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17 08:35:31
责任编辑:黄馨月
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民生为重,百姓至上。
6月8日,离开永丰村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饱满深厚,隽永悠长。
“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再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最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也为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奋进力量,在关怀中砥砺前行,牢记初心、不负使命,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把为民初心转化为惠民政策、利民举措,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老旧小区换新颜。
明确未来方向 提振谋事创业信心
“人民至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集为民、忧民、亲民、爱民、惠民为一体,既是伟大思想,更是伟大实践,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市政府秘书长、市民生办主任吴江第一时间收看了相关新闻。谈及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他感触颇深。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问题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的阴晴冷暖。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是执政之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治担当。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大力实施民生实事项目来保障和促进民生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办好民生实事,保障改善民生,是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吴江介绍,今年,我市实施20件民生实事115个项目,计划安排资金106.33亿元。这些民生实事承载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市民生办将紧盯民生工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建机制、强督导、求实效,让一系列民生项目落地见效,让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难事得以解决,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得可期、可感、可触。
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的新闻报道,市民政局局长王建祥颇受鼓舞,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他脑海里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事落实到群众身上。
“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兜的是民生保障之底,筑的是国家治理之基。”王建祥表示,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针对群众关心的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民生热点难点,积极工作,为困难群众纾困解难,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2021年,全市纳入城乡低保9.28万人,特困供养对象1.92万人,临时救助24092人次,低收入动态监测对象5.5万人,5.2万残疾人群体享受生活补贴或护理补贴,全年为近20万名生活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5亿元。
“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创新为民爱民服务举措,持续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王建祥表示,接下来,民政系统将持续扩大城乡低保覆盖范围,在政策范围内,2022年新增城乡低保保障对象不低于4000人,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排查,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和主动发现机制,将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低保保障标准2倍以下的低保边缘家庭、脱贫不稳定家庭、重病重残家庭、收入不稳定且刚性支出较大家庭纳入动态监测范围;落实就业救助兜底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未参保失业人员及其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看清脚下的路,才能更好地坚定前行的路。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智勇表示,人社系统将树牢“政治机关讲政治、民生部门暖民心”的理念,坚决扛起稳就业政治责任,打好中省市稳就业政策落实“组合拳”,守好就业“基本盘”,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公正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民生实事温暖人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资料图片)
坚守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荣光
“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叮嘱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解决农民看病难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
“哪怕几块钱的医药费都不是小事。”市卫健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市爱卫办主任唐密表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全市下一步补齐医疗短板作出了明确要求。接下来,我市将积极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市民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离不开医院的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首站就来到眉山,走进永丰村卫生站,作出了‘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让我们深受鼓舞、备受激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党委书记徐明清表示,接下来,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职责与担当,凝心聚力,牢记嘱托,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加快医院的发展与建设,加强医联体建设,创新优化服务流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为医院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习近平总书记温暖的话语时时回响在东坡区三苏镇济光村村医周礼斌的耳畔。周礼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对乡村医生给予了高度关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爱。作为一名村医,他倍受鼓舞,更觉骄傲。
“目前,我们三苏镇每个村都修建了标准卫生站,配备了药品、诊疗设备及办公设备,极大提高了村医的诊疗水平,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周礼斌说,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降低,极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接下来,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医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严格规范诊疗行为,严格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价销售药物,让广大群众用上放心药、便宜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难题。”周礼斌称,同时,认真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村民的健康档案,配合卫生院完成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按时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及孕产妇进行随访,对村民进行健康宣教,积极做好群众健康咨询服务,踏踏实实完成每一项公卫任务,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努力当好健康“守门人”。
△民生实事温暖人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资料图片)
勇担新使命 奋楫再出发
6月15日,在眉山东坡星辰美育培能托育中心内,设置有保健室、母婴室、多功能厅、沙地游泳池等,配套完善,功能齐全。
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近年来,我市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加强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托育服务供需矛盾。
“我们秉持‘关注、认可、关爱’的教学原则,为婴幼儿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延时托等多元化托育服务。”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辜杨梅说,我们面向社会提供200个托位,解决婴幼儿无人照护和家庭带养无法实现科学教养两大难题,目前已入托85人。
该中心是东坡区首家公办普惠托育服务示范园,主要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以及临时托、延时托、家长课堂等服务。共配置教职工50人,其中育儿师28人,保育师12人,保健医生2人,育儿顾问2人,营养师1人。中心内所有保教老师及与幼儿服务相关的人员,均完成了专业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辜杨梅表示,他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星辰美育培能托育品牌先进完善的托育体系、专业的照护技能、优质的托育服务,计划于2022年底在东坡区开设两家社区托育中心,为广大婴幼儿家庭提供100余个普惠托位,实实在在做到“幼有所育”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家庭负担。
“习近平总书记在永丰村说的那句‘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张博文表示,一个“心”字、一个“力”字让他深有感触。
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张博文表示,接下来,该局将加快实现城乡养老全覆盖: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大于55%,乡镇(街道)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机构覆盖率大于60%。聚焦养老需求,抓好推行老年助餐、助洁、助医、助行,打造城市养老“15分钟服务圈”,今年建设助餐点30个。推动养老护理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并取得等级证书等方式,所有养老护理员具有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五级)以上。
牢记于心,见之于行。
6月15日一早,东坡区大石桥街道规划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胡涛就早早来到办公室,研究辖区内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
胡涛介绍,大石桥街道办所辖区域内,有很多小区只有几栋甚至是一栋居民楼,这些小区没有物业进行管理,长时间后,违规乱建、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便一一显现,群众生活受到影响。
为了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自2020年起,东坡区大石桥街道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切实解决老旧小区问题;如今,改造后的小区内道路平整、环境整洁,经过重新装饰的围墙富有文化和美感,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目前,该街道已经完成3个社区,24个小区的改造升级,惠及1194余户居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下一步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明确了重点。”胡涛表示,今后,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深入落实惠民政策,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努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心全意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同样离不开基层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老百姓生活,视察中作出的重要指示,字字句句包含人民情怀,这让我们倍受鼓舞,干劲十足。”洪雅县柳江镇花溪社区党委书记黄文珍说,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乡村振兴、宜居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村民们加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发展产业,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燕利 罗思源 陈文君 王莉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