户。

  “‘家庭联产承包制’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当时驻太和镇龙亭村干部雷农田一直从事农业工作,他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

  改革激发活力,农村经济迎来全面繁荣。到1980年前后,眉山各地基本建立起适应农村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一制度受到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护,并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广大农民基本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框架之下,农村改革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破除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农村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取消农业税,实行多项惠农补贴,农村开始步入“零税赋”时代。

  回首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眉山农村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第一产业总产值达297.96亿元,比1978年增长53.1倍,年均增长10.7%;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3.86万公顷,比1978年增加3.38万公顷,增长8.4%;全市粮食单产383公斤/亩,比1978年增加113公斤/亩,增长41.8%。

  披荆斩棘蹚深水

  东坡大地上演“权”变革

  从农村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业化城镇化席卷大地,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户“家家有地”的局面在延续,但“户户种田”的格局已悄然改变。

  1998年,外出务工的东坡区村民李相德返乡“捡”了周边村民30亩土地种植水稻,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年间,李相德陆续流转土地6000余亩,成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

  规模日益扩大,李相德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土地刚刚平整、水利灌溉设施配备完善,便陆续有返乡农民要求他归还田地。

  不止李相德,一大批想规模经营的农户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一边是闲置农田无人耕种,一边是想发展规模农业的经营主体“望田兴叹”,“三权分离”理念在这种隐痛中逐渐产生。

  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眉山在全省率先推进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放活土地经营权,并以此为农村改革突破口,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使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借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政策闸门一旦开启,奔腾之水势不可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眉山不断涌现,截至2017年底,全市有农民合作组织2986个,家庭农场3147个,业主4.975万个,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08万亩。

  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的是数以亿计人口吃饭问题;那么,“三权分离”则是优化现代农业资源配置的问题。

  改革关键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而土地确权是其中重要一环。2014年,眉山开始铺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如今,眉山农户手中陆续领了一个“红本本”,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它被赋予了抵押、流转、担保等权益,成为农民最基本、最直接、最可靠的财产权利。

  确权,赋权,最终是为了活权。东坡区永寿镇东兴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中权用10多亩荒滩承包经营权证,顺利申请到10万元银行贴息抵押贷款,发展壮大水产养殖基地,一举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养殖大户。

  改革的步伐没有停歇。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传利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一“定心丸”,稳定了农民在自己土地上深耕的心,稳定了农民安心外出务工的心。“放手再干三十年”的信心和决心在广袤田野激荡。

  打造“六有”新乡村

  建设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强市

  2018年的春天,一幅眉山未来农村的蓝图已经绘就。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既要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又要立足实际重点突破,着力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六有”新乡村,建设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强市。

  东坡区广济乡鸭池村村民中流传这样的故事:“城里人相亲要问房子有几套,我们不这样问,我们问对方家里有几棵树。”

  这里说的“树”,就是柑桔树,是当地不折不扣的摇钱树。“一棵树能产上百斤春见,一棵树年收入几百上千,不是难事。”鸭池村村主任陈忠友说,上世纪90年代,鸭池村还以种植脐橙等早熟柑桔品种为主。2000年后,全国大面积发展脐橙,脐橙价格下滑迅速。随后,广济乡按照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专家的建议,引进了一种叫春见(又名“耙耙柑”)的晚熟柑桔进行试种后,使该村的柑桔产业赢得了转机。2017年,鸭池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突破2万元。

  在发展晚熟柑桔产业的同时,鸭池村还依托乡里的“桃花节”等节会发展旅游,不仅成为全国文明村,而且还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市委农工委主任陈明芳说,如今,鸭池村仅是眉山众多“六有”新乡村中的一个代表。在着力打造“六有”新乡村中,眉山坚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做强优势产业,优化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产品供给;做好产业融合,提升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综合质效;做响区域品牌,推进“味在眉山”香飘世界;做大新型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农村社会每一次破茧成蝶,靠的都是创新。回首来路,不论是国家提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眉山制定的“六有新乡村的打造”,每一次改革创新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升华,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是农村改革四十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眉山将重温改革精神,再释改革决心,继续向农村改革深水区“闯关”。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