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2-01-11 08:00:29
责任编辑:韩璐
在履职行权的实践中永沐初心,在民主法治的道路上担当使命。翻开市人大常委会五年来的履职日志,展现在全市人民眼前的是一张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不负人民重托、依法行使职权的满意答卷。
——依法改进人事任免案审议,5年共任免干部263人次,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任免干部全部满票通过。
——五级人大代表深入1100家企业,面对面听呼声,心贴心解难题,协调解决问题1700余个。
——在全省率先并连续5年开展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人代会“三会”审查环保报告,出台大气、水、农用地污染防治三个决定。
——推动公办幼儿园建设连续3年进入人代会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全市新建投用公办幼儿园18所、新增学位4080个。
……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履职尽责,镌刻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及市四届人大全体代表为民履职的铿锵足印。
强化政治引领
增强行动自觉
2021年11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召开,专题学习传达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心走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在学习中找出问题、找出责任、找出方向、找出办法、找出力量。
通过学习,市人大常委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自觉地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者、拥护者和捍卫者,进一步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眉山的生动实践。
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坚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人大党的建设,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党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
这五年,市人大常委会喊响做实“市委有要求、人大有行动,市委有部署、人大有落实”,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到市委的中心工作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使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5年共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111件次。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坚决贯彻党管干部原则,依法改进人事任免案审议,5年共任免干部263人次,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任免干部全部满票通过。
坚持服务大局
彰显担当作为
2021年12月1日,眉山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眉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区域协同立法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更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该决定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开展成德眉资协同立法,可以有效推进四市在法规立项论证对接、项目推进协调同步、重大问题联合攻关、立法信息互通共享、法规清理协调联动、立法课题研究合作、立法资源共享共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这对充分发挥区域协同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促进四市全方位、多层次探索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
为助推眉山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站位全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立成眉人大协作机制,向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协作清单,及时将市委确定的成眉同城关键项目转化为人大协作重要内容。组织参加助力成眉交通、医保、农业、法制和财税同城座谈会,承办成德眉资人大法制、社会建设联席会。协同监督,推动成眉医保同城、动车加密取得重大突破,剑南大道断头路等项目推进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得到解决。
一场战“疫”,一场大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市各级人大第一时间开启“战‘疫’模式”,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安排和市委工作要求,走进“一线”、赶赴“前线”、筑牢“防线”。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法治保障,五级人大代表务实开展“走百企、解难题”活动,深入1100家企业,面对面听呼声,心贴心解难题,协调解决问题1700余个。
“双创”,为城市注入魅力、为基层治理固本。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深度调研,针对突出问题提出12条治理举措,机关干部每周到包保社区开展志愿活动,督促整改问题533个,以人大的作为和担当,让家园绽放文明之花,“双创”首创即成。
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持续推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持续抓实领导联系项目工作……过去五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服务大局作为第一要务,为眉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聚力改革创新
释放发展新活力
“村里的一些道路坑坑洼洼,希望改造提升下。”1月4日,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村民沈兴萍,到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诉求。
借力人大代表联络站,该村人大代表采取坐班接访、实地走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搜集民情民意。联络站成为代表联系群众的好桥梁、代表履行职责的好平台、代表学习交流的好阵地、机关部门听取代表意见的好场所,发挥代表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的作用优势。2021年,收集群众反映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全隐患类意见17件,办结16件、1件正在推进中。
乡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是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创新工作方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剪影。如何发挥人大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行稳致远,是全力做好人大工作的“必答题”。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课题,探索出一系列鲜活改革样本。
——形成了眉山特色的民生项目票决制“六步六关”。建立“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主责、代表主体、群众参与”运行机制和代表常态监督动态反馈机制。
——形成了眉山特色的“全链条清单监督法”。在执法检查和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中,推行一张清单盯到底,检查调研列出问题清单、集中审议开出对策清单、办理测评晒出成绩清单,切实解决了检查调研工作不深、集中审议重点不明、办理审议意见措施不准、满意度测评效果不实等问题。
——形成了眉山特色的代表建议办理“制度组合拳”。建立代表建议提出、交办、督办、评价4个方面13项制度,连续3年开展代表建议办理专题询问,推动市人大代表建议办成率从40%左右提升并稳定在85%左右。
——形成了眉山特色的“立法1161体系”。坚持立足当前急需、立足解决问题、立足长远发展,先后出台三苏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等6部地方性法规。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书写新篇。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实习生 宋海滔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