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文明城市一线见闻⑨】每天430吨,眉山城区生活垃圾去哪儿了?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1-11-02 14:08:11

责任编辑:卫琳霞



           

           

           


           

           

           

           


           

           

           

           


           

           

           

           

1300余名环卫工人、120余辆三轮垃圾清运车、20座生活垃圾收集站、43辆各型垃圾转运车,每天清扫收集转运430余吨生活垃圾,时刻保障着眉山城市干净整洁。


辐射眉山天府新区、东坡区、彭山区和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的生活垃圾环保发电厂,日处理能力1500吨,年处理54.75万吨,年发电量1.8亿Kwh,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厂内垃圾池容量3万吨,即使发电厂不运行,也可满足15—20天垃圾堆积“库容”。


生活垃圾从居民家门口到发电厂,只需几小时,最终变成清洁能源则需要5—7天。这当中要经过清扫收集、收集站转运、压缩站转运、环保发电四个环节。

每天清晨,迎接我们的都是一座美丽的宜居之城;垃圾袋从家门到垃圾桶,只需几分钟;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环卫工人早已将垃圾清扫运走……


有谁知道眉山城区每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都是谁在清扫收集?被转运到了哪里?它们的最终归宿又是什么?


10月27日,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跟随垃圾收集转运线路,探访眉山城区生活垃圾的最终去处。



1

生活垃圾收集站——在这里,垃圾被压缩处理

10月27日10时,眉山城区长庚街生活垃圾收集站,操作员罗大福熟练操作着水枪冲洗垃圾压缩处理器,站内几乎闻不到垃圾腐臭味。

几分钟后,一辆垃圾转运车进站,罗大福停下手中的冲洗活,走到操作器旁按住下降键,一个推土车式样的推斗缓缓下降,垃圾转运车迅速掉头与它“对接”。不到一分钟,转运车上的垃圾倒入推斗,罗大福又快速拿起扫帚清理洒落的“漏网之鱼”。随后他又回到操作位按下了上升键,垃圾被缓缓送入压缩器。


“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而且都是全自动操作,非常方便。”罗大福一边介绍一边按下压缩处理键。谈话间,垃圾已经被压缩处理完毕,期间听不到一点噪音。半小时内,陆续有垃圾转运车进出,都很快速完成垃圾倾倒。


眉山城区目前有1300余名环卫工人、120余辆三轮垃圾清运车,这些车辆和人员分布在大街小巷,清扫路面、收集垃圾,并就近运至垃圾收集站。

长庚街生活垃圾收集站有1名管理员、2名操作员,能够有效收集周边多个街道、小区、商户生活垃圾。垃圾压缩处理器形似封闭的集装箱,占地面积很小,近距离也很难闻出异味。每个压缩转运箱容量10至12吨,每天转运4至5次,日收集转运垃圾60至70吨。


“这种垃圾压缩处理器是封闭式、可移动的,而且全程智能化运转,运行成本低。”市住建局环卫处副处长付建伟介绍,与传统地坑式垃圾收集站相比,新型垃圾压缩处理器压缩能力强,减少了转运压缩环节,在运输途中也不易洒落,而且无异味,非常实用,许多城市都在运行推广。


“原以为垃圾站会很臭,现在发现担忧是多余的。”家住垃圾站附近的吴女士介绍,垃圾站刚开建的时候,周边住户、商家有抵触情绪,正式运行后发现,即便是夏季也没有明显恶臭,也没有多大噪音。工作人员时刻注意环境卫生,经常冲洗地面,周围市民生活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目前,眉山城区投入运行的新型生活垃圾收集站有2个。1名管理员、2名操作员,3个人就可正常运行一个站点,极大地降低了管理运行成本。


付建伟介绍,从前期两个站点运行情况看,工作人员和市民的反馈较好。下一步,将总结经验,改变城区垃圾转运模式,逐步对地库进行改造,让压缩车进入地库压缩垃圾,直接转运出去,可高效、快速的解决街面垃圾排队、转运不及时的情况。

2

  垃圾压缩中转站——在这里,垃圾集中压缩转运  

   


10月27日10时40分,东坡区白虎滩社区生活垃圾收集站。这是一个传统地坑垃圾收集站,附近的生活垃圾经环卫工人收集后,被运送至此收集运走。


现场有一位工作人员负责站点管护,垃圾坑被一层密封的厚塑料布覆盖,等到需要倾倒垃圾时再揭开,收集站地面用水冲洗后,干净整洁。


“眉山城区有18个这样的地坑式收集点。”市住建局环卫处处长邹涛介绍,眉山城区的垃圾产生后,由散布在大街小巷的环卫工人清理收集,用小型环保收集车运送至收集站,收集一箱后,再用大型垃圾车转运至垃圾压缩中转站。

为确保垃圾及时收集转运,地库清运采取定人定岗定路线的方式,严格作业要求,在安全驾驶的前提下,多拉快跑,将地库垃圾转运至下一环节——压缩中转站。


当天11时,记者跟随转运线路,来到了位于东坡区松江镇中坝新村的眉山市第二垃圾压缩中转站,从城区运送来的垃圾将在这里进行集中压缩后转运。


现场,一辆辆大型垃圾车有序进入压缩中转站,根据指示,来到二楼的倾倒点,将垃圾倒入压缩垃圾箱中。随后,操作员立即对垃圾车进行冲洗,让其干净出场,避免在行运途中造成环境污染。


垃圾倾倒点背后是压缩站的中控室,也就是整个站点的“中枢大脑”。中控室两位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平台,指挥着压缩站的各个环节。从中控室的监控画面中,记者看到,陆续有垃圾车进站,并将垃圾倾倒至指定地点,还有工作人员在清扫站内卫生。

据了解,眉山城区类似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共有2个,另外一个规模较小,因此,“二压”承担了大部分垃圾压缩量。在这个中转站,每天压缩处理近300吨生活垃圾,有17辆钩臂车负责转运。压缩站自动化程度很高,只需人工操作几个按键,原本松散的垃圾便被压缩打包,然后进入钩臂垃圾箱,再由钩臂车转运至下一垃圾处理环节。


同时,邹涛介绍,为保障垃圾压缩站时刻正常运转,站内对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易损件做好备货,出故障马上抢修,保障垃圾能够及时压缩。勾臂车采用人员定岗、定车模式,规定上班作业趟数,及时将垃圾转运至,遇垃圾量暴增等突发情况,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随时保障垃圾清运。

眉山市第二垃圾压缩中转站,被压缩过的垃圾将转运焚烧。

3

  垃圾环保发电厂——在这里,垃圾发电循环再生  


10月27日12时15分,记者走进位于东坡区秦家镇的中机眉山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这里桂花散发着阵阵清香。如果不是进进出出的密闭型垃圾车,很难令人相信这是处理垃圾的厂区。

“这里就是垃圾实现变废为宝的地方。”中机眉山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豆斌介绍,作为眉山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终端,所有运进的垃圾将在此转化为电能,并入国家电网,产生的炉渣,则可进行综合利用。


眉山市城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站占地90亩,总投资6.8亿元,分两期建成,一期于2016年12月投产,二期于2020年11月投产。发电站配置有3台500t/d炉排炉和烟气净化系统,2台15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1个500t/d的渗滤液处理站。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日立造船炉排炉焚烧技术,可实现生活垃圾的稳定燃烧,并产生清洁能源;环保系统采用国际成熟工艺,其核心设备从欧洲进口,烟气排放指标符合环评批复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要求。


在这里,垃圾是如何变废为宝的呢?

走进垃圾吊操作间,偌大的垃圾池透过隔离玻璃展现在眼前,半地下结构的垃圾池和正在工作的巨大抓斗吊车给人一种科幻现场的感觉。操作室内,操作员熟练操作着抓斗吊车,只见大铁爪不断地将垃圾抓至焚烧炉进料口。


垃圾池分为堆料区、发酵区和投料区,垃圾在压缩站压缩处理后,被直接运送至厂区,倒入垃圾池,经过5—7天的发酵,再由抓斗吊车投到锅炉里焚烧。炉膛内温度始终保持在850℃以上,一般会达到1000℃,保证了二恶英等有毒有机气体在高温下完全分解燃烧,这些热能为汽轮发电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果因为检修或是其它原因发电站不运转了,垃圾怎么处置呢?

“这个垃圾池的容量可以满足15天垃圾堆积量。”豆斌介绍,站内垃圾池容量3万吨,即使电厂不运行,也不会造成城区垃圾堆积。“发电厂运行至今,只遇到过一次电网检修,时间也仅仅只有一天。”


垃圾环保发电对保护眉山环境、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发电站承接了全市“三区三县”生活垃圾的处理,满足了眉山天府新区、东坡区、彭山区、丹棱县、青神县、洪雅县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通过焚烧发电,垃圾可以减容90%,减量80%,真正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理。目前,发电站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年处理54.75万吨,年发电量1.8亿Kwh。


就这样,眉山城区每天产生的垃圾华丽转身,变成了具有重要价值的能源,变废为宝。


采访手记        

爱护环境卫生 守护美丽宜居家园


生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危害,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空气、水源,还促进传播疾病,如何有效减少垃圾产量、减少垃圾危害,曾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眉山不断宣传提倡节约资源,引导市民减少垃圾产量,自觉做到分类,并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推动垃圾收集处理节约化、无害化、经济化,实现了城市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长效化,为市民创造了干净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了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每个人有享受美好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目前,眉山城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430吨。生活中,我们不妨从每个细节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乱丢垃圾,进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少点外卖,减少纸巾、塑料袋、塑料盒等固体垃圾使用,或积极开展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同时,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带动家人和身边朋友做好垃圾分类,从源头上控制垃圾生产量和处理运行成本……通过每个人点点滴滴的小行动,汇聚爱护环境的大力量!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辛凯 熊莉 张丹梅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