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它风雨飘摇580年 他守护了它18载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1-07-15 17:17:46

责任编辑:任枫枫


从136县道进入红星路南延线,再从禾加镇出口出快速通道,沿着乡道行驶约10分钟,便能到仁寿县禾加镇楠林村。这里,有座由金丝楠木打造而成的百年古刹——甘泉寺

W020210715560061710641_600.JPG

每天,76岁的守护人邓由甫都会来这里三趟,巡视这里的一花一草,一土一木……这一干,就干了18年。“虽然甘泉寺十分破旧,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从始建时134亩的豪华阵容,到明末时被火烧毁,再到后来的改建学校、乡政府办公地,岁月洗礼之下,甘泉寺几乎失掉了原先的模样,渐渐隐于深山之间。随着当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加之红星路南延线仁寿段的贯通,越多越多的目光,又将这座“国家级文保单位”拉回了众人跟前

深山古寺历久弥珍


盛夏时节,鸟叫蝉鸣,禾加镇楠林村,一片楠竹掩映处,一处四合院建筑静静伫立。听说记者来了,邓由甫从家里拿来钥匙,打开了寺庙的大门。

W020210715560062181155_600.jpg

邓由甫向人介绍甘泉寺的石刻

穿过门洞,往右行走便是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式九脊,抬梁房架前后乳栿,八缘栿用四柱,屋面施青灰色简瓦,脊饰已毁。屋内雄伟的大佛早已不见踪迹,但从巨大的楠木柱子和墙上斑驳的彩绘壁画中,还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大殿的柱子用的全是金丝楠木,从粗细来看,这些金丝楠木至少都有上百年的树龄。”邓由甫告诉记者。

大殿正门有两排郁郁葱葱的杉树,其东南方45米处是整个寺庙的入口,有石狮和石象各两只,其状威武。一路向北,当地人口中的哼哈二将殿、钟楼、鼓楼已经没有丝毫痕迹了;宝殿的西北方有观音庙但门上已落了锈迹斑斑的大锁。整个寺庙被一段断裂的围墙围着,围墙内20余亩斑竹长势葱茏。

守庙18年,邓由甫凭着自己的记忆,手绘了甘泉寺的位置图和各大宝殿的形制。“刚开始我画得很困难,总觉得和记忆中的样子不一样,但画完玉皇楼和哼哈二将殿之后,我的记忆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整个寺庙的样子渐渐清晰了起来。”邓由甫说。

W020210715560062447800_600.jpg

邓由甫手绘的甘泉寺哼哈二将殿


《仁寿县志》有记载:“甘泉寺在治东,明初刹也。佛殿自盾以上皆叠木而成,无一牝牡榫。”据寺内留存的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募叩修路碑名记》载:“邑之甘泉寺自明宣德建修以来”,可知甘泉寺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

据史料记载,这座历经580多年风雨的寺庙,原先占地134亩,规模宏大,依地势从高到低,建数重殿宇,损毁前的甘泉寺气势颇为壮观,有灵官殿、玉皇楼、哼哈二将殿、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藏经楼等多栋建筑。而如今,寺庙的主题建筑只保留了大雄宝殿、部分厢房、部分石刻和部分石围。

七旬老人执着守护


邓由甫原是木匠。1971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还参与过甘泉寺的保护与维修。之后,邓由甫到成都谋生,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在成都,邓由甫干起装修和基建的活儿,挣钱不少。一次偶然的机会,邓由甫给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退休教授装修,他给老教授讲了甘泉寺的建筑特征以及传奇故事后,老教授表示,甘泉寺的建筑特征在川内极为少有,且价值非常高,迫切需要保护起来。

老教授的话唤起了邓由甫心中对甘泉寺的热爱,2003年,回乡的他看到破败的古寺,便放弃成都的高薪,回乡做了甘泉寺的守护人。

2003年到2005年是邓由甫守护甘泉寺的岁月里最困难的时候,那时,时常有人来甘泉寺偷盗。有一次,一个商人看重了寺庙里的一口水缸,想出大价钱买走,邓由甫不为所动,在商人强行组织人挖水缸时,他整个人坐在了水缸里阻止了挖水缸的人,商人只得作罢。

2007年,邓由甫结束了孤军奋战的局面。那年,四川省文物保护处的专家组一行来甘泉寺现场考证,认为它是省内仅有的几处明代斗拱古建筑,非常有特色,同时,大雄宝殿内有明代、清代的壁画,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具有申报“国保”的条件。2013年,甘泉是申报“国保”成功

2008年,邓由甫的守庙行为得到了仁寿县文管所的肯定和支持,之后,仁寿县文管所每月都为他发放了守庙补贴。2020年,当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了另外一位守护人,年迈的邓由甫结束了一个人守护一座庙的日子。

各方努力再现原貌


“甘泉寺的价值,至少值十个亿!”说起甘泉寺,邓由甫语气浑厚,充满自豪。

W020210715560062546857_600.jpg

仁寿县五龙山管委会主任梁超介绍告诉记者,甘泉寺的魅力,来自于它的设计以及艺术价值。“甘泉寺的大雄宝殿设计精美、建筑精巧,庙里的壁画、石刻、石围也体现了超高的艺术价值。”梁超说。

以大雄宝殿为例,该建筑造型精美,斗拱精致,保存基本完好。殿内支撑屋顶的几根经柱之础,均为金丝楠木,材质特殊,防潮性能极佳,几百年来无变形、腐朽的迹象。

同时,数量较多的柱础雕刻十分精美,圆雕石狮、石象与毗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堡牌坊”的镇门石狮、石象极为相似。大殿内墙壁四周明清彩绘壁画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建筑、材料、绘画等研究价值。原寺围墙内20余亩斑竹,郁郁葱葱,景色优美,也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2011年,仁寿县文物管理所筹资60万元,对甘泉寺进行了抢险加固维修;2014年,仁寿县文物管理所还对甘泉寺安全了监控设施,进一步加强了甘泉寺的保护工作;去年,仁寿县又对全县的文保单位做了全面的安防设施。

此外,当地还请来有资质的单位对甘泉寺整体进行了测绘,加固了大雄宝殿的殿顶瓦面,并对藻井进行了恢复性描绘。

“红星路南延线(仁寿段)已经贯通,我们也正在建设与之相连的甘泉大道,从甘泉大道到甘泉寺只需要五分钟。”梁超说,他希望,能够通过距离的拉近,让众人更加关注甘泉寺,让这座古寺重现当年的辉煌。


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幸 实习生 马易非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