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丹棱万年村:深山遇见“绿富美”  乡村振兴“趟新路”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02-27 11:41:46

责任编辑:毛馨怡


  眉山网记者 王琴 文/图


  2月21日,一缕缕阳光洒向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的大地上,温暖又明媚。

  眼前的万年村距张场场镇4公里,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至900米。多年前,该村还是丹棱县省级贫困村,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而采访当天,记者来到该村,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村庄恬静优美,农院干净整洁,一幢幢房屋沿着盘山公路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掩映,茶树、核桃树、脆红李树布满山间,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脱贫:

  摘穷帽拔穷根 省级贫困村换新颜


  “过去一提到万年村,给人的印象就是‘穷’。”当天,见到记者,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强开门见山,介绍起过去万年村情况。万年村自然条件差,且地势较高,基础设施欠缺,沿线特有的自然资源难开发,生产生活资料、农副产品运输难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观念落后、无规划、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是万年村多年来的真实写照。


  “过去,当地的村民们一直依赖外出务工增收和传统种植糊口。”刘强说,加上交通不便,多年前,万年村被称为“失联村”,有些村民甚至从未走出过大山。那时全村人均收入偏低,更谈不上发展。正在自家羊圈喂养山羊的脱贫户王太洪十分感触,“那些年的日子真的苦,我们全家4口人收入不超过1万元。”


  如何摘帽拔穷根,一直是万年村面临的难题。据该村党支部书记任清元介绍,2014年前后,该村才厘清了“家底”,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决定发展茶叶、核桃、脆红李等经济作物,并动员村民们养殖生猪、山羊以及林下土鸡等,多条腿走路,早日实现脱贫。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6年,该村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村摘帽、户脱贫的脱贫攻坚任务。截止目前,该村茶叶种植面积2000亩、核桃种植面积2000亩、脆红李种植面积800亩;同时,发展山羊养殖1200余只,生猪存栏1000余头,林下鸡5000余只。2019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600元。

W020200227396343697374.JPG

  “作为土生土长的万年村人,我自身也能感受到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变得我都不敢认了,简直换了个新模样!”王太洪感触地说,去年他家5亩多茶和20余头山羊的经济效益都不错,共收入近6万元。现在他又开始在茶园里套种了脆红李,加上林下鸡养殖,预计,今年他家收入近10万元。


  致富:

  多途径挖掘乡村发展“钱程”


  光脱贫不致富,谈不上好前途,多途径挖掘乡村发展‘钱程’才是硬道理。“现在村内90%以上种茶,主要有川茶9号、10号,福鼎大白等品种。”任清元说,村内种植茶叶已有30多年历史,为促进全村及周边村茶叶产业发展,持续保障茶农收入,该村先后整合项目资金70余万元,建成占地1300平方米的茶叶交易市场,并于2019年4月建成投用。该茶叶交易市场包含农副产品展示厅、茶叶交易廊道、功能性绿化停车场等。

W020200227396344016923.JPG

  由于该市场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不仅囊括了万年村茶叶交易,还辐射了周边三合、峨山、锁江、金峡等村部分茶农鲜叶交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该村的茶叶比往年偏晚了大约10天上市。当天在茶叶交易市场,茶农和茶叶收购商们纷纷戴着口罩,正忙碌着各自的交易。“万年村这边鲜叶品质好,也很干净,每年我都会来村上收。”来自雅安的茶叶收购商李锋笑着说。


  “现阶段是村内第一批鲜叶茶上市,每斤60-80元不等。”任清元说 ,今年,万年村茶叶交易市场于2月17日“开市”,与往年热闹的场景相比,今年则显得有点“冷清”。今年受疫情防控影响,万年村周边村也设有临时茶叶交易点。而对于今年茶叶交易市场的防疫工作万年村也十分重视。该村为进入市场内的收购商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消毒等工作,保障市场内茶叶鲜叶的正常销售。


  “去年茶叶上市期,市场内人山人海。”任清元说,茶叶交易市场投用后,不仅方便了茶农茶叶产品交易,也提高了当地茶叶产品交易价格,延长了交易时间。据统计,去年,该村茶叶交易市场总交易额达到了1200余万元。

W020200227396344464195.jpg


  除了茶叶外,该村还在养殖山羊上下功夫。多年前便吸引了返乡优秀农民工杨利,在该村流转500余亩土地,成立了总岗山养羊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农场主+专合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村民”的模式吸纳村内及周边社员100余户。“目前,合作社存栏山羊600余只,种养循环模式更是得到不少当地村民的热捧。”任清元说,以前万年村2、3组的土地基本是荒山,现在杨利也全部承包种上了桔橙,荒山变‘金山’,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万年村3组村民王利,在杨利的示范带动下,喂养山羊20余只,发展种植核桃及脆红李30余亩,去年他家收入达15万元。“在合作社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新的种植方式,确实很受益。”王利说,近两年来,他也切切实实鼓了“腰包”,增收致富了。


  筑梦:

  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乡村旅游


  当天,沿着村内盘山公路,“万年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几个大字赫然在立,10余名工人戴着口罩,分散在道路旁两的产业园内,嫁接改良核桃树种。任清元指着满山的核桃树感叹道,“发展集体经济是我们村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带来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路子。”

W020200227396343616095.JPG

  据悉,该产业园总面积120亩,于2016年底建立。现已种植脆红李30亩、核桃90亩。因前三年为种植期,而经营管理模式滞后,目前,基本无效益产生。该村两委,再三思量,在2019年下半年,将集体经济产业园承包给当地业主,并规定业主在承包后的前五年,每年向村集体缴纳1000元,五年之后则每年不低于5000元。业主所付款项,将全部归集体所有。


  集体经济是未来蔡村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在该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任清元看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万年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下一步,对于万年村集体经济发展,任清元还有新的打算。他还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寻找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让集体经济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


  “现在我们已在村内打造了绿化景观节点,下一步发展重点还有乡村旅游。”任清元说,未来,万年村将借力村内已发展产业,打造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核桃、脆红李标准产业示范园,走农旅融合产业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加产业附加值,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活力,带火乡村旅游,让村民们足不出村也能吃上“旅游饭”。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