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城市联动宣传特别报道】见证城市CP 携手共叙情谊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04-29 10:57:49

责任编辑:罗思源


当古眉州遇上今梅州

当天府新区同城合体

当东坡成长地邂逅东坡成名地……

城市的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眉山“城市CP”联动,给了八种不同的答案

穿越川粤 眉梅与共

天府CP 成眉同城

眉州问苏轼 黄州寻东坡

有“彭”远方来 “山水”喜结缘

“仁寿”年丰 安逸“安岳”

邂逅“雅”“雨” 山水共情

山水相依 蒲丹同“橙”

成眉同城 “都”是一家“青”


发现“城市CP”,我们满怀期待

我们迈出脚步,我们有幸记录

八对CP亮相之后,还有哪些故事没有说完?

就让我们在本期报道中来看看


穿越川粤 眉梅与共

书院结缘 眉山梅州亲上加亲



“我们非常欢迎东坡书院的山长老师们到东山书院指导,希望将来有机会到东坡书院参观学习取经。”4月7日,眉山采访团到达东山书院时,梅州东山书院院长李月云说。


东山书院是叶剑英元帅的母校。在东山书院“魁星阁”二楼,保留着叶帅求学时的居住寝室,里面的家具、生活用品、摆设等都是东山中学精心保存下来的原物。“魁星阁”下,两棵桂花树郁郁葱葱,当年叶帅常在树下读书。“会当再奋十年斗,归读阴那梅水滨。”一首《松园》,表达了叶帅对在东山书院求学时光的怀念和崇高的家国情怀。


东山书院。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同 摄


东坡书院位于眉山城区三苏祠内。三苏祠是苏轼、苏辙成长和读书之地。去年11月10日,东坡书院在三苏祠正式揭牌开院。东坡书院以苏东坡为文化符号,以“景仰先贤,传承文脉;博古通今,适时创新”为宗旨,立足产业发展和社会影响力两大领域,以创新、创意的数字文化平台创新发展模式。


“古眉州人文底蕴丰富,两宋年间走出了‘八百进士’;梅州崇文重教,辛亥革命以来走出37名两院院士、340多名大学校长、540多位将军。我相信,我们在文化、书院建设方面能找到诸多共鸣。”李月云说。


三苏祠(资料图片)


东坡书院对与东山书院对接交流合作有着浓厚兴趣。“眉山与梅州组成‘眉梅与共’CP,我们希望‘亲上加亲’。”东坡书院院长陈仲文表示。


眉梅互访结束后,东坡书院与东山书院通过采访团“搭上线”,双方对交流互访事宜作了良好沟通。


天府CP 成眉同城

携手发展 共绘天府新区蓝图



“在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与眉山片区这对‘天府CP’毫无争议。”在“城市CP”联动宣传中,两地采访团团员由衷地感叹。4月9日,眉山片区采访团赴成都片区,21日,成都片区采访团到眉山片区,两地采访团分别感受到对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在成都片区,随处可见的温润湿绿、鹿溪智谷里移步换景……让眉山片区采访团深切体会到什么是“公园城市”。


眉山片区采访团还采访了另一处网红地——独角兽岛。独角兽岛被比喻为荷塘中的莲花,寓意企业在独角兽岛上“有机地生长”。“眉山片区和成都片区一样,都是白纸作画。现在,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两地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让人振奋。”记者赵典说。


记者在成都片区体验商汤科技。


在眉山片区,成都片区采访团参观了眉山天府新区展示中心,听取了相关介绍,对眉山片区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


在川港合作示范园,成都片区采访团记者表示,这里和独角兽岛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都建在公园旁,而且都将打造一个新经济产业聚集区。在天府乐高乐园,采访团直言,关注该项目很久了,这和天府文创城一样,打造的都是世界级文创IP孵化地。


采访中,两地采访团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对方城市在城市发展、产业定位、文化内涵等方面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情况,深刻感受到两大片区血脉相连、唇齿相依。如今,两地正以加快形成国家级新区核心竞争优势为共同目标,全面夯实交通、生态、产业发展基础,共同描绘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美好蓝图。


眉州问苏轼 黄州寻东坡

续写佳话 弘扬传承东坡文化



3月30日至4月1日,眉山采访团远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实地探寻东坡足迹。数日采访,给记者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当地对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


今年81岁高龄的谈祖应,是黄冈市年龄最大的苏学专家。凡涉及东坡文化的话题,谈老总爱反复念叨一句话,“如何传承好,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在当地,有一个低调的读书会,全称为“文峰读书会苏轼经典高级研修班”,12名成员均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读些什么?读来何用?谈老娓娓道来:“调动一切力量、利用一切途径,推广好、传承好东坡文化。”


这12个人当中,年纪尚轻的梅玉荣非常拔尖,利用短视频“说”的形式坚持自己创作、传承东坡文化。谈老说,梅玉荣已经做了92集短视频,正向着“说不尽的苏东坡”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在谈老看来,东坡、黄州因苏东坡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还远远不够,要像‘走亲戚’一样,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定期访问,在传承接班人的培养上形成合力。”


“说起苏东坡,黄州是绕不开的。”黄冈市赤壁管理处办公室主任,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冯扬概括道,“眉山三苏祠孕育了苏轼,黄州赤壁成就了苏东坡。冥冥之中,两地紧密相连。”


采访组夜里商量视频拍摄细节。


采访期间,大家能深刻地感受到苏东坡对黄州人的影响,也能真切感知黄冈决策者对东坡文化的倚重。有一个实例相当有说服力:黄冈市东坡诗词学会会长一职一般由市级领导兼任,自2008年以来,市长亲自办讲座——黄冈讲坛,专题推广东坡文化,在当地传为佳话。


有“彭”远方来 “山水”喜结缘

相见恨晚 常来常往共进共赢



3月30日至3月31日,重庆市彭水县采访团应邀到彭山区参观采访;4月14日至4月16日,彭山采访团应邀往彭水县参观采访。


“彭山和彭水真的有太多相似之处了。”这是彭山采访团、彭水采访团互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登彭祖山时,了解到彭祖山是中华长寿养生始祖彭祖的生活地和陵寝地,彭水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周青松感慨地说:“彭水也有一个始祖地,是苗族始祖蚩尤的文化窗口,蚩尤九黎城。”


在蚩尤九黎城体验苗绣时,彭山区融媒体中心首席主播、主持人赵蓉不由想到一千多年前的蜀锦“彭山绫”,两者都各具特色。


站在江口沉银地,隔江眺望正在建设中的江口沉银博物馆,彭水县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白志仙忍不住说,博物馆建成后的十里黄金旅游水道一定和彭水两江夜游、乌江画廊一般令人流连忘返。


彭山记者和彭水记者一起体验竹竿舞。


聆听着阿依河上悦耳的歌声,彭山采访团记者张松回想起多年前的彭山江口,也曾响彻嘹亮的抬工号子。


穿越川渝,随着互访的深入,这对“山水”CP的共同点不断涌现——同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样有一个文化始祖地、同样是在两江交汇处形成文旅带,还有语音相似口味不同的老鹰(荫)茶,长寿村和长寿之乡“同名”的奇妙缘分……


如何让这段奇妙的缘分地久天长?双方表示,此次“城市CP”联动宣传只是起点,“山水CP”将常来常往,在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加强交流,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仁寿”年丰 安逸“安岳”

酸甜结合 柠檬柑橘香飘万里



从仁寿上高速,从安岳下高速,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两个百万人口大县的距离并不遥远。


4月12日,仁寿采访团到访安岳,第一站是圆觉洞景区。步入大门,石墙上雕刻的一个大大的“寿”字,与仁寿的名字相契合,拉近了两县的关系。拾阶而上,各式各样的石刻逐渐掀开神秘的面纱,令人惊叹其建造时的鬼斧神工。


“安岳石刻非常有名。参观后,我觉得百闻不如一见。”仁寿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黄国俯在感叹安岳石刻精美的同时,不由联想到仁寿县与安岳县的有缘之处:“安岳卧佛院有世界最大左侧卧佛,我们仁寿有牛角寨大佛,这就是我们两地之间共有的石刻文化底蕴。”


安岳令仁寿采访团有一种如约而至的熟悉感,而仁寿也令安岳采访团感到惊喜不断。


安岳采访团走进仁寿。


4月18日,安岳采访团到达仁寿,第一站是仁寿城市湿地公园。漫步绿荫小道,大家尽情感受着仁寿的城市魅力。


在仁寿柑橘种植基地里,安岳采访团成员纷纷笑言:“安岳的柠檬‘酸’,仁寿的橘子‘甜’,果然是最佳‘cp’!”


在仁寿天梯,夜幕下走完几百级台阶的安岳采访团成员表示:“扛起机器更有精神了。”


一路采访、一路欢笑,两个城市的感情渐渐升温。


“安岳县和仁寿县都是处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两个人口大县。此次‘城市CP’联动宣传活动是一个新的尝试。”双方都希望,通过探索更多互动宣传形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平台共用、资源共享、业务共促,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岳、了解仁寿,助推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邂逅“雅”“雨” 山水共情

立足特色 文旅发展再添动能



“城市CP”联动宣传中,同是“天府旅游名县”的雅安市雨城区和眉山市洪雅县,这对“CP”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向外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双方最具城市特色的文旅地标、景区景点、历史人文、特色美食等方面,吸引两地市民或外地旅客前来旅游观光,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两地采访团按照“碧峰峡CP瓦屋山”“藏茶CP有机茶”“上里古镇CP柳江古镇”“雅鱼CP钵钵鸡”等内容,分别前往两地极具代表性的景区、地点开展联动宣传,多层次了解雨城区与洪雅县在城市发展、产业定位、文化内涵等方面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情况。


城市CP采访团走进周公山了解藏茶制作过程。


雨城区与洪雅县旅游资源相近、部门联动密切,对城市发展有共同的愿景和需求。拥有同样禀赋的生态旅游资源,同为“天府旅游名县”成员,未来,这对CP将持续加强沟通交流、共促文旅互动,并通过景区互动、美食美景互推、文化互相碰撞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共推文旅产品,共同带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


康养洪雅、绿美雨城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山水相依,“城市CP”联动宣传让城市更亲密,让情意更久远。


双方负责人都表示,“城市CP”联动宣传的一小步,也许是未来两地城市文旅发展的一大步,让我们共同期待!


山水相依 蒲丹同“橙”

互取所长 农业发展底气更足



提到“蒲江丑柑”,大多数人对那句“我很丑,可是我很爽口”的广告语耳熟能详。“城市CP”联动宣传中,丹棱采访团走进蒲江的果园、茶园,感受蒲江产业发展不一样的“春天”。


在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丑柑”树上,炫白的花朵散发醉人的香味,丹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舒晨洋不禁感慨道:“蒲江、丹棱果园里都有花果同树的美景,产业的相似性让我们找到了共鸣。”


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玲对该县创新采用的前后端注肥计量的施肥灌溉方式表示赞许:“果农只需插卡,便可实现取水、自动计量、自主选肥的目的,而管理部门也可同步实现水工程有管理、水资源有节约、运行有保障的目的,这给我们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带来了很多启示。”


两地正在互动采访。


除柑橘产业外,蒲江的茶产业也全国闻名。在该县成佳茶乡,丹棱采访团进茶园、闻茶香,“蒲江茶树分布是横向的,丹棱茶树种植基地海拔偏高,分布是纵向和立体的,各有特色啊。”丹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彭蓓雨说。


“一颗果、一片叶,给蒲江农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潜力。”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蒲丹两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发展也极其相似。两地积极尝试,相融相通,在柑橘和茶叶两大重点产业上互取所长,构建“1+1>2”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成眉同城交界地带发展的示范样板。


成眉同城 “都”是一家“青”

传承文化 全力守护绿色家园



都江堰和青神,同在成都盆地的边缘,同以岷江为伴。这些共同点,可以让都江堰人和青神人坐到一起。让都江堰人和青神人聊到一起的,则是文化传承、生态文明。


在文化传承方面,两地群众都有相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城市CP”联动中,两地媒体座谈时,讲的都是对蚕丛教民农桑的敬仰和对李冰父子治水福泽后人的称颂。


在都江堰进行采访交流。


青神采访团采访都江堰放水节时,主祭“官员”喊出“放水”时,天降大雨。当地干部群众不急不忙,拿出准备好的雨衣,共享给大家。所有参与放水大典的群众演员,仍然面带喜悦、表演不停。


都江堰采访团来到青神,观看工匠表演竹编技艺时,看到细如发丝的竹丝在工匠手中翻滚,竹编作品栩栩如生,采访团成员惊叹不已。


在生态文明方面,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环境,成为两地采访团交流的重点。


都江堰市约有195平方公里面积被列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青神采访团到访都江堰时,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里快乐生活的大熊猫,成为镜头中最亮眼的“采访对象”。


而大熊猫最爱的竹子,是青神的特产。青神竹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川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首届数字国家熊猫节也在青神举办。竹与熊猫的文化元素在青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熊猫“华荣”与“苏星”也在这里安逸地生活了近5年。


大熊猫、竹子,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促使都江堰市和青神县进一步开放合作、携手前行。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幸 余毅 王允浩 林茂春 郭侨 彭威楠 王琴 古良驹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