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1-07-01 17:17:12
责任编辑:卫琳霞
一个“民”字 行程50万公里倾情书写18年
——国网四川电力(眉山)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纪事
这是一支红心闪耀的队伍,11名队员满怀初心与责任坚守18年,累计受理用电咨询和抢修12.9万余次,上门服务6.9万余次,服务行程5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圈,实现了18年安全风险“零事故”和优质服务“零投诉”,客户满意度始终保持100%,被群众亲切地誉为“电力110”“光明使者”“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这是一支金光闪耀的队伍,先后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四川省总工会、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一流班组”“电网先锋党支部”,18年来,仅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便达三十余项,市民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数百面(封)。
这支队伍叫国家电网四川电力(眉山)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他们18年里真情满怀,为眉山城区3个街道48个社区,35万电力用户提供24小时抢修、营销、志愿、增值等服务,毫不打折兑现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便民 一个承诺的坚守
2003年10月21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眉山)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在眉山三苏雕像广场正式成立。队员们在党旗下庄严承诺:“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但现场很多人却投来不信任的眼光,总认为他们在“做秀”。第二天刚上班,第一个激动人心的服务电话终于响起,一位叫吴立新的老师打来电话称学校电表有故障。队员们背着工具火速赶到现场,经过反复检查,却始终没发现电表有任何异常。看着队员焦急万分的样子,吴老师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电表并没有问题,头天他路过党员服务队成立现场时,也对他们的承诺也是心存质疑,便打来了这个“试验”电话。看到队员们的满腔真诚,吴老师过意不去了,“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准时,没想到你们查得这么仔细,没想到你们的服务态度这么好……”吴老师这名老共产党员一连用几个“没想到”表达着他的愧疚。
除了这种鉴别真伪的试验外,不少市民也会在特殊的时候报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服务队拨去求助电话。有一年夏季的一天,天气异常闷热,坐着不动也不停地流汗水。党员服务队顶着酷暑全天外出处理大小突发性停电事故达28次。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夜深了,丝毫也感觉不到一点点凉意。凌晨2:15电话骤然响起,电话中传来一位老者的声音:“共产党员服务队吗?我家里没电了,我可不可以预约一下,明天早上来给我处理?”队员们连忙问:“为什么要预约呢?我们的服务不用预约,马上就过来!”5分钟不到,队员们出现在老人家门口。老人手拿蒲扇站在门口,连说了几遍“没想到你们来好快哦!”当将老人家里恢复用电完毕时,队员们已是汗流浃背,衣服可以拧出水来。感动不已的老人用颤抖的手在故障单上慎重地写下了八个字:“不用预约,反应迅速。”
18年来,正是在这些不断的试验和试探中,党员服务队从“传说”中一路信守承诺,一路风雨而来,点亮万家灯火,走进市民心田。
护民 一份责任的传承
2011年7月9日,一阵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党员服务队的平静,汶川发生泥石流灾害,急需帮助,接到紧急通知,党员服务队立即集结队员赶往汶川,进行保电增援。由于眉山至汶川的路因泥石流致隧洞封闭,道路阻隔,他们只能从康定绕路前往汶川。一路颠簸,让前往灾区的队员们内心更加焦灼,不是因为这一路的颠簸和即将面对的困难,而是对灾区电力情况的担心。在汶川期间,24小时神经紧绷,夜晚辗转难眠,是队员们的常态,他们总是想着多看一眼、多考虑一点、多回忆一下,确保后方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
像这样的事情还要很多,日以继夜的奔赴在这灾害保电一线,汶川地震救援、芦山地震抗震救灾、汶川抗洪……每一次都有党员服务队的身影,来去匆匆,无数次穿梭在有可能滑坡的道路上,不厌其烦地检查确认电力设施完善,每一次都只来得及看见匆忙的身影。
“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是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庄严承诺,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若有召、召必应!”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这句话最有力的佐证。
2020年2月3日14点52分,家住双赋园的杨先生反映家中无电,服务队当值值班队员立刻按照杨先生提供的用电地址及相关信息,15分钟内驱车到达杨先生家。
“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们之前联系过好多人,都被婉言拒绝,邻居提醒到可以给电力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打电话求助,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电话,没想到还真的是随叫随到,真的太谢谢你们了!”
通过对开关、线路的检验,最终找到故障原由,经过处理后,恢复正常用电。杨先生发自内心地向队员们道出肺腑之言:“谢谢你们!师傅们在抢修同时一定要注意防护,保重身体,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兴民 一种美好的延伸
“这次你们的到来大大推动了二期项目的落地建设,感谢供电部门长期以来对我们企业的帮助和关心,让我们用电更加踏实、放心!”4月15日,凯盛浩丰(眉山)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陈林对上门服务的国家电网四川电力(眉山)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连声道谢。
该产业园位于东坡区太和镇连墩村,是西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智能化程度的最高、单位效益最好的温室大棚。当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在了解到该园区即将提交用电申请的高压增容二期项目,便主动上门解决用电需求。在园区,党员服务队与园区相关政府部门一起开展现场办公,定制用电规划,及时解决园区下一步用电需求。为提高办电效率,服务队队员向园区详细介绍了“阳光业扩”服务举措,积极宣传电力金融、电力市场化交易等相关电力政策,为园区产业发展谋实惠。
当夜色降临,三苏故里灯火辉煌。位于眉山城区东坡岛上的金府穿越城水街夜市灯火璀璨,各类“网红”餐饮店的入驻让“大宋不夜城”的夜晚更加火爆,一长排的摊位,摆满了秘制烤肉、酒水冷饮、饰品丝绸等,各类摊点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根据水街用电特征,党员服务队联合营销、生产等专业人员协同参与,一方面对接水街商贩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与城管、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定期深入水街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并大力推广“网上国网”APP和电力金融在门市商贩中的应用。
而在城市“烟火气”的“东坡夜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有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奔忙的身影,他们为摊主检查插线板、电源插座、电灯。“除对眉山城区大小4个夜市的进行用电安全检查,下一步我们将完成眉山城区所有夜市摊位的安全用电检查,为规范管理夜市摊位用电服好务。为美好生活充电,我们义不容辞!”服务队队长蔡泓宇说。
亲民 一座城市的“温暖”
几年前的一个秋雨之夜,89岁的赵碧如老人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旅程。在弥留之际,老人还不停念叨党员服务队,那是她唯一的“亲人”呐!
老人与服务队的“攀亲”源于一次偶然,有一次队员们在为一住户服务时,看到小区有一位老婆婆孤独地坐在一个快散了架的竹椅上,两眼呆滞,一动不动。一打听,才知道老人名叫赵碧如,是一位孤寡老人,已经80多岁了,脚有残疾,生活自理能力十分困难。赵婆婆的情况让队员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回到队里后,大家一致决定,对赵碧如进行长期帮助,全体队员轮流每月为老人捐助50到80元,为老人支付水电费、购买油盐米面,照顾生活起居,每逢节假日,买好营养品探望慰问。
就这样,赵婆婆便成为党员服务队的“编外亲人”,八年多里,他们像亲人般地照顾着赵婆婆,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往一天也难得说一句话的赵婆婆,逢人就介绍说:“他们是我的亲人,他们是我的亲人啊。”共产党员服务队热情和真诚的行动也感动了周围的邻居,他们自发投入到对老人的帮扶中。
与赵婆婆一样,家住三苏大道眉州商城的男孩文龙祥林同样感受着党员服务队的温暖。文龙祥林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俗称“血癌”,仅一期的化疗费就多达20万元,后期骨髓移植更是需要大笔费用。贫寒的生活、经济的压力、病痛的折磨,让文龙祥林不堪重负。获悉情况后,党员服务队积极与社区联系进行爱心捐助,并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伸出援助之手,尽绵薄之力,主动履行共产党员及国家电网人的社会责任。
赵碧如、文龙祥林、姜志芳、罗秀英、杨淑华……就这样,相继10多名老人和孩子成为服务队的“编外亲人”。从2017年开始,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结合行业特点,启动了“绿光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以党员服务队为主要执行团队之一,锁定留守儿童、抗战老兵、孤寡老人、百岁老人以及其他社会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关心和帮扶,目前党员服务队已经开展“绿光计划”志愿服务3736人次,而该项目已作为眉山市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市推广,党员服务队的“编外”亲人也越来越多,而他与“编外”亲人的故事,也在市民中广泛传传唱、广泛影响,温暖着“东坡故里”一座城。
(蔡泓宇 王士大 万晓红 文/图)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