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以乡村振兴引领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1-04-20 17:19:22

责任编辑:任枫枫


——“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之眉山天府新区篇

res07_attpic_brief.jpg

养殖产业助增收。

  编者按

  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以更宏大的历史视角来看,如何将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提升更高档次、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返贫、如何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这是同样意义重大的课题。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征程。在中央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眉山天府新区和我市各区县坚定执行上级巩固措施、出台符合区域实际的巩固举措,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完美答卷。

  即日起,本报陆续推出“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

  一片片村民集中建房点小楼林立、鸟语花香;

  一个个富民产业项目扎根本土、日益壮大……

  目前,眉山天府新区5921户、1634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26个市定贫困村稳定退出。新区将脱贫摘帽作为群众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袤农村呈现出乡村美、村民富、产业旺的振兴新图景。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余毅 蹇玮杰 文/图

res04_attpic_brief.jpg

“扶贫车间”促就业。


  兴产业

  “扶上马再送一程”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新区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兴产业、补短板、强保障,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以前,我靠种庄稼为生,家庭经济困难。后来,村里发展李子产业,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我不但能收到2000元的土地流转金,在李子园里务工还能挣到1万余元的工资。生活越来越好,我也干得起劲。”4月16日,忙碌在贵平镇粮丰村白鹤林专业合作社的百亩李子园里,53岁的脱贫户朱陇仙一脸笑容。

  在贵平镇龙江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林对当地桃子产业助力脱贫增收深有感触。

  “发展桃子产业前,村民靠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维持生活。”刘树林说,因为种地挣不到钱,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了,村子日渐冷清。

  2014年,村民朱泽强返乡带头种桃子,并将桃子基地“种”成省农科院示范项目。现在,村里10亩以上桃子种植大户近30户,脱贫户种植桃子的有20多户,户均年增收15000余元。同时,疏果、施药、采摘、运输等环节,带动脱贫户务工10多人,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有了产业,不仅脱贫户进一步增收,返乡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村里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刘树林说。

  粮丰村、龙江村是新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区各乡镇进一步发展李子、桃子、柑橘、山羊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让特色产业成为脱贫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新区主动挖掘本地优质农产品,打通“下线”,因户施策,以畜禽养殖等“短平快”产业为主,组织农户自行参与售卖,加速提升脱贫户自我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联通“上线”,发挥资源优势寻找销售渠道,借助电商平台,引导企业订单团购、引导农户“互联网+”销售、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对接,做实面向脱贫户的订单农业,引导合作社及干部职工认购助销,将“等待消费”转化为更加主动的“送货上门”服务,提升脱贫产业效益。

res10_attpic_brief (1).jpg

 中法农业科技园中的特色花椰菜种植。

  促就业

  多种方式拓宽渠道

  4月15日下午,在位于眉山天府新区的四川倍特电动车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人正在流水线上有序忙碌,对一辆辆电瓶车进行装配作业。该车间在岗的40名工人中,有31人是脱贫户,其中7人是本地脱贫户,杨桂元就是其中之一。

  “在车间务工,我一月有3000多元工资,生活越来越好。”家住视高街道的杨桂元说。前些年,为给妻子治病,他花光了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不少债。在他生活最无助时,扶贫干部介绍他到“扶贫车间”上班。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铆着劲儿想把债还了,把日子过好。

  2016年,四川倍特电动车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正式成立,给当地群众带来60个就业岗位,其中40个以上岗位用于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扶贫车间”也成为当地的明星项目。“扶贫车间”主任周洪介绍,车间成立之初,就定了一条招工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为吸纳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公司安排技术骨干进行示范培训。“视高镇是项目发展重镇,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进厂打工经历,经过简单培训后,可迅速上手,轻松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一人就业就基本能实现全家脱贫,促进就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的关键所在。”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区充分用活现有企业吸纳脱贫户就业的奖补政策,利用辖区企业多的优势,采取个性化、订单式培训方式,向大中型企业输送劳动力。

  董飞是青龙街道狮子村村民,父亲患病、母亲肢体四级残疾。一家人生活艰难,曾被评为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他参加了街道“回乡创业正当时,建设青龙我先行”招聘活动,应聘到一家包装印务公司上班,每月能拿到3000余元工资。同时,街道通过扶贫公益性岗位,安排其母亲就业,一家人有了稳定收入,成功脱贫。

  “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街道和村上的帮扶干部,让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在挣钱的同时能照顾好双亲。”29岁的董飞说。

  为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新区坚定“有能力、有意愿脱贫户均有就业”目标,依托13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方式推荐就业;拓展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实现托底安置就业。同时,针对不少脱贫户缺乏就业技能的短板,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他们就业本领、稳岗转岗能力。

  2020年,新区组织“春风行动”招聘会8次,提供岗位12000余个,带动脱贫户本地就业999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626个,脱贫户就业相比2019年增加440人。

res01_attpic_brief.jpg

柑橘喜获丰收。

  强造血

  持续发展集体经济

  4月13日,阳光明媚。在锦江镇正华村林阳农庄,占地32亩的果园里,近千棵樱桃树果实累累。绿叶掩映下,一颗颗樱桃红如玛瑙。游客们三五成群,一边采摘一边品尝,欢声笑语不断。

  “我们村的樱桃品种主要有黑珍珠、红美人等,吸引了不少成都、眉山周边的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村党总支书记白中根说。

  正华村于2016年开始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由村两委集体出资,流转土地种植樱桃,获取的效益归村两委集体所有。经过数年精心培植,今年樱桃大面积挂果。“目前,樱桃收益已有3万多元,预计还有大幅增长。”白中根说。

  锦江镇天宫村则依托7000余亩柑橘树优势,整合闲置村小学房屋及村集体土地,利用上级补助资金、村集体资产和资金、股份制合作社投入的资金等,建立气调保鲜库对外营业,并开展柑橘包装等业务增加收益,让“沉睡的资源”变成“活资产”。

  “获得的经济收入,除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外,都用在村民分红、老年人每月最低保障、村里大学生奖励扶持以及补助生病住院的村民等方面。”天宫村党支部书记曾红军说。目前,该村正进一步扩大柑橘种植规模和气调保鲜库储存规模,同时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使用监督机制,提高群众参与度,带领群众致富奔康。

  近年来,锦江镇通过盘活集体闲置资源、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鼓励创办集体经济公司等措施,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集体经济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锦江镇的探索,为新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在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上发力提供了有效借鉴。

  如今,新区上下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眉同城化发展等机遇,充分利用农地、环境等资源,搭建创新平台,盘活村级闲置资源,深入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中集约利用、入市交易等做法,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