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35000余名教师背后的教育强市梦想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9-10 09:16:43

责任编辑:雷尧



  ——写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眉山网记者 殷勇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又是一个金秋,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传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全市上下正以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节主题活动,向所有辛勤工作的人民教师送上节日的祝福。


  “奋力推进眉山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今年的全市教育大会上,市委书记慕新海对全市教育工作作了重要论述。


  在全力推动眉山教育沿着均衡化、特色化、现代化的路径迈进之时,35000余名教师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教育强市梦想,支撑起眉山教育事业发展的广大人民教师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传承尊师重教

  汇聚成发展的强大动力


  自古以来,我市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近千年前,三苏父子之所以能在诗文书画等诸多方面取得伟大的成就,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遇到了张易简、欧阳修、范镇等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对苏轼的成长都给予丰富的滋养。


  苏轼亦将这种尊师重教的精神很好地传承延续,不仅培养了苏迈等几个儿子成才,而且成就了名扬天下的“苏门四学士”(张耒、晁补之、秦观、黄庭坚),影响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


  这种尊师重教的精神汇入眉州大地的历史文脉,构成千载诗书城、八百进士乡的文化基因,绵延汇聚成当今眉山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千年后,眉山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力推动教育沿着均衡化、特色化、现代化的路径,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近4年来,全市教育总投入220亿元。推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校舍130万平方米。6个区县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先后引进香港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高校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培养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李佳、全国“最美中学生”李东骏等一批优秀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获全国先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我市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眉山乡村教师伍万银,四川好人、“轮椅教师”刘国基,全省教育系统学习的优秀退休教师马俊成,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十大“最美教师”王晓梅。他们有的言传身教、坚持科研育人;有的秉持教学相长、引领教学改革;有的紧扣育人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时代脉搏、培养大批实用人才……一张张朴素面孔,一个个感人故事,共同勾勒出一幅由理想信仰、责任担当、创新探索、潜心育人组成的新时代优秀教师群像。


  建设教育强市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要实现“教育强市”的梦想,教师是关键。在这个意义上,我市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为了培养“好老师”,我市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点穴式”关键举措来抓,实施队伍素质提升和“优才”工程,公开选拔首批“眉州名师”,组建名师工作室,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师资补充长效机制,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我们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为重点,采用远程培训、集中培训、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多种培训方式,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每年教师参训人次约为4万人次,可保证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每人360学时的培训任务。


  当然,培养“好老师”还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条件,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环境和氛围。为此,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真心关爱和激励教师,稳步提高教师待遇,帮助解决现实困难;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和讴歌教师,将教师置于新时代众人景仰、最受尊重的显要位置,真正让执教者扬眉吐气、让为师者实至名归,让广大教师能安心执教、开心执教、全心执教。


  尊师重教,民族才有希望。新时代背景下,眉山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最终还将落在教师身上。要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培养更多“好教师”,眉山的教育强市梦想才能实现。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