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1-07-21 11:16:51
责任编辑:任枫枫
“今年的销售情况还不错,批发商谈的价格也还可以。”7月19日,记者来到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2组,村民张雄和妻子正在葡萄园里忙碌着。看着一车车葡萄被水果商运往全国各地,张雄心里乐开了花,“葡萄的品质好,完全不愁销。”
在果园村,葡萄种植面积约占该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当地村民守着“金土地”、种出“金果果”、端上“金饭碗”,过上了幸福生活。葡萄,成为果园村增收致富离不得的产业,更是彭山区实现乡村振兴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优势特色产业。
“近年来,彭山区以‘种中国最好葡萄’为目标,以设施葡萄为主导,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精细化、智能化种植葡萄,努力打造彭山标志性特色产业。”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主导产业 助力致富增收
走进果园村,满目皆是白色大棚覆盖的现代葡萄园,一条条宽敞的柏油道纵横交错,路上停满了前来运载葡萄的各类货车。
经过多年的发展,葡萄已成为当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是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
“刚开始,我完全不懂怎么种,就跟着村里其他人学。”在果园村2组,果农刘霞正忙着采摘葡萄。今年27岁的刘霞,2006年随父母从雅安市汉源县搬迁到果园村。当时,刘霞的父母主要靠种植水稻、油菜等传统作物养家糊口,由于家庭困难,她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方便照顾患有慢性病的父亲,我没有外出打工,在村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种植葡萄。”刘霞介绍,刚开始就在自家的2亩多地里种葡萄,后来慢慢扩大规模。
凭借发展葡萄产业,2016年,刘霞一家成功脱了贫,日子美满甜蜜。现在,刘霞家一共种植了10亩巨峰、6亩阳光玫瑰,每年能卖20多万元。“想再流转点土地,把葡萄种植面积再扩大一点。”她笑着说。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彭山区相继制定了促进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
坚持“大园区小业主”生产模式。该区划定以观音街道果园村为核心的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户均30—50亩为标准引进葡萄产业业主,有效规避了种植风险,提高种植效益。
积极开展产业宣传。每年举办葡萄采摘节或葡萄推荐会,向国内各葡萄经营客商宣传葡萄产业情况。
坚持试验与技术创新。通过品种引进试验、生产管理技术试验,不断推广符合市场需求的优新品种和葡萄提质增效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
坚持示范政策扶持。在新品种引进、钢架大棚、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等示范方面进行奖补,有序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该区还积极参与省内外葡萄评选和学术研讨活动,选送的“无核夜美人”“白罗莎里奥”“紫甜”等11个品种获金奖,提升了葡萄产品知名度,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做优品牌 推动做大做强
“今年,我们公司的阳光玫瑰葡萄批发价是每公斤40元,紫脆葡萄价格要高一些,每公斤60元以上。”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坤介绍。
彭山葡萄品质不断提升,价格年年上涨,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与彭山抓好产业服务、着力打造葡萄“名片”等努力分不开。
“彭山的葡萄品质好、品种多,今年是我第五年来果园村采购葡萄了,品质让人放心。”来自泸州的客商李先生说,他和同行已连续多年到果园村收购葡萄,每年在彭山收购的葡萄有15万斤左右。
如何走好彭山葡萄的品牌化之路?近年来,该区对认定为葡萄标准园的业主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给予补助,对新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的专业合作社和业主给予奖励,对新获得无公害化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点滴培育,多年下来,该区成为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标杆性产区,涌现出了“果怡”等有影响力的葡萄品牌。
截至目前,该区葡萄现代农业园区种植优质葡萄面积达3万余亩,是全国最规范的设施葡萄种植基地、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标杆性产区和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彭山葡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参加全国葡萄评比大赛,先后获金奖11个、银奖1个。
据悉,该区葡萄种植园主要分布在观音街道、公义镇和江口街道,以公义镇马林村、鹤林村和观音街道果园村为核心,大力推广阳光玫瑰、紫甜无核、夏黑、巨峰、美人指、甜蜜蓝宝石等优质品种,为做大做优葡萄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