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3-17 02:24:11
责任编辑:卫琳霞
□本报评论员
抓制造业就是抓实体经济,就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昨日召开的全市制造业发展大会,是近年来我市研究推动制造业发展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向全市发出了举全市之力、以务实之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聚力制造强市,再造“工业眉山”的号召,必将对眉山未来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大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为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眉山制造业发展,不能囿于一隅,而需立足实际、放眼成渝、面向全国,牢牢把握制造业是决定眉山兴衰的关键变量,深刻认识眉山进城入圈的主攻方向在制造业,眉山追赶崛起的核心支撑在制造业,眉山转型提质的根本出路在制造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找准定位、瞄准方位。
纵观全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一定要把制造业搞上去。“十四五”时期,国家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支持制造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推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撑。
环顾成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都把制造业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明确提出打造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其他兄弟市州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要想在难得的发展机遇中赢得主动,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地位,就必须紧紧抓住制造业这一关键。
立足眉山,从地委到历届市委,一以贯之抓工业,扭转了眉山发展的落后局面。但相比先进地区,眉山最大差距在制造业,最大潜力在制造业,最大希望也在制造业,只有夯实制造业这个根基,长远发展才有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眉山建设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制造业必须打头阵、挑大梁。
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牢牢抓住。我们要坚定信心、锚定目标,拿出拼的勇气、闯的劲头、争的意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深入实施制造强市“三年提升行动”。要牢牢锁定“规模总量上台阶、质量效益上水平、企业培育上档次”的目标,充分发挥政策利好叠加、集聚效应彰显、思想行动统一等优势和基础,重点要把握紧跟前沿、抢跑赛道,顺藤摸瓜、延链聚合,融入成渝、做优生态等关键,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再造一个“工业眉山”,在转型升级中突出重围,在勇争一流中创造辉煌。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市已经出台了《眉山市制造强市“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明确了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全市上下要按照“一年突破、两年攻坚、三年冲刺”的目标,以首战必胜的决心,抓住关键、集中火力,在产业集群上筑优势,在招商引资上求质效,在项目建设上提速度,在园区承载上强功能,在科技创新上增动能,坚决夺取制造强市突破年首战首胜。
制造强市不是等出来、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面对制造强市这一场“大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勇于担责任、敢于下深水,对会议各项部署要求盯住抓、抓到底;全市广大制造业市场主体要以敢创大业的信心、勇闯新业的决心、坚守实业的恒心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切实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保持定力不偏移,最大程度汇聚合力,形成整体联动共推制造强市的生动局面。
制造业兴则眉山兴,制造业强则眉山强。让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走出一条具有眉山特色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开创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的新局面。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