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3-10 17:59:07
责任编辑:蹇玮杰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核心竞争力优势的企业,这些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被称为“小巨人”。这类企业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对经济发展作用立竿见影。近年来,我市围绕“1+3”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固强补弱提升产业链控制力,着力推动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共有8户企业获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总数达到12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户,全市总数达到98户。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走进部分“小巨人”和正在成长为“小巨人”的企业,感受它们在春风里的成长,了解我市制造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的一条道路。
铆钉成型机上,挂着一卷卷1吨重的钢丝,它们通过成型机成型后,变成了规格不同的光杆铆钉,再经过搓丝、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序,一个个成品铆钉便完成了;一旁的套环成型机上,也挂着同样的钢丝,通过成型、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序,一个个与铆钉配套的套环陆续被生产出来。
3月7日中午,记者走进位于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眉山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箱箱铆钉和套环被生产出来,转运装车,成为用于结构连接的环槽铆钉。据悉,当天生产的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将发往澳大利亚、美国等海外市场,用于太阳能发电板的支架连接。
“环槽铆钉的设计理念是在安装过程中,把套环完全挤压变形,卡在铆钉环槽上,确保连接不松动。2004年前,我们国家在铁路货车上使用的环槽铆钉全靠进口,一套直径22毫米的产品就要60元,一节车厢就要6000多元。当时,公司负责人觉得这项技术很先进,有尽快掌握的必要性,于是,我们开展了自主研发,通过多年的深入研发、试验,成功实现了环槽铆钉的国产化。现在,不管是小到5毫米,亦或是大到40毫米的环槽铆钉订单产品,我们都能轻松应对。”该公司技术负责人说,2018年,公司还牵头制定了我国关于环槽铆钉的国家标准,“现在,我们除了生产经营,还积极在汽车、钢结构等各个行业开展一些标准和技术的推广。”
如今,经过不断的改良设计,该公司的环槽铆钉已经发展出了第三代产品—单槽短尾铆钉。“自2015年以来,公司的海外市场销售便逐年呈翻番增长,2021年实现了9000万元的销售收入。”该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公司有望实现规划的1亿元目标产值。
3月7日一早,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四川道弘新材料有限公司洁净厂房内,100公斤的生胶和粉状助剂被分成4个批次投入密炼机内,400秒后,第一批次的智能穿戴氟橡胶材料半成品便陆续被混炼出来,工人们将其裁剪成一定规格,放置一旁充分冷透,第二天再进行600秒的返炼后,再进行冷却包装。3天后,这批100公斤的智能穿戴氟橡胶材料将运往华为、OPPO等企业,成为该品牌即将面向市场推出的一款智能穿戴手环或手表表带。
“氟橡胶材料的生产流程已实现半自动化,真正用在生产上的时间并不多,核心工艺都在‘配料’上。”据郑贤君介绍,在从事氟橡胶预混胶和氟橡胶混炼胶生产20多年来,公司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已研发出2000多种不同的配方。
2019年下半年,为了攻克智能穿戴氟橡胶材料的“配料”难题,半年多时间里,郑贤君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反复做了100多次试验,耗材达400公斤。“最初,像华为、小米等公司使用的智能穿戴材料全靠进口,而我们是以国产材料进入这个行业。”他说,每次试制出来的胶片首先会在公司研发中心进行无数次基本物性测试及表带成品的耐疲劳、防碰撞等试验,再送往华为、OPPO等终端智能穿戴制作企业进行测试,“那段时间,大家常常加班到凌晨2、3点,通过不断反复调整,最终生产出了能够替代进口材料的配方。”
一旁的传统氟橡胶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根据按客户的不同需求,有条不紊地打包着白胶和彩胶材料。据该公司总经理苟文珊介绍,“目前,公司正在打造一个500平方米的万级洁净车间,专供于军工、半导体及LED领域用氟橡胶制品生产,公司年产2000t的全氟聚醚项目项目一季度也在前期启动阶段。预计,今年一季度,公司的眉山基地将完成产值及销售额达1亿元,预估实现税收合计750万元。”
发酵车间机声隆隆,冷却塔里水汽蒸腾,电脑屏幕前工人监测着生产数据……与生产车间忙碌的景象不同,位于中国泡菜城的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空荡荡,偶尔有工人穿梭在设备间,为发酵罐里的微生物供给养料。
发酵罐里,一场微妙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罐内微生物的吐纳间,半成品渐渐析出,经过管道送往下一车间进行过滤、分离、提纯……
龙蟒福生是全球最大的S-诱抗素的生产企业,主要生产S-诱抗素和赤霉素,并在原药基础上开发了系列制剂产品及新型肥料。眼下正值春耕,赤霉素和诱抗素可帮助水稻制种、促进水果生长、膨果着色等,当前,公司订单增多,正全力以赴加紧生产。
在生产开足马力的同时,公司二期项目——赤霉素发酵浓液综合利用项目也在紧张建设过程中。“按照施工进度,预计本月底就能完成基础施工,4月份进入设备调试,5月份便可以进行试生产。”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公司新上的项目在技术做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既能实现生产循环,生产环节也将更加优化,实现成本的降低和产量的提升。”公司总经理王敏介绍到,由于现有生产线无法处理产品发酵过程中的附属物,这些原本能被加工处理成农业肥料的上好原料只有收集后作为废物处理,公司二期项目投用后,整个生产便形成了循环链,实现了废物再利用。
“这个项目公司经过了三年研发,如今建设即将投用。”王敏说。
技术研发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王敏告诉记者,公司从成立之日起,便与美国、日本及国内专家联合研发,深度合作,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微生物发酵营养生长素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9项发明技术专利和9项实用新型专利。
连日来,彭山经开区四川珂玛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一片繁忙。一块块半导体核心设备经过拆机、分类、清洗等环节后将再次焕发生机。“如果说,汽车清理保养是在汽车的‘4S’店,那我们就是半导体核心设备的‘4S’店。”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王丹表示。
珂玛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可以提供核心设备表面处理、清洁和翻新一站式服务的厂商,依托国家千人计划、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项目审查专家刘先兵博士带领的专家团队,该公司技术全部来自自主研发,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的行业垄断。在正在开展的新一轮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中,我市建立了50户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珂玛公司作为了重点培育对象。
穿戴好鞋套,记者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宽敞的厂区按照工序被划分成多个区域。明亮的车间里,工人们将拆分好的设备零件分类整理,分别送往不同的清洗窗口。在喷涂车间的暗房,只见一簇彩色的火光喷出,机器正在来回给设备喷涂保护涂层。
“我们公司目前采用等离子、电弧的工艺技术对产品进行喷涂,使它表面具有耐腐、绝缘等性能。通过我们的技术,可以使原来1-2周需要清洗的部件延长至2个多月才清洗一次,而coating上一层保护膜的零部件可实保1年生命周期,大大延长了部件的使用寿命。”王丹说。
王丹介绍,目前为国内终端企业提供喷涂服务的主要是日资企业,或国内直接采购喷涂好涂层的部件,而相对来讲时间长、价格高,被垄断。而珂玛公司的技术能解决国产半导体设备中,只能通过国外企业制备高性能氧化钇涂层,或只能直接采购成品喷涂部件的问题,大大促进和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目前,该公司喷涂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位置。此外,公司生产的10.5G的上部电极可达到长3.6米、宽3.2米,是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上部电极。
中小企业被称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双碳”背景下,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强链延链壮链十分重要。这些企业或许体量不大、规模不大,也并不家喻户晓,但却是你我身边的“隐形冠军”。他们中的佼佼者,立足精准的市场定位,立足自身创新研发,靠核心产品和技术赢得了发展的巨大空间。
诚然,对一个地区来说,发展不仅需要龙头企业“打头阵”,也要有大量有活力、有干劲的中小企业“挑担子”。支持“专精特新”,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好地域资源优势,挖掘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也可以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吸纳就业、积极改善民生。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做成“专精特新”,才能做大做强。因为对企业来说,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都是其制衡因素,这一点,在中小微企业中表现更甚。要打破这些制约,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道路,学会“自我造血”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近年来,眉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资金和服务支持与保障。当前,全市也正在着力实施“育苗壮干”“育链强基”工程,加强“个转企”孵化、“小升规”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辅导、单项冠军培育,精准招引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示范性的重大项目,梯次培育一批优质企业。
期待政府部门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水平,释放政策红利,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引导中小企业成为专业细分领域和行业中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让“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发展成为眉山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产业链中形成独特优势,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幸 陈文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