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新闻>眉山新闻

眉山街头一代“粽师”:从业30年 包一只粽子仅用20秒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01 11:40:49


添加一小段正文文字.png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将至,粽子飘香,街头巷尾的一代“粽师”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11.jpg


折叶、填馅、成形、绑绳……5月31日上午,城区皂角巷一家粽子店里,田爱梅和姐妹们围坐在一大盆鲜肉糯米前忙碌。她们双手上下翻飞,转眼间一只只粽子就已成形,行云流水的手法,令人赞叹。


三十多载   坚持传统手工“粽艺”


对于眉山人来说,城区宝华寺市场旁的皂角巷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街。


57岁的田爱梅将粽子店从街的一边搬到另一边,却始终未曾搬出这皂角巷。正如她坚持传统手工包粽子30多年,情有独“粽”,不曾改变。


13.jpg


“粽叶选用的是传统荆竹壳,就是我们说的笋壳。这样能将馅料香味更好地包裹住。”田爱梅展示着手中的笋壳介绍。和其他包粽子的箬竹叶、苇叶等相比,笋壳更厚实。虽然颜色发黄,不如箬竹叶鲜绿好看,但被田爱梅洗得干干净净。更重要的是,笋壳包的粽子煮出来不仅有竹叶的香味,馅料滋味也保留得更充分。


笋壳是田爱梅到盛产竹子的乐山夹江、眉山洪雅等地精心挑选。每一片都浸泡洗刷后,再对折叠好,防止笋壳卷翘。



包粽子说易不易,说难不难。除了粽叶有讲究,从选择食材、浸洗糯米到调馅,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对于普通人来说,包粽子过程烦琐,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技术失误”。对于经验丰富的田爱梅来说,虽然这些已是驾轻就熟,可每年开始包粽子,她还是要精心挑选颗粒大的糯米,选肥瘦相间的鲜肉,自己做的腊肉,先调馅料,包了和姐妹们试味道。直到满意,大家才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80610_eead9a98bb8d4dfa8148f613c98ba6ea.gif&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gif


粽叶与糯米的品质,直接决定了打开粽子那一瞬间的天然清香。而粽子要好吃,其实手法很讲究。只有包扎紧实的粽子,味道才不会轻易流失,米粒才能粘糯不烂。


“我包30多年粽子了,技术和速度自然也练出来了。”说话间,田爱梅从身旁盆里叠放整齐的荆竹壳里抽出一张,一分为二。再将一半撕出一小条后,将其卷成漏斗状,装入和好的腊肉糯米,再折叠成型。最后,用之前撕下的笋壳条绑扎。全程20秒左右,一只漂亮饱满的三角粽便跃然眼前。



一万多个   眉山粽香远飘千里


一粒粒糯米与各色馅料被一片片粽叶包裹在一起,裹着的不仅仅是可口的食材,还有几分家乡与亲情的味道。在很多人看来,粽子其他食物都要“厚重”得多。它盛传于百姓纪念屈原的哀恸,却也满载人们生活的热情。

“吃上一口,能感觉到所有都刚刚好。糯米的粘度、配料的口感、肉的肥瘦都刚刚好,咸蛋黄还是起沙的。这粽叶也和其他粽子不一样,有一股竹叶的香味,相当不错!”市民刘女士前两天刚在田爱梅这里买了10个粽子,尝到美味后,今天又来买。


陆陆续续,来了好几个顾客。正在大锅前煮着粽子的田爱梅笑意吟吟招呼大家等一会儿,粽子现包现煮需要时间。


像刘女士这样的新顾客不少,更多的则是吃了田爱梅手工粽子几年、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老顾客。虽然每年的粽子只在端午前一周包、售,但最多时候能卖一万多个。


不需要做广告,仅靠口口相传,买粽子的除了眉山及周边乐山、泸州等地的顾客,更有新疆、北京、安徽等省外顾客。


“早上4点过就起来煮粽子,上午包好的也随即下锅,还是接不上顾客的需求。”田爱梅和五六个姐妹忙到凌晨1点多,还是忙不过来。“往年包粽子基本都要熬通宵,忙不过来,今年我们很多团购订单都没接了。”


“我们用心包粽子,顾客放心吃粽子。”在田爱梅看来,别个觉得好吃,其实自己心头明白,只有按照良心来包,用好的食材来包,时间、火候都管够,包出来的粽子味道就会恒久不变。


绿红色粽子插画印章水墨中式端午节节日促销中文手机海报 (1).png


日近中午,不远处市场买菜的人渐渐少了。来来往往买粽子的人,一个又一个,买的人不一样,不变的唯有包粽人的初心。静静守候的老店,忙碌的包粽人,与袅袅飘来的粽香相交融,瞩目望去愈感亲切。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余毅


责任编辑:雷尧

眉山日报

主流 权威 深度 服务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请版权人及时联系。TEL:028-38166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