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助推乡村振兴 农民夜校“遍地开花”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06-19 10:09:45

责任编辑:何海娟


“脆红李在成熟期对于水分需求较低,如果突降大雨或者降雨量过多,极易造成果实着色不良和裂果现象,所以在雨季时要注意加强排水。”近日,随着脆红李的成熟,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的农民夜校又开课了。

听课的是廖店村及周边种植脆红李的种植户,授课的是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农技专家罗宇。“夜校接地气、方式活,听了农技专家讲的脆红李种植技术,我对种脆红李奔康致富更有信心了。”廖店村村民侯敏听完课后十分感慨。

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在眉州大地铺开。

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能人讲经验,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2017年以来,我市在全市的村、社区推行农民夜校,采用现场教学、流动课堂、个别教学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实用技术、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科普常识、乡风文明等知识内容,帮助村民拓宽致富增收的渠道,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眉山网记者 李幸 文/图

A

如何真正地上好“夜校”的课程?

活跃上课方式 农民夜校助脱贫

58岁的刘树明又出名了。

他上一次出名,是长年生病治疗后,又任性养猪,欠下了亲哥哥16万的饲料款。邻里乡亲都觉得,这个倔强的贫困户翻不了身。这16万,只有他的四哥来“背锅”了。

不过一场非洲猪瘟后,大家惊呆了。刘树明的106头猪全部存活,顺利出栏变现,当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今年,刘树明的80多头猪正等待出栏,预计纯收入又是6位数以上。

刘树明养的生猪即将出栏。

从贫困户到万元户,他是如何逆袭的?这一切还得从农民夜校说起。

彭山区谢家街道石山社区(原谢家镇石山村)共5008人,曾有贫困户63户、162人,刘树明一家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彭山区谢家镇石山村农民夜校开班,如果有养殖方面的培训,刘树明就会去,用他的话说,收获很可以。“我没有文化,但老师说的养猪知识,我还是听得懂。”

作为当地唯一养猪的贫困户,单纯课堂指导肯定不够。夜校教师、谢家兽防站站长骆仕超和兽防站技术员杨树云,成了刘树明的“贴身家教”。

“平时一个月来一次,闹猪瘟的时候,他们一个星期来一次。”骆老师和杨老师,主要是来给刘树明送东西、教方法。洗手液、消毒液全部免费供应,从不间断。勾兑比例、使用方法全部现场演示。

刘树明又自制了一副中药:陈艾、青蒿、金银花、紫苏等十几味草药晒干打成粉,给猪们增加抵抗力。就这样,刘树明“一战成名”了。2019年,他养的106头猪全部顺利出栏,最高一头卖到了近7000元。15万元的净利润到手,刘树明把10万元交到了四哥手里,社区居民交口称奇。

2017年,我市脱贫攻坚进入巩固阶段。如何实现让贫困户扶起来、走得远?农民夜校应运而生。

为了办好农民夜校,让农民群众自发积极参与学习,保证上课效果。我市在授课方式上想办法,根据课堂内容实际,不拘泥于时间,不拘泥于地点,以上课效果最大化为目标;在授课队伍上想办法,采用“乡土+人才”的办法,农民夜校专兼职教师中,三分之二为乡村本土人才,三分之一为全市乡村振兴代表、农技专家等。我市还在授课互动上想办法,课程安排根据当地对象需求确定,东坡区为了方便村民学习,还将农民夜校从村搬到组,进行一组一学。许多没有学习渠道的贫困户,通过这一方式掌握了技术,卖出了产品,成功脱贫摘帽。

B

如何实地去检验“夜校”的成绩?

对接特色产业 农民夜校助致富

“枇杷春季管理主要以修枝整形、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为主,剪掉弱枝、隐密枝,培育壮枝,让果树受光均匀,为今年枇杷增产增收创造条件。”不久前,仁寿县农业农村局果树专家周文英向文宫镇的枇杷果农讲解了枇杷种植技术。这次讲解,有该镇的镇村干部、枇杷种植户代表300人参加。

扶贫干部正在查看猕猴桃套袋情况。

文宫枇杷是仁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文宫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农民夜校开办以来,我市将课堂与产业对接,把建课程与对接产业需求相结合。重点围绕各区县产业需求、脱贫规划和群众实际,针对公共知识、政策法规、农业技术和先进典型等类别挑选内容管用易学、群众喜读爱看的专用教材,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和课程,让农民群众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产业知识进了课堂,那课堂下,群众们反响又如何?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村民赵文全深有体会。一直靠种植柑橘为生的赵文全,种植果子的时间已经超过10年。不过最近几年,自觉技术很好的老赵发现,自己的“不知火”价格,已经被不少人甩了一半多。“别家的已经卖到了四、五块,我的还是只能卖二、三块。”多方打听,赵文全发现,那些超越自己的同行,竟然全是年轻人。“求教后才发现,人家的全是新技术、新管理、新营销。”

2017年,黄丰镇团结村农民夜校开班以来,赵文全总是早早抢到第一排的位置,他的老师是当地知名的创业青年贾强。“农民夜校不仅教给大家技术层面的东西,更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转变生产理念,共享时代最先进的技术。”赵文全说。

如今,赵文全的学习成绩已经出来了。通过改良品种、改进技术、改变销售方式,赵文全的果园亩产值已经从过去的四、五千元提升到了上万元。

以产业为基础,以农民夜校为载体,3年多以来,全市近百万人次的群众,走进了农民夜校学技术、做产业,走上了致富之路。

C

如何更好地发挥“夜校”的作用?

巩固脱贫成果 农民夜校助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夜校的长远意义,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

我市启动脱贫攻坚挂牌督战。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眉山市各级各部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市减贫150户397人,巩固16.2万人脱贫成效,316个省市贫困村稳定达标退出,提前一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乘势而上,以农民夜校为代表的一系列助力脱贫攻坚的举措,在全市逐步实施:

坚持目标引领机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攻坚,聚焦还有脱贫任务的仁寿、洪雅、青神3个区县,紧盯150户397人脱贫目标,加强政策支持,强化产业支撑,落实保障措施,严格退出验收,确保全部达标退出。

强化动态管理机制。实行一月一更新,结合“大走访”“大排查”,逐户逐人核实登记贫困人口动态情况,确保动态新增贫困人口及时享受扶贫政策,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2019年,眉山市数据质量一直排位全省市州前列。

优化项目管理机制。到位19项扶贫专项资金18.6亿元。下达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00万元,形成“普惠政策+基金”的财政扶贫投入机制。

农民夜校授牌。

深化干部帮扶机制。集中对省市两级316个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第一书记开展期满考核和轮换调整。压紧压实干部结对帮扶责任,结对帮扶干部每年到联系户家中开展走访帮扶4次以上,因户施策,补齐短板。

今年3月底,全市还集中3个月时间,组织6202名干部对128个乡镇1179个村5.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要求确保在6月底之前对督查发现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力、敷衍应付、虚假整改的要及时约谈、严肃处理。

脱贫攻坚倒计时,眉山目标明确:高质量巩固全市脱贫成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市人民同全国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小康! 

记者手记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重教。推动脱贫攻坚,仅有“精准扶贫”的理念是不够的,还要有合适的载体和抓手。事实证明,提供适销对路的载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当中,农民夜校无疑是一个创新而有效的方法。

从我市实施农民夜校帮助脱贫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民夜校的学习成果是显著的,其不仅通过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改善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这一思路也契合了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从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到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精准扶贫的内涵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

合格的农民夜校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给群众带去知识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法律意识淡薄、市场信息缺失、技能短缺”等问题,让人们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实际收益。倘若只是每天传授无用的东西或者“只搭台不唱戏”,农民群众觉得不管用,那么就是形式主义。

乡村振兴的基础力量在农民。只有使更多农民经常性地得到“充电”,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这样的“干货”,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适应市场拓展致富新路,才能齐力念好“农村发展经”,为乡村振兴唱好新时代的“奋斗曲”。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